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红
(上海东方金融广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内部控制是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企业稳定良性经营的关键。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的开发项目具备资金量需求大、投资风险大等特征,其内部控制工作通常需要全面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内容,包括产品定位、经济测算、工程定价、质量监控、前期融资、预算管理等,即“全面性”;同时,为了防范项目投资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还应当以“约束性”为基本特征,加强对环境、资金和人员的控制,从关键节点把握风险要素,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1)内控部门设定不完善
内控部门设定不完善导致约束力不足和控制力弱,岗位职能权责无法有效发挥,缺乏有效的监督,没有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因此影响内控执行效果。组织架构不完善是影响内控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房地产公司在组织架构上要包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三部分。但是,仍有一部分企业不注重治理结构的完善,在职能划分和权限界定方面没有遵循规范要求,导致组织架构的约束力不复存在。如有的房地产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股东具有绝对的权利,可以任免管理层,由此不利于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内控组织体系。
(2)各职能部门全面参与度不足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作,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就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来看,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响应度、配合度、参与度不高,由此降低了内控效率,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房地产企业对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职能划分、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内容宣传较少,各职能部门员工积极性不高,不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和重要性,导致全面参与度不足现象出现[1]。
(1)资金管理环节
资金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命脉”,资金内控弱化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第一,企业资金管理无法适应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调整。由于房地产行业关乎民生,价值市场波动大。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然而部分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控,资金利用不合理,支出管控不严,导致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困境,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由此房地产市场必须重视结构性调整[2]。第二,缺乏科学的投融资战略目标和规划,没有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等相关管理制度,不重视资金集中归口管理,房地产市场发展受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的影响,部分企业在确定投资计划前,不注重开展全面市场调研,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就盲目投资,由此造成大量商品房积压,面临资金回收困难问题。
(2)工程建设环节
房地产企业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经历三个环节,即事前要做好工程建设规划,事中执行环节要强化监督管控,事后要负责跟进落实。每个环节都不开内部控制,这就要求要加强工程建设全环节内控。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企业内部控制并未全面深化到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往往在前期立项时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造成决策不当,导致后期难以实现预期收益。中期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还会出现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概预算脱离实际,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工程物资质量不过关,监理不到位,验收不规范,等等,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工程交付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后期房地产企业还要不断开发新的工程建设项目,此时企业就会将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新项目,还在继续的工程项目就会转为老项目,内控管理上就会大大弱化,由此导致项目内控效果不佳。
(3)预算管理方面
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且具有多样性,受国家宏观政策、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由此增加了预算编制难度;同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编制的项目预算严重脱离实际,具有较大随意性,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经营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房地产企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会导致企业的预算较为松散,预算编制目标无法有效落实,预算的绩效考评和监督作用无法发挥。
(4)合同管理方面
合同管理环节内部控制不足引发合同风险。房地产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缺乏对履约主体的资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估和调查,未考虑到履约主体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由此导致合同权益无法保障,风险性考虑不足,给企业带来损失。在招标时,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招标人的资质审核把关不到位,招标人的信誉度、经济实力等信息了解不全面,也会引发合同风险问题。在合同履行或监控方面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效,经济利益受损。
加强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风险管理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两者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然而,部分房地产企业往往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涉及企业外部的经济、市场、法律包括信用等问题,以及涉及企业内部的如人员、流程以及财务状况等缺乏科学风险识别与评估,加之没有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风险数据库,风险隐患无法及时预警,常常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风险控制手段,以减少损失;对不同阶段的风险也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房地产企业要不断开发新项目,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会导致企业债务比重攀升,增加企业债务风险。
内控环境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开展和运行奠定环境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房地产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第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发挥人才活力,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和聘用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员工,并定期组织测试,为员工晋升拓展渠道,避免人才流失。对于选拔的人才要注重岗位匹配性,在人员岗位配置时要确保其能力与岗位需求相称,以确保发挥职能效力。对于管理层员工,企业可以采取内部竞争制度,优胜劣汰,以调动积极性,促使实现经营目标和业绩指标。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注重加强法制教育及员工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在培训过程中让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确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为内控建设的实施奠定基础[3]。第二,明确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房地产企业应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总经理三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高层管理架构之间既能相互协调,又能相互约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根据企业战略计划,分层次设置控制目标,如内控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设置由董事会负责,内控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控制由运营层负责,风险防范工作由执行层负责。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要求全员了解、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各类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通过明确控制目标责任人,以确保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落实。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①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房地产企业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可以落实权责分配,提升预算的严肃性,避免流于形式。结合房地产行业来看,部分企业未针对预算管理设置专岗专职,致使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及时传递、反馈信息,由此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鉴于此,房地产企业可以增设预算委和预算办,明确权责划分,完善组织架构,设立预算委,根据年度或者中长期经营业绩目标,制定预算目标分解方案;对各职能部门和项目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及时向董事会反馈;将预算外、超预算等事项的审批收紧,严控审批权限,并作为审查重点;对各职能部门、项目公司的预算口径进行协调,统一标准;每季度召开预算分析会议,对于季度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制定配套的预算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对于预算办,要求做好各职能部门和项目公司预算编制的协调推进工作,对于预算草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审议并修正,并汇总平衡整体预算;对于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的预算执行过程要动态监督并反馈;每季度对预算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超预算等事项;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各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的预算考核工作。
② 优化预算编制。首先,房地产企业要明确各部门预算编织的内容和职责。如租售部行销客服部编制织销售收入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计划财务部编制织财务费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表预算;各职责部门编制管理费用预算;成本部和规划设计部编制项目开发成本预算;工程管理部门编制项目投资预算;投资发展部编制融资预算;人力资源部编制职工薪酬等费用。其次,规范预算编制流程。房地产企业应规定本期期末编制下期预算,由企业预算委召开预算启动会,并明确预算编制方法、工具、表单等事项,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现状、下期市场形势预测情况,明确年度预算目标,报预算委审批后下达各部门;年度预算主要包含销售、利润、现金流,对于下达的年度预算目标各部门要分解到具体执行主体,细化到职能和业务部门,确保目标全部分解,不留死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严格执行“两上两下”流程,审核、平衡、汇总预算,并于下预算年度正式下达预算方案。最后,应准确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式以满足不同项目不同层次预算编制要求,提升编制精准性,如对于独立项目的预算编制,可以选择滚动预算法,编制周期以项目开发周期为准,以年度为单位[4]。
③ 预算执行过程管控。为确保预算执行效率,应强化执行过程管控。第一,采取预算定额控制法,通过设置工程成本定额,将所有环节都控制在预算定额范围内,如工程策划环节、施工环节、验收环节等。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过程复杂,工程计算量较为庞大,因此应根据预算方案事前设定成本定额,执行过程中设置预算警戒线,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监督,以成本定额为基准,确保预算执行效率。第二,采取限额设计控制,如在投资估算时,可以根据施工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确定最佳施工图设计方案。在投资估算和任务书设计完成后,可以遵循价值工程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的分析,评估投资量和工程量,并依据投资配比安排不同环节的资源配置和资金支出,确保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
④ 健全预算考核体系。绩效考评是一种反馈工具,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可以量化反馈执行效果。如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预算,可以从预算执行是否到位和决策是否科学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指标设计环节,设置投资利润指标、现金流动指标、预算完成指标、项目施工质量指标、工期逾期指标。在完善指标体系后,可以选择关键业绩考核法,根据各职能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考核制度,并采取层次分析法赋予不同指标权重,客观全面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并建立考核反馈体系,以奖惩制度为辅助,对于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的部门或者个人追究相关责任,强化责任约束力,并在后期项目投资过程中,将考核结果作为投资额设定的依据。
(2)加强合同管理
① 合同订立环节。合同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若合同管理不规范评审不严,则可能引发企业的资金风险和税务风险。因此在合同订立环节,应审慎拟定合同相关条款,可以实行合同会签制度,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参与到合同规定评审中,从财务视角审查合同是否符合相关财经法规,是否在合法、合规、合理范围内,为合同签订提供支持,保障合同的顺利落实和结算。财务部应发挥监督作用,严把关口,侧重对结算方式、涉税事项、支付节点等环节的管控和监督。在必要情况下,财务人员可以审核后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
② 合同履行环节。就房地产企业而言,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签订合同的环节较多,且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存在较多变动因素,任何变更、调整都会影响预算、现金流、税额。由此,房地产企业应重视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合同执行全过程处于可查询、可监控状态,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5]。此外,房地产企业可以建立合同管理台账,主要包含合同编号、合同名称、签约日期/单位、合同内容、合同金额、变更价款、合同总价、结算金额、付款条件、已付款金额、已开票金额等内容,确保台账的数据与财务相关数据吻合,定期向管理层反馈合同执行进度,并针对性采取管理方案,促使合同及时、规范履行。
风险评估能够提前识别和防范风险,对企业管理活动中潜在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作为房地产企业,应以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建立风险评估防控机制,并设计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明确风险各项指标要求,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指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系统性的分析房地产企业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类别、风险的危害程度等,并依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将各类风险按照低、中、高划分等级,可以建立风险数据库,在系统自动分析指标异常时,作出预警提示。并精准判断风险诱因,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部分房地产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科学评估意识,对于风险的判断依赖于主观经验,由此导致常常出现风险误判[6]。房地产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一方面管理风险控制,主要是评估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合同风险、档案风险、印章风险等;另一方面加强项目风险控制,主要针对土地风险、客户风险、报检报验风险、销售风险、工程风险等。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精准识别、评估风险关键点,可以有效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房地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房地产企业一方面应重视提升房地产与其派生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应该以科学的内控管理理论为依托,优化和升级内部治理体系,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房地产企业应以企业战略、经营发展为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防范风险,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强化企业控制措施和方法,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以保障内控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