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丹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全球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国家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微型课堂将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形式不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而是实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教育管理也随之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学习工具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逐渐被重视起来。新课标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基本审美素养和文本鉴赏能力。
以教材为主的传统语文授课形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无聊且毫无新意,学生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匮乏,单一的教材资源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微课形式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将重点教学目标进行多元化呈现,编写有效的场景,提高多媒体使用的效率,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库存,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听、说、读、写和理解的多学科技能,多种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舒适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学习。
学习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被动学习状态和被动的教学状态都是课堂教学的弊端,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太好。微型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它包含声音、图像、视频、文本等,视觉直观、可以复制和整合难以理解的地方,生动的图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增强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形成主动学习模式。
坚持以微型课堂教学为指导设计,做到“微言大义”,将课程目标牢牢锁定在5—10分钟内,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学生定义为课程输入的主要目标,要认真考虑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应注重对教学的研究反馈,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教学和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学内容,切忌“不切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微课相融合,微课内容的选取结合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增强学习效果。课后通过微课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和总结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归纳能力。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白鹅》的微课设计中,课前教师应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主,对课文进行整体梳理,将课文的“主角”进行拟人化,设计微课《一只大白鹅的自我介绍》,教师首先进行微课视频导入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大家想见见它吗?”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之后,就开始播放白鹅“自我介绍”的视频:“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看见了,我是一只大白鹅,但是我和你们平时见到的白鹅可不一样哦!我是画家丰子恺的白鹅,要说丰子恺这个小老头,据说背着我给我写了一篇文章,大家想和我一起去看看吗?”这样就很轻松地引入课文的小学语文理解过程,因为同学们都想知道,文章里究竟写了白鹅什么。
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才能创造积极的学习行为,并应给予指导,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更加关注学习小学语文方法和技能。教师应灵活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技能水平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多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课程的不同目标,教科书的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并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的微课设计中,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写作意识的萌发时期,在写作中开始有了自主意识,有了表达自我情感的欲望,因此,在写日记习作课程微课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多元化智能发展规律,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使学生在写作初期就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微课设计上引用学生熟悉绘本形式进行课件设计,选用的绘本故事是《蚯蚓的日记》,进行课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写过日记吗?知道日记怎么写吗?你看(播放课件封面),蚯蚓已经写了满满一整本日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写了什么吧。”在观看完《蚯蚓的日记》以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日记和我们平时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吗?”学生1:“要在第一行写明日期、天气、星期等。”学生2:“要写一天中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在引导学生观察微课课件是在建立学生多元智能素养中的自然观察能力,引导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将知识进行内化的能力。
当前,微课正广泛应用于各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写实类语文课文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授课内容都枯燥无味,利用微课形式,将枯燥的写实类课文进行故事化编写,借助视频、音频、动画形式,提升课堂趣味性,生动的故事人物、跌宕的故事情节,抽象的教学内容被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望洞庭》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转化为旅游故事,并进行视频剪辑整理,将古诗学习的“四部曲”方法融入到故事中去。首先进行故事背景介绍:“小美和妈妈,有一天到洞庭湖游玩,小美看到旁边石头上有一首诗,却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于是妈妈就为小美讲起这首这首诗——《望洞庭》。”然后播放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同学们随着小美和妈妈的脚步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洞庭湖,并在小美妈妈的讲解下理解了诗中出现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等修辞用法,感受语言美,想象画面美,在微课学习中初步疏通文意,感受诗中描绘的美好。
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一直以来都是古诗词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由于这几类诗将史实与现实结合,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感慨时运等特性,学生距离这些年代太过久远,导致学生对诗词感情理解上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情感类课文授课时,要充分利用微课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沉浸式”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多感官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诗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遗嘱”概念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遗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写下的一篇遗嘱,看看他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教师在领读课文之后,播放《陆游的一生》微课视频,结合课前导入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陆游的遗嘱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1:“我觉得是对没能亲眼见到祖国统一的遗憾。”学生2:“是对大宋朝廷软弱无能的失望。”教师这时进行“情感”总结:“诗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统一而耗尽心血,但是倾尽一生也没还能见到失地收复,山河完整是多么的遗憾!因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
教学改革不断有着新思考,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微课教学形式的“走红”,是时代 发展的必然,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新生代的教学模式载体,时代赋予微课更深的含义,也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生动形象的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微课的时间、内容以及与课程的衔接度,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