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小双 张馨燕 刘大亮 李福元
【摘要】目的:在腹部CT怀疑结肠管壁增厚患者中探讨患者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比率、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结果与其病变病理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接受腹部CT检查提示结肠管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数据,同时这些患者接受了结肠镜检查,根据结肠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将CT疑为结肠管壁增厚且难以鉴别诊断的患者分为良性及恶性。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研究两组在结肠管壁厚度(Colon wall thickness,CWT)、年龄、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淋巴细胞比率(Lymph%)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alues ,MPV)值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本组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行CT检查,经结肠镜检查后获取组织病理学结果。病理结果发现:病理结果良性59例,病理结果恶性41例。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结肠管壁增厚、Hb、MPV是决定结肠癌的独立变量。结论:在腹部CT检查中对结肠管壁增厚患者的Hb和MPV值进行联合评估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关键词】CT;病理;结肠管壁厚度
前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影像学方法来评估腹痛。结肠壁厚度增加(CWT)是目前常见的现象。CWT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发现,可能并不总是表明病理状态。良性(炎症、憩室和息肉)和恶性(肿瘤)疾病都可能导致CWT。此外,如肠胀不充分或腔内收缩等原因也可被认为是结肠管壁增厚。根据CT结果,在CWT患者中使用结肠镜检查尚无共识,故是否推荐进一步行结肠镜病理检查意义重大。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年龄、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淋巴细胞比率(Lymph%)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alues,MPV)对CT观察到的CWT患者病理结果良恶性的预测作用。早期预测由恶性原因引起的CWT,可以通过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来减少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材料和方法:获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因任何原因进行腹部CT扫描,且报告提示结肠管壁增厚,术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有病理诊断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Hb、白蛋白、Lymph%和MPV值从患者临床住院信息中获得。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患者的腹部CT切片进行重新评估,但不知道结肠镜-组织病理学评估的结果,考虑结肠管壁增厚径线大于5毫米(mm)被视为病理性。由一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再次对病理结果进行复审。放射科医生间意见不统一的,以共识结果为最终结果。
肠管壁增厚由于良性原因(炎症、憩室和息肉)都确定为病理良性,肠壁增厚是由于恶性肿瘤(腺癌)引起为病理恶性。
描述性分析给出了研究数据的一般特征。连续变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定量变量均值比较时,采用两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变量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变量分析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来确定有意义的参数。计算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
结果:125例腹部CT报告发现结肠壁厚度增加。25名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被排除在外。本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均行CT检查及结肠镜检查,患者平均年龄(61.50±12.75)岁。评估中,病理良性59例,病理恶性4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CWT、白蛋白、Hb和MPV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在年龄、Lymph%方面无差异(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WT、Hb、MPV为结肠癌检测的自变量(表1)
讨论:急腹症是急症室就诊的重要原因。CT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评估腹痛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CT的广泛应用,腹部检查经常意外发现肠壁增厚。传统平扫CT对于结肠管壁增厚的良恶性鉴别程度有限。因此,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学结果来明确诊断。
结肠壁的扩张对正常的结肠壁厚测量非常重要。在最佳条件下拍摄的CT中,结肠壁厚度在3mm以下为正常,在5mm以上为病理。造影剂累及壁厚对CWT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恶性原因引起的CWT通常大于20 mm,并且对比度均一。 在最佳条件下的CT中,对20 mm以上的CWT的诊断没有太多的不同意见。中度CWT(<20 mm)诊断起来较为复杂,通常是由良性事件(炎症,憩室和息肉)引起的。在较小程度上,由于结肠壁的重叠和恶性原因也可以看到。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01)。 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WT是结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P= 0.037)(表1)。 在对CT中疑似CWT的患者进行评估时,对可能有助于区分恶性和良性疾病的其他参数进行整体评估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决定。
有许多研究报道,在胃肠道引起的恶性肿瘤中白蛋白值低于正常水平。在本研究中,病理良恶性患者之间的Hb和白蛋白水平显着不同(P<0.001),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Hb是自变量(OR=0.68;P= 0.042)(表1)。恶性患者继发于营养不良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预计较低。在可疑(中度)CWT患者评估中包括这些参数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
众所周知,胃肠系统癌症的发生年龄较高,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本研究内患者的平均年龄均较高,未发現年龄在良、恶性病理组间的差异。肿瘤细胞内的炎症会增加血管生成,并在许多癌症的发展和进展中起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在肿瘤炎症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研究者将正常患者与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肿瘤患者的MPV明显升高。本研究中,在病理良恶性患者中的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显示, MPV是决定结肠癌的独立变量(OR=0.178;P= 0.038)。
CT中疑似(中度)CWT的存在通常被認为是良性的或正常的变异,但也可能是恶性的原因。当有疑问时,临床医生通常会决定进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手术,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增加医疗支出。易于获取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参数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决策,为鉴别诊断提供极大的便利,减少卫生支出,降低不良后果,如劳动力损失和并发症。Hb、白蛋白、Lymph%和MPV是在任何医院都能轻易检测到的可靠且廉价的参数。
良性和恶性CWT病例之间Hb和MPV差异显著。对疑似(中度)CWT的患者在CT上使用Hb和MPV进行评估可能有助于诊断。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其回顾性、共识阅读以及仅纳入中度CWT病例等。此外,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偏倚,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揭育添,吴莹,黄裕存,等.MSCT在非创伤性胃肠道急腹症中的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20 ,27(4): 83-84.
2. M Troppmann,E Lippert,O. W. Hamer, et al“Colonic bowel wall thickening: is there a need for endoscopic evaluation?,”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2 May;27(5):601-4.
3. 马万辉,王斌.20例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 ,25 (8) :746-749
4. 赵禹,博王锡山,结直肠癌相关性贫血的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7): 827-829
5. F Balkwill,A Mantovani,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back to Virchow?,” The Lancet, 2001 ,357(9255):539-45.
6.RD Schreiber,LJ Old,MJ Smyth, “Cancer immunoediting: integrating immunitys roles in cancer suppression and promotion,” Science, 2011,331(6024):1565-70.
7. X Ma,Y Wang,H Sheng,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rombocytosis,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aggregation rates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4 ,40(1):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