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平
(浙江省慈溪市匡堰实验学校,浙江 慈溪 315333)
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已正式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国家对于人才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国家的接班人,当代初中生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更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完善核心素养。语文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需要接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对于学生素养以及思维的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严重剥削了语文教育的价值。
每一个项目的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作为支撑。只有目标确定,学生才能够有方向地开展学习活动,设定学习计划。在利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初中语文教育工作时,教师也需要遵循这一要求,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思想,合理创新教学目标,将其划分成情感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
框架问题中主要包含三点重要内容:基本问题、单元问题以及内容问题。在项目式学习中,问题的存在十分重要。通过问题,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目标。并且,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基本问题的难度不宜偏高,应侧重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单元问题应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支撑基本问题的推进。如学生需要通过仔细的调查以及推理才能够得到最终的答案;内容问题应具有唯一的答案,能够对语文教学的基础形成支撑。以《春》这篇文章为例。在项目中,基本问题可以设定为:“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单元问题可以设定为:“作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他与其他人所看见的春天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而内容问题则可以设定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应用了哪些手法?文章的体裁特征是什么?”三种不同问题类型的有效连接,构成了完整的项目问题框架,保证任务的稳步推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足的准备与完整的计划是保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在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初中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教师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明确项目实施的具体流程以及具体策略。如设定计划,设定方案,带领学生汇报成果,对学生实施总结评价。只有教师能够构建完整的任务开展体系,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本就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以及情感性。在利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在语文世界中遨游,获取知识,不断地完善自我。但在创建教学情境时,教师也需要遵循开放以及多样的工作原则,防止所创造出的情境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具体来说,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意识。
第一,历史情境。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语文素材大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以及人文意义,很多知识点背后也蕴藏着较为深厚的历史信息。如果教师不为学生介绍这些历史内容,很容易会导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出现隔阂,不便学生理解。尤其是在项目式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了解文章的背景或者作者的生平,那么很难真正地投入项目,对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创建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与过去历史相融合的状态下理解项目的本质与内涵。以《陋室铭》教学为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将具体的项目设定为要求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并尝试总结文章主旨。但如果学生并不理解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或者没有了解过与作者相关的内容时,便很难把控作者的写作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介绍刘禹锡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人物形象。如此一来,在后续的文章解读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内涵。
第二,生活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其认为,站在生活角度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才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很多文学大家所创作出的作品也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所以,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完全可以立足于学生生活,选择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共同点作为项目切入点,如此一来既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故事,为其他同学介绍在自己的眼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之后,教师可在浓厚的氛围上带领学生开展学习项目,加深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使之能够在情感角度上,与作者达到共鸣状态,升华教育效果。
第三,体验情境。真实的体验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当前,大部分教师之所以会觉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产生切实的体验。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学生所理解的文本信息、所产生的文本情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转化固有教学思想,给予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文本人物与人物情感,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控能力及理解能力,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中,会包含很多不同的小项目与小环节,学生需要一步步地处理小项目中的任务,才能够达到最后的任务总目标,完成整个学习项目。所以,利用项目式学习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接受到项目之后全面认真地阅读计划书,并理解计划书中的各项要求。同时,由于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带领学生处理项目,所以在了解上述信息之后,学生需要与组内成员进行沟通,明确不同同学的任务,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分工。
在设定计划分工时,教师可为学生分发一份项目计划表。在计划表中,学生需要填入不同成员的主要任务以及任务所应对的要求、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为例。在项目中,学生需要明确由哪位同学查阅生僻字,由哪几位同学负责翻译文章。翻译文章时,每位同学又分别要负责哪几个句子。
只有保证计划的完善与严谨,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之在项目中能够不留余力地努力付出,以此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其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设定好项目计划与项目方案后,学生需要将其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简单的审查。确保项目方案可行后,学生小组可按照项目中的相关要求,正式实施项目。同时,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绝对不能忽视自身的引导功能与管理功能,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自行处理项目。比如,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监督学生的项目开展进度,并根据项目目标,检查学生的项目开展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小组及时管理。在学生小组的项目存在障碍时,教师可及时提供问题驱动,并提醒学生做好有效的记录积累经验,为之后的项目学习活动奠定保障。
在学生完成整项学习项目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呈现,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不限制学生的项目成果形式,如黑板报、手抄报、PPT均可。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情境性比较强的学习项目,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项目展现。如以“师生”角色相互交流,以“故事人物”进行情境再现等。丰富成果汇报形式,加深学生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就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意识以及好胜意识,对于外界的评价以及眼光也会十分在乎。很多时候,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鼓励都可能会成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由于能力不足,而遇到问题。此时教师一定要予以学生积极的鼓励。并且,在项目完成后,教师也需要系统化地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总结,并对学生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挖掘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产生学习自信但不会自傲,在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强大,完善自身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项目式学习法,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所形成的效果能够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要求,实施项目式学习法要求教师要做好有效的理念创新与模式创新。同时,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设计完整的教学框架,创新多样的教学策略。如此一来,其既能够发挥项目式学习法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