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设
摘 要:河西走廊是甘肃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水利是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但是,目前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十分明显,节水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水资源不能充分得到利用,总体管理比较薄弱。所以,下一步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对河西走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通过综合治理提高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
河西走廊地势狭长而平坦,呈现出东西走向,河西走廊总面积11.1万平方千米,居民人数为443万人,河西走廊内的耕地87.8万公顷,其它面积为绿洲、戈壁和沙漠。区内有三条内陆河,分别是石羊河、黑河和疏勒,三条河的源头都位于祁连山,主要水源为冰川雪融水,75%以上的耕地都可以得到灌溉,在戈壁中随处可见一个个绿洲,养育着433万人民。因为地势多为平原,土地耕种起来比较容易,光照形势较好,这就给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是甘肃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河西走廊年降水量低于150毫米,但是每年要蒸发2000毫米以上的水资源,因此祁连山的水源对于当地的生态安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河西走廊地表水资源量56.2亿立方米,还有18.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資源,水资源总量74.3亿立方米。排除掉水分水等因素,可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为66.9亿立方米。
2.1 加快水资源立法,严格依法管理
应尽快出台针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办法,提高本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制定的办法具体应包括合理配置、水权界定、节约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对河西走廊水资源实施依法管理。对于过度放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地区,必须制定和落实禁牧措施。
2.2 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本地区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保证那些效益好耗水少的产业首先获得水资源配置。再实施本地产业布局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本地的产业和经济结构,对高耗水产业严格限制,尽可能提高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保证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用水的支持力度,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把水资源向高效益、低耗水作物种植的方向倾斜。
2.3 保证生态用水,量水发展经济
区域内的生态用水要首先得到保障,下游、上中游不能无限制的浪费水资源。在生态用水得到可靠的保证后,再考虑二三产业对水的需求,河西走廊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要达到70%以上的水平。
2.4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改革用水管理制度
正确处理区域和流域管理之间的关系,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各流域机构要统一规划和调度水资源,要把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出来。按照各流域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指标,并提高水权的地位,切实加强本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力度。
2.5 实施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
根据河西走廊水资源现状,对水价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水价进行合理的制定,各行业的用水要建立定额控制指标,采用累进加价的用水收费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于水资源利用的调节作用,推动节约用水向纵深发展。
2.6 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要做好河西走廊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必须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造管并举、封造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通过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当地的草场和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在天然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地下水超采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超采地下水地区严禁出现新的机井,现有机井的提水量要严格控制,使得超采量逐步减少,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一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