王春云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宣教对提高艾滋病(AIDS)防治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辖区内100例AIDS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50例,提供健康宣教)、对照组(纳入50例,不提供健康宣教),评价组间疾病知晓度评分、AIDS发生率。结果:干预前,组间疾病知晓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疾病知晓度评分(80.43±4.35)分高于对照组(56.58±5.46)分,且AIDS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对AIDS高危人群实施健康宣教,能够提高AIDS认知度,降低AIDS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健康宣教;艾滋病;防治效果
艾滋病(AIDS)是常见传染病,能够通过生殖器、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传染,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相关报道指出,AIDS发生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故需积极防治。健康宣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该法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知晓率,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危险行为。本文就健康宣教对提高AIDS防治效果的作用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辖区内100例AIDS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50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男/女为32例(64.00%)/18例(36.00%),年龄18-63歲,平均年龄(40.5±10.6)岁,初中及以下23例(46.00%)、高中16例(32.00%)、专科及以上11例(22.00%);观察组:男/女为28例(56.00%)/22例(44.00%),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1.1±10.0)岁,初中及以下20例(40.00%)、高中17例(34.00%)、专科及以上13例(26.00%)。纳入标准:①主要活动地域为宾馆、酒吧等;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视听障碍者;②意识障碍者;③失去随访者;④精神异常者。基本病例资料(学历、性别分布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不提供健康宣教,观察组提供健康宣教,方法为:(1)宣传手册:向入组者发放疾控中心的宣传手册,保证入手一册;(2)组织讲座:每月定期组织入组者参与1次AIDS讲座,同时联合卫生、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动员宣传,由专家讲解AIDS临床表现、传播途径、自我防护技巧等,每次60min;(3)视频宣教:组织入组者观看AIDS相关视频资料,每月1次,每次30min,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网络宣教:建立微信群,不定期推送AIDS初期症状、检查方法、病因等知识;(5)集体宣教:以集体宣教形式,促进入组者间沟通、交流;(6)设置专线:告知入组者咨询专线,耐心、及时解答疑问,提高疾病认知度。
干预时间:均为1年。
1.3观察指标
将疾病知晓度评分、AIDS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1)疾病知晓度评分:于干预前后通过问卷(含有AIDS预防方法、病因、检查手段、初期症状等)调查,评分越接近总分100分,表示疾病知晓度越高;(2)AIDS发生率:对比两组AIDS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23.0,计量资料数据(疾病知晓度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AIDS发生率)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为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组间疾病知晓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疾病知晓度评分更高,且AIDS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AIDS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加之国民普遍缺乏对AIDS的正确认识,尤其是AIDS高危群体对此病的危害及重视程度不够,使得AIDS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有必要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本次研究表明,健康宣教对防治AIDS有较好效果。一方面而言,健康宣教通过多元化形式及手段,能够引起受教育者的重视,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增进对AIDS的了解,另一方面而言,健康宣教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自我管理行为,促使其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应的控制及预防,有助于降低AIDS发生率。因此,观察组疾病知晓度评分更高,且AIDS发生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由于在AIDS防治工作中采用健康宣教,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培,郑琳,甘德礼.常规预防保健措施与强化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5):2759-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