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继霞
(重庆市巫山第二中学 重庆巫山 404700)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纳入目标体系。而体育也从“小科”转变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节点。在当下的高中阶段,为了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核心素养,研究体育教学也成为潮流所在。可以说,注重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契合人才发展,对本论题展开研究意义重大。
于当下体育教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自高考改革以来,体育学科虽然地位崛起,但依然摆脱不掉“高考”影响,被绝大多数学生忽视。同时在老师的教学安排下,也因为体育学科分数占比低,经常出现占课,忽视体育科目发展的情况。教学难展开是现状之一。同时,虽然素质教育已然逐步深入,但是很多教师对于体育学科的认知仍不清晰。教师经常出现片面教学的情况,学生无法在体育学科中汲取到充实营养。最后于学生发展而言,在当下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不契合学生发展的情况。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仅不能强健体魄,还无法得到精神领域的满足与充实。而且寡淡的体育兴趣影响教学展开,更无法贯彻“全民运动 ”“终身体育”的相关理念。
伴随着教学的不断运行,体育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依然受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局限性明显。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对于教师开展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新突破。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势必是一个教师整合自身素养,融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不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中也更加契合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引入,是教师对于自身知识体系与教学展开进行了合理性研究的过程[1]。
在当下的体育教学中,虽然课程不断展开,但是于学生层面而言,所汲取的知识营养并不多,体育学科依然是单纯的运动科目,意义影响较小。不过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一定情况下冲击了教学开展的无效性。在体育活动的引入中,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在体育活动中掺杂了一定的德育知识,体育不再是曾经的运动科目,开始转向为综合性课程。
身处于体育课堂,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与指路人。因此想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环节应该从教师层面着手,让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契合“健康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最后在体育教学开展中,教师还应围绕“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理念带动教学展开,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伴随着体育教学的展开,传统的“理论教学+自由活动”模式已然无法契合学生发展。因此,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相关意识的拓展与引入,推动核心素养的终极构建。
首先,在课堂之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伴随着体育课程的推进,运动课程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不过由于学生天性顽劣,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多种意外情况容易多发,教师围绕健康意识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对于意外情况有所应对,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核心素养构建保驾护航。
例如在每学期的授课开始前,教师将第一节课设置为运动技巧培育课。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运动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确各种常见受伤的紧急处理办法,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测试,了解自身的体重、肺活量、心律等基本素质,帮助学生了解适应身心发展的运动技能。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急救竞赛科目,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增强情感交流,提高应急处理素养。这种“健康意识”的有效渗透,确保了后续课程的展开,也让“健康体育”的运动理念深入学生发展,确保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2]。
纵观体育教育,开展授课的终极目的除了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要给予学生三观正确的引导。而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和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时,要紧抓学生品德素养这一终极目标。在体育教学前,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起始点,然后在教学中注重通过课程内容与品德素养的渗透与结合,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道德根基。
例如在讲解奥林匹克运动一刻时,教师可以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着手,然后围绕奥林匹克运动的重大赛事进行相关介绍。除了让学生明确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发展史,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的内涵。当然,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鲜明,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掺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刘翔”“杨扬“等人的比赛经历,让学生明确“永不服输,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奥运精神,让学生在课程的欣赏与了解中,得到人生哲学。这种德育与体育课程的融汇与贯通,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培育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作为一门小科不断的在素质教育中绽放光芒。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单纯开展教学活动转向到关注学生强健体魄的方向,通过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