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臻
(宁夏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 宁夏同心 751300)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采取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就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教学缺乏启发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在日常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不善于和学生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学生有问题不敢提出,也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师生关系处于不和谐的状态。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之后,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化学思考之中,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1]。
高中化学相比于初中化学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学习好化学知识。但是,就目前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情况来看,教师教学不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而启发式教学法被用到教学以后,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积极的思考,通过层层推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计对于启发式教学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只有具备科学性和启发性,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其思维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用问题启发学生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推理,促使其思维水平的提升[2]。
例如,“分子的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能够用微粒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这时就可以以问题引入“我们在氧气的性质学习时,曾经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关实验,实验完成时,同学们都会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似的现象,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现象吗?”,紧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点名让学生进行发言。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实时提问“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原子的性质我们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那么分子有什么性质呢?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最后教师进行精细讲解。这样通过问题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轻松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案例对于启发式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典型而恰当的案例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更好的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恰当的案例不仅起不到启发学生的作用,而且会使课堂教学脱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距离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要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现象引入到课堂之中,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的选择生活实例,让学生动手感知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注意难易程度,一般由易到难的顺序选取,一步一步的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例如,教师在教学“盐类的水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比较好的案例进行该节内容的讲解,教师课前要科学设问“酸、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用pH值的范围怎样表示?然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具体实验为“用PH试纸分别测量Na2CO3、NH4Cl、CH3COONa、Al2(SO4)3、KNO、NaCl的PH值大小,根据测量结果说明溶液的酸碱度?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理解到溶液呈酸性、碱性以及中性,然后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这些溶液有酸碱度之分呢”这样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视频、动画以及图片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知识求知的欲望,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原子的结构”这节课时,学生凭空想象很难理解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根据视频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框架,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快速运作的状态,有效的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系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科学合理的设置启发问题,为学生营造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环境,并且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