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夏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快速崛起,国内经济模式不断转变和创新,银行的发展也需要结合金融行业的升级创新目标,对原有的服务模式、产品等进行改进,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目前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给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银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银行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在进行积极的格局重组和创新,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面对客户群体的改变以及客户需求的转变,银行的发展面临着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客户体验等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体现在了银行客户的群体变化上,当今社会的85后人群作为重要的客户群体,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主体,也是在互联网市场上占据着消费主力军位置的消费主体。此类群体对于先进的电子设备设施和软件应用较为熟悉,具有独立决策的能力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与数字化技术共同成长,通常具有较强的理财意识,善于追随新兴事物,对传统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步降低,在智能应用、移动支付方面较为关注,在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客户的新群体在投资活动中更愿意选择流动性高的货币基金类产品,客户的数字化行为逐渐增加[1]。
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关联,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民众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电子金融、移动支付等工具,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客户面临着更加多样的选择,因此原有的传统资金和金融需求逐渐改变,向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方向转变。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下必然的创新探索方向,数字化银行的业务开展应加强投入,满足客户随时办理业务、随时访问的需求,突破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限制,体现出银行数字化业务的良好互动性、主动性特点,带给客户更便利的体验,强调数字化银行业务的优势,包括其较高的安全性、便捷的流程等,有助于推进银行未来更好的发展。年轻的银行客户群体在办理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更倾向使用互联网金融APP,例如消费、贷款、投资理财活动,银行若是忽视了数字化转型,将很有可能失去大量的客户,例如目前余额宝、微粒贷、微信零钱包等吸引了众多的客户,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进行深化创新,提高银行的现代化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2]。
我国的数字银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自2011年开始,智能手机的逐渐推广运用下,银行开始建立起了数字银行的新模式,降低了对电脑以及网上银行的依赖度,广大客户能够借助智能手机的功能、更加便利地进行金融活动,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等快速崛起。发展至2013年,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三方支付产品愈加普及,广大客户提高了对此类产品的认可度。在这样的倒逼作用下,银行开始结合创新理念,增加了与基金、证券、非银行支付机构之间的合作,致力于建设起多方共赢的新模式,金融生态圈越发完善。发展至2016年,国家开始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现象展开了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的指导力量干预,银行的各类网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越发规范,逐步走向正轨,包括互联网金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各银行均需要提高经营服务的质量,以降速增质为原则,优化经营服务[3]。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正在进行不断的探索,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创新,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银行是否具备较强的数字化能力。就目前我国的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新兴的互联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在数字化能力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优势,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能力方面仍旧有待强化。根据对不同类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互联网银行更注重技术创新。整体来讲,目前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着创新技术人才缺失、规范的战略实施流程不完善等普遍的障碍和问题。结合国际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我国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借鉴他人经验,在转型方向以及决策制定方面向着国际水平看齐,挖掘自身的数据资源优势和客户规模优势,改善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加大人才建设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制,实现与全球金融科技资源的对接[4]。
结合我国数字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体现出了其中面临的困境问题,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在发展理念上有待改进,这是发展银行数字化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是结合抵押担保、征信、项目现金流的方式和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内银行风险管理的主流方式。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若是仍旧采取原有的风险管理方式,将会使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金融冲击力。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全方位多元化渠道,立足于长足发展的目标,融合前瞻性意识,实现全方位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而不是单一地在某一领域内进行银行数字化转型。由于银行的发展理念落后,缺少对前沿技术的深入挖掘和运用,导致金融领域的发展和金融科技之间的契合度不足,这样的发展理念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难以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虽然产品的创新不断进行,却仍旧无法达到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目标,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效果不理想,需要从发展理念方面逐步改进和完善[5]。
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先进的高新技术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阶段我国各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中,虽然逐步加大了投入,但是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短板问题,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待完善,缺少对银行发展应用场景的全方位探索,没有挖掘出更多的银行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中小银行的发展中,由于此类银行的经营范围有限、经营规模单一,因而大多数的中小型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建设数据库时通常是结合了监管要求和报表报送的要求,更新数据库、完善数据库的功能。再受到数据库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基础数据规模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技术水平不足,仅仅是将数据作为辅助银行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种工具,而忽视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先进技术手段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银行内部存在数据分散、数据割裂的现象,这是因为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路径各有不同,数据呈分散、杂乱的状态,缺少全局的数据观念,对于数据信息的整合运用仍旧有待完善,数据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整体的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着技术短板问题,无法实现更进一步的创新,限制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进程以及各项数字化项目的开发和运行[6]。
人才始终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原动力,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样离不开具有较强金融科技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但是银行缺少复合型的人才,现有的人才团队中没有既具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又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导致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无法利用科技引领作用。人才缺失的问题以及人才队伍中人才结构有待优化,此类普遍的问题对于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限制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进程。目前在银行中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人才发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通常是由于银行的人才管理体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人才发生了流失。在人才的引进方面,缺少高效的建设和投入力度,银行人才竞争力不足,科学技术的创新实力有限,导致银行陷入了发展困境当中,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了止步不前的发展局面[7]。
银行数字化转型中,首先要以理念的转变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创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新理念,引导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向,发挥出理念的导向和指引作用,使银行能够向着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向不断地探索与创新。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到时代危机的影响及转型重要性,树立起危机意识,对于数字化时代所来带来的变化形成充分的认识,建立起对数字化技术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的明确认知,将实施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措施[8]。从成本节约、提高效率、强调营销精准性等多个方面,推进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营造积极、良好的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氛围,对原有的经营方式实施改变,以客户需求为根本,组建起一支专门的团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对市场客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致力于提高用户的体验。强化对市场客户需求的研究分析,满足市场客户的实际需要,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对原有的组织文化理念进行改革,转变陈旧的组织文化观念,建立起开放性的新环境,将层级的框架束缚突破,向着数字化企业以及先进的互联网公司看齐,借鉴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实现文化创新,最大限度地共享文化,构建起共生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文化环境,以开放和包容,构建相互结合的全新发展模式。不断地转变原有的银行发展理念,用创新的理念引导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发挥理念的导向和指引积极作用,使银行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明确发展方向,从根源上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进程,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9]。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结合现阶段的现状与面临的难点问题,必须发挥出科技赋能的带动作用,加强对科技的运用,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带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发展,强化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动力。先进的科技能力是支撑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从技术方面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更进一步探索,需要加强资源投入,利用集中资源解决薄弱环节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明确重点研发的方向,加强资源投入力度。结合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结合银行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优势,优化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中的科技应用模式。对于底层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展开优化和升级,融入技术创新的理念,大力地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实现金融科技与银行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改进数据分散、数据割裂的现象,建立起全局数据观,综合利用数据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内部共享,将碎片化的数据整合起来,改变数据分布分散的陈旧模式。向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经营目标方向不断地探索,以多元化数据系统相融合为基础,建立起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致力于落实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发展目标,系统地推进数据管理工作,强调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系统化的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银行要根据对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结合重点的发展领域,加大对技术应用力度,实现精准的技术融合,整体改造银行发展的各个层面,包括银行发展中的营销、风险控制、产品、渠道等,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依赖度。建立起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利用国际中创新加速器等先进的技术指导作用,使我国银行的监管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例如国际上监管沙箱运用,体现了国际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我国要加强科技的赋能作用,推进银行的数字化升级与发展[10]。
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在现代化银行业的发展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重点,加强人才建设、培养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队伍、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团队,有助于推进银行的长足发展,升级银行数字化的综合水平。银行要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以及整体的战略规划,明确人才需求,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对人才的引进流程进行优化,通过薪酬激励、升职等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中。鼓励人才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将行业内懂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管理、熟练掌握银行业务的人才,引进到企业中,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对于现有的银行发展中的人才团队,则需要加强培育力度,组织和开展培训再教育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组织有关数字化知识和银行业务知识的培训与实践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水平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信息科技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奖励机制,落实合理的激励制度措施,鼓励人才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对于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奖励,使人才不断强化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建立起积极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实人才队伍的力量,使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更顺利地展开与落实[11]。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和银行的发展相互结合,体现了二者的密切关系,面对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必要加快转型和创新的速度,结合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更进一步推动金融产业的创新变革,逐渐向着精准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向深入探索。借助科技引领和创新的驱动力,增强银行业的发展动力,推进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推进我国的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