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佳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重庆荣昌 402466)
立足核心素养开展学科教学是教育学者、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重点研究课题。而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复杂性决定了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这对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1]。文章立足高中数学,从核心素养这一背景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说明。
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数学概念研究体系,而且各种新模式层出不穷。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下,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记住概念,能够利用概念解题即可,无需经历概念的形成。通过对上述的课堂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会在教学课堂通过复习的方式引入概念,并强调要点,开展习题讲解,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强调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阻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依然沿用讲述式方法开展概念教学,即一节课全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进而阻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开展新的数学概念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概念,以通过新旧概念的衔接引导学生完成新概念的构建。比如在平面角和空间角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把握概念本质。在这一教学过程开展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将概念相近或容易混淆的开展类比,如此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概念知识体系的建构。
基于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善用多媒体挖掘其内涵,进而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突破了课题的重难点。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画板具有强大的动态展示功能,而且操作简便。利用画板开展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比如在“圆锥曲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画板通过设定相关点法寻求概念,在画板的动态展示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点的移动轨迹,进而通过屏幕将移动轨迹产生的图形展示出来,进而让学生对变与不变有清晰的认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丰富了概念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取得了数学概念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对数学高考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数学题的开放性、灵活性也在不断的加强,由此师生开始将重点放在综合型习题的解答上,教师片面的认为解答难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但却忽视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以及相应数学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公式和定理教学,并通过一道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之后便让学生开展了题海战术,虽然数学定理中蕴含着丰富的解题技巧,但教师的忽视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是让学生盲目的刷题,虽然这一方法可能会提升学生成绩,但却无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开展如下例题的讲解中:y=log2(x+3)的值域,教师可以设定如下的问题:该函数是对数函数吗?对数函数中谁是谁的对数,谁是谁的底数,谁是真数?从对数函数概念出发,引导学生采取数形结合思想开展解答,并让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归纳出对数函数的解题规律“同增异减”。在实际解题中,学生对对数函数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2]。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概念只有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深化学生的理解,不单要注重逻辑推理,更要的是讲解知识中蕴含的道理。通过对数学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进入到了数学探究中来,并在自主探究中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而让知识转化为了自己容易接受的形态,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