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疏雨 吴 妍
(四川省成都市友谊小学校,四川 成都610036)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用来形容师生关系再对不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用语过分随意的话,很可能在无意中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这种影响越大。因此,在低段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地使用评价语尤为重要。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语就能很好地起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的桥梁作用,用好教学评价语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课堂评价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使师生互动的效率更高,有利于教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课堂教学的点评,不能仅仅注意知识性的对错,或者是一味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生成的一些能持续性发展的语文素养。比如:识字教学时,以“天”字为例,当老师提出观察该字的笔画时,孩子提出:它和“大”字很像。我们可能会说:哇,你观察得真仔细,太棒了。或者说:老师说的是笔画哦,不是谁和它像。这两种评价的方式,笔者个人认为,都不太合适。笔者觉得,此时的评价首先应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向的确是在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同时也要提出期待。如:你能用认识的字来和它比较,这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再仔细看看,它们哪些笔画一样,哪些不一样呢?
与此同时,也可以慢慢让孩子学会自我点评,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互评,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向。只要老师平时的评价语准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会有一个正确的参考方向。 但是,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了评价语的重要性,但教师课堂评价语并没有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得到合理的使用,教师在使用课堂评价语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纳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评价语单一。如果翻来覆去的都是“你好棒!你真棒!”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激励效果是有限的。
点评假大空,明明只是很正常地完成了任务,非要表扬孩子做得多么的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让激励没有效果。
点评无指向性,仅仅是一种教学需要做出的行为。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置之不理,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流程,抑或老师“嗯”一声,就让学生坐下,或者一律用“好”“你说得不错”……
这些枯燥、乏味、片面的课堂评价语既谈不上师生互动,更谈不上师生“对话”,根本就是无效的,对课堂教学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就应该先备评价语。
我们在生成课堂评价的时候,尊重以下几个原则:
1.师爱性原则
评价语要以鼓励为主,不要轻易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尊重性原则
认真倾听孩子答案,听完之后再给予评价,不能随意打断孩子说话。特别是一旦发现孩子答题的方向没有朝自己设定的方向走,更不要急着打断,而是恰到好处地引导。
3.引导性原则
评价语是桥梁,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要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除此之外,我们在生成评价语时,还应该注意:
1.课堂教学评价语应即时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学过程中的一问、一答就是师生的一次次语言的“对话”,思维的“对话”,体验的“对话”,正像老师提出问题希望孩子们积极回应一样,学生回答问题后也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回应,所以老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一定要即时,这样课堂上的“对话”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故,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不是随随便便问的,一定是有目的、有预设的,当然,学生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也一定是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的,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仅要有预设还要有多种预设,才能做到评价即时,“对话”有效。
2.课堂教学评价语应明确、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答案,老师的评价要准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教学片段: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老师在讲“水”字时出示了一幅水的图画,问:“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河。”师:“好的。你呢?”老师接着请了另一位孩子,生2:“我看到的是瀑布哗哗地流下来。”师:“真棒!”……
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的评价语就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真棒!”得到这个评价的孩子可能会很高兴,她乐滋滋地认为老师表扬了她,但是为什么“棒”,“棒”在哪里,她不会去思考,但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从生2的回答中捕捉到她的知识储备和词语储备明显比生1要好很多的信息,因此,老师可以这样评价生2的回答——
师:“哇,你真棒!”同时比出大拇指表示由衷的赞叹,接下来明确告诉她“棒”在哪里,“你知道并且在回答问题时用上了‘瀑布’这个词语,看来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你说‘瀑布哗哗地流下来’让我们好像还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真是太棒了!”
这样的评价语清清楚楚地让生2知道自己棒在哪儿,生1和其他学生晓得了为什么老师要表扬生2,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语可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教师评价语用语应规范,不能随意
课堂教学评价语怎么就让“课堂更规范”呢?笔者认为,这里的规范指学生课堂常规行为的规范和语言运用的规范。老师们都知道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是儿童的一个共同心理现象,年龄越小注意力就越不集中。低段语文老师常常会因为培养学生上课习惯而多次打断自己的教学过程,把学生组织好了再继续上课,课堂效率高的语文老师应擅于将课堂组织教学融入到教学评价语中,以下教学实录中老师的做法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年级学习生字“欢”。
师:“谁能给‘欢’字找朋友?”
生1:“欢乐”
生2:“欢喜”
生3:“欢快”
生4:“欢迎”
生5:“喜欢”
师:“刚才的同学都把‘欢’字放在前面组词,你把‘欢’字放在词语后面,不错。”
(开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用一个模式组词,就是用“欢”打头组词,老师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思维的变化,引发思考。)
生6:“欢天喜地”
师:“你更了不起,学会了使用四字词语。”
(通过老师评价语的引导,学生随后的发言说到了“悲欢离合、不欢而散”)
师:“谁能试着用一个刚才大家组的词说一句话呢?比如:喜欢。”
生1:“我喜欢老师。”
师:“你听课坐得直,发言的声音特别洪亮,老师也喜欢你。”
(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老师发现孩子们的坐姿有些松散,于是利用教学中的评价语组织教学,学生马上坐得直直的,随后几位学生发言声音明显提高了。)
4.课堂教学评价语要有正确导向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教学过程中细节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教师让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妈妈一边看吃饭,一边看手机。”这个句子从语法上和“一边……一边”句式的使用上都没有问题,可能也是学生如实描述了平时看到的情景,但对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于是老师紧接着问:“妈妈吃饭、看手机同时进行,你觉得这样好吗?请你加上你的看法,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妈妈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这是不对的。”通过老师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造句,又明白边看手机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综上所述,专注倾听学生的发言,将课堂上每一个事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赋予必要的教育价值,通过教师即时评价语的输出让课堂“对话”有效,使我们的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