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越
【摘要】近些年来,针灸治疗受到国家的逐渐重视,同时也受到许多国家的推崇与欣赏,从而掀起了学针灸热的浪潮。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养自己的身体,对待疾病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针灸、推拿、喝中药等方式来治疗疾病。在临床上,医者使用针灸同时结合中药、拔罐、耳针等方法来使得治疗效果最佳。
【关键词】针灸;中药;拔罐法;耳针法
刺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来源于我们先辈在实践中发现其治疗效果良好并不断研究。随着先辈不断的探索与记载,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写出了对后世有用的书。《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和《针灸逢源》促进了针灸学术的高潮,为后世的学习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一代又一代针灸人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同时,一些人在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了针灸的应用。比如:一直以来,我们针灸时,医者一般会选择毫针来治疗疾病,古代一些针具也较少的应用。山西省师怀堂教授深入细致的研究“九针”后,发明了“新九针”。“新九针”应用于疼痛性疾病及内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科的疾病中有着有效的治疗优势。“新九针”的治疗体现在“从颈治头”、“从腹治腰”、“从腰治膝”三个方面。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与体会,靳瑞教授总结出了“颞三针”等应用头部五类三针的临床经验。同时一些针灸大家总结的一些针灸方。比如: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方。在生活中感到不舒服时,我们就可以用针灸的经验穴来解决。比如:我们一些人中会有晕车等的烦恼。中魁穴是个治疗晕车的经验穴,它位于在手背侧的中指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同时也可以揉3—4颈椎的夹脊穴。通过按压这些穴,可以缓解晕车的一些症状。针灸上也有些穴位是可以用来急救的。“开四关”身体二侧的太冲和合谷,以及“急救刺水沟”的水沟即人中穴可以开窍醒神。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灸法的作用,《灵枢·官能》中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最近临床实践应用上化脓灸灸足三里对于肿瘤化疗后对于胃肠功能降低有着良好的提高的作用。比如一个人喝凉饮等肚子受凉导致的肚子痛,我们就可以在足三里,中脘这两个位置进行灸法,灸二十多分钟后症状有所缓解。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等因素不一样,从而灸的时间,效果就因人而异。灸法适合寒证、陷下则灸之,同时也适用于一些热证,达到引热外出的作用。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科研发明了热敏灸。而热敏灸的应用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在临床上,由于床位少、病人多等其他因素,把艾灸换成了类似具有温热作用的TDP灯。针法与灸法结合密切的是温针灸,其特点是在针柄上放上一小段的艾条或者把艾绒揉搓捏成有紧实度的圆锥形的艾柱。将艾灸的温热之性通过针身传到病所。温针灸在临床上用处也很广泛。比如: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腰部功能。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有效减轻患者骨关节炎症反应,增加膝关节屈度等有良好的作用等。我們同时需要注意避免灰烬掉落烫伤患者的肌肤以及不必要的纠纷,需要在针灸的部位下方垫一张纸片。
1 针灸与中药的结合
灸法在临床上应用有长蛇灸、大灸等,尤其是南方的中医院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人们做长蛇灸,通过此法治疗风湿病、顽固等的疾病。长蛇灸中有一些磨好的药粉放在艾绒里面,其效果良好。同样,在针灸科里,当患者前来扎针时,医生会经过望闻问切,开几副药后才扎针。这个不难理解,一个体质较弱,精神状态较差的患者来扎针,患者与医者未有得气的感觉,表现为患者针处没有感觉,或者只有疼的感觉,医者没有感受到针处如鱼吞钩之感。医生通过行针手法调动身体的经气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针感时,这个治疗效果和愈后都会相对差一些。那么此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外界给予补充身体的气血等所需。这样通过针刺与中药结合使得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程度。比如帕金森患者在中医上属于“颤证”的范畴,通过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帕金森病较单纯西药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随着人们“治未病”意识增强,“三伏贴”深受喜欢。扎完针后贴上调好的中药来预防疾病。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中药这个思维来了解腧穴的主治作用。车前子有着利水消肿,化痰渗湿等的功效,泽泻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就像阴陵泉和三阴交作用一样,二者合用利水渗湿来兼以实大便,用来治疗水湿内停,小便量少及大便便溏,水肿等;桔梗与枳壳二药一升一降,升降肺气,宽胸化痰。而膻中穴属于八会穴的气会,就有着宽胸理气的功效,如果加上清气化痰方,治疗痰热蕴肺证的病人效果甚好;归来穴好比这当归,当归是活血药,归来穴在临床上用于妇女痛经来活血通经的作用。
2. 针灸与耳针法的结合
耳针法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疗法。医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朵上的血脉及一些小结节、皮屑等来判断,诊断疾病。耳针法中的一种刺激方法为压豆法,受到儿童以及怕扎针等人的喜欢。通过按压敷贴位置上的王不留行籽来刺激从而治疗疾病。我们要注意对于耳部的消毒避免感染。失眠患者如果不想扎针可以使用压豆法,将王不留行籽敷贴在神门、心、胃等耳穴等地方。每日可自行按压数次,同时要根据情况,大概2—4天更换一次。临床上,神门,交感等耳穴使用频率较高。治疗流涎患者,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扎脸部局部穴位和远端穴位外,而且选取耳穴中的口、心、脾、神门等来结合治疗;治疗慢性咽炎时我们可以扎膻中、合谷、太冲等穴,也要结合心、神门、咽喉等耳穴。
除了毫针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梅花针,火针、皮内针、电针等治疗。现如今,腧穴埋线来治疗减肥也成为了热门。针灸结合推拿来治疗肌肉、关节等也很有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步增强,偏向于这种“绿色疗法”,针灸在未来的发展下是极其可观的。
参考文献
[1]冀来喜.基于《黄帝内经》针刺理论探讨新九针疗法的优势与特色[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03):157-159.
[2]林明琴,方御权,曾珊.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1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