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杰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财政局,山东 淄博 255318)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偏向程式化,管理较为粗放,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要求[1]。而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之一,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反馈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细节,甚至对一些风险、问题提前预防,保障企业长期利益的获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管理方面应加强投入,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运作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上立于不败地位。故应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内,高度重视各个管理环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综合质量。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将人员义务和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也探索如何更好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在各行各业中的充分应用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精细化管理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重要方向之一[2]。
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可进一步落实明确各岗位工作,确保管理有章可循。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可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目前经济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其根本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博弈,而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管理,才可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才可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细化财务工作,将账面的管理落实实际中,为企业规划提供可靠的财务管理数据支持。合理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大方向,还可消除传统财务管理中的粗放及随意性弊端,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管理制度。此外,在精细化管理约束下,企业可以构建细化的行为准则、章程,可进一步促进企业优化发展目标。
财务管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规模也较小,且缺乏抵押物,无长期稳定贷款支持,融资困难[3]。此外,一些监督工作不到位,企业岗位权责划分不到位,也导致其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故企业需将精细化管理模式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改善财务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通过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有效性,降低资金方面风险,确保财务数据可准确反馈企业各项业务细节。
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该模式为近年来新型管理模式,对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且对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也有一定帮助[4]。企业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单一针对财务部门基础工作,工作模式落后,制度死板,导致财务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5]。但通过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同时,财务的项目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增加了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深度,财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财务管理可在第一时间找到原本管理中的弊端,以此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企业发展必然会经历管理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长久不懈的努力。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过程。企业发展中避免不了出现一些风险,而精细化管理就是为解决这种不确定风险而设置的,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投资风险、成本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防范,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让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更多份额,更长远的发展[6]。
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人才的竞争,基础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高新、专项技术人员匮乏,社会人才市场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虽然人力资源较多,但是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寥寥无几[7]。而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方面,部分企业忽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过分争取高级人才,投入大量成本,片面的希望以大量高级人才保障企业更好发展,却没有对人才充分利用。还有部分企业未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价值,企业只知道人力成本高,但没有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缺乏资源利用观念,不能发挥员工潜力、激发积极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占据更多高级人才,获取的回报和投入却差异较大,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误区。
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对业务管控力度不足,如物资采购、设备购置上,经常出现实际采购资金支出大于预算资金,出现严重超预算。此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不重视,管理中缺乏责任感,导致采购工作虽然出现异样,超预算或有剩余资金也没有及时反馈,影响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也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8]。还有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现场管理,办公纸张、生产材料、消耗性设备等浪费严重,也未重视公共设备维护修复,设备出现问题后直接更换,没有考虑是否可以维修后再使用或二次处理。上述问题出现和企业内部缺乏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有直接关系,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成本控制观念不足,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早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重心在于稳定发展,其考虑的内容契合当时市场环境,但是如今看来,传统财务管理制度和现阶段的企业发展有诸多冲突,伴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原财务管理制度已然无法适应企业需要,甚至对企业进一步发展起到负面作用。例如,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未确定具体的权责权限,职务未分离,各个级别的管理部门及人员也没有明确具体职能、责任,不能保障财务资料真实性和合法性。还有部分管理制度设置的内容有重复、冲突和空白问题,导致出现问题之后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无法迅速解决问题。
21世纪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企业开展业务提供莫大便利,采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可显著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效率。但是目前在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企业使用的信息技术平台较落后,只能完成简单的记录、储存、上传等操作,并不能有效减轻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反之,不合理的信息化技术还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稳定开展[9]。例如,计算系统出错会影响财务管理结果准确性,进而影响企业决策的可行性。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构建和企业相契合的信息化平台,帮助更多管理人员可以迅速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构建有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当下正处于财务工作转型关键时期,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将5G、云计算、云储存、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中,拉大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技术距离,就导致没有对信息平台进行技术完善的企业落后于市场,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差强人意,种种问题限制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下,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企业要坚持精细化的基本原则,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提高财务管理综合水平和效率为最终目标,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工作中深刻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各个管理环节,制定科学策略、制度,保障企业基本利益。
(1)优化财务管理方式
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企业先对各项工作可行性作出分析,出具可行性分析报告,明确业务情况并实时跟踪业务进展,了解项目合同签订及付款进度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对项目流程、业务环节的细化管理,重视对项目节点的控制,以此提高财务管理综合效率,尽可能规避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综合效益[10]。
(2)强化对财务管理的控制
开展财务管理最基础的是要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结合国家相关管理制度约束,建设和企业发展契合的管理流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制度,规范好岗位内容、职责、制度等,以可行的制度内容,贯彻落实精细化财务的细节,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法制化、有效化、合理化方向持续进步。
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积极宣传成本控制,将设置的科学操作规划落实到一线工作中,渗透到各个步骤、环节,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意义标准化规划管理各项业务支出,提前规划好所需费用,细化费用内容,真正实现成本控制。其次,对财务成本综合分析,细化到每一项细微的支出,了解影响成本变化的小因素、大因素,针对各个因素,都制定与之匹配的优化方式,控制外界因素对财务成本的影响,以控制成本的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要构建和财务管理制度相匹配的监督和考核制度,以专门的监督和考核评价,配合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事前、事中、事后开展多元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事后考核为辅,加强部门监督管理,保障财务工作可以按质按量的完成。
财务基础性工作是精细化管理和财务管理接壤、融合之基础,例如在会计科目设置、数据整理等工作中,其工作包含企业各个部门的内容,需要以精细化的理念作新的细化,才可以把握好后续的财务工作。精细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应结合企业性质,了解业务往来内容、频率、金额等,科学设置财务会计科目,针对实际财务数据,深度挖掘其价值,整合信息,确保信息可以准确反馈出企业运营状况,反馈出企业运作中的潜在隐患和显性问题,探索如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综上所述,必须真正意义上的完善财务基础工作,才可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最大价值。
对财务管理手段优化,可以采取专门的信息技术,管理好财务数据、信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灵活性、有效性。要注意信息化的建设需和时代发展相契合,构建好专门的信息技术平台,并关注时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等,及时完善、升级信息技术平台,确保信息技术平台实时发挥自身效果。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可提高财务数据运用整体质量,也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数据错误等问题。可以采取多种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果。实际工作中,不仅科学记录财务数据、分析数据,也要和其他部门联动起来,协同配合对经济数据实施全面监督管理。
构建高效的预警体系,可保障对财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的进一步可靠分析,对数据有效管理,提前预测出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沟通构建预警预处理措施和紧急应对方案。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包含内外部环境:一是外部环境方面,包含对国家法律、政策、金融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分析,对市场变化作一个科学预测,了解外部因素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业务开展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减少外部环境对业务的负面影响。二是内部环境方面,包含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如内部投资、融资、筹资、资金支出、财务分析等。应将财务组织及财务危机等多方面的细节都融入到财务预警体系内,使预警工作可以覆盖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细节内容,也保障财务工作可以全面、系统化的开展。
企业以完成生产任务,以产品获取经济回报作为最终目标,但是并不是单纯地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就可以提高生产力。高级人才对企业的帮助是毋庸置疑有的,但是纳入高级人才之后,还需要挖掘人才的价值。企业应采取措施发挥人才最大化作用,注重培养员工专业素养。首先,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部门的精细化成本控制意识,之后辐射到各个部门,在企业角角落落都落实精细化成本控制,采取新评价机制对员工绩效、薪酬等考核,注重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作用,在岗位上实现自我进步;其次,企业要重视提高员工综合素养、专业技术水平,构建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培养优秀人才,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最后,应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上落实精细化管理,企业把控好员工在工作中的状态,将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当成一件长期的、重要的工作,精细化管控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为企业长效发展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时下流行且对企业发展影响巨大的管理理念、模式,将其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前景广阔、应用价值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但从精细化管理应用现状而言,其发展不容乐观,人力成本占比较大、缺乏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优化等问题需要企业采取合适方式予以解决。要发挥精细化管理的真正作用,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部门工作,强化现金流管理,明确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具体目标、强化企业财务基础性工作管理、优化财务管理手段,突出精细化理念、构建并完善财务预警工作体系、优化成本管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以多种措施严格监督财务成本,也注重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效率,确保成本核算真实性、准确性,促进企业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