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蔚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城县供电分公司,江西 赣州 342700)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管理手段,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管控和有效的分析,特别是在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下,能够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电网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财务管理覆盖范围非常宽泛,从项目建设、资产运营、企业盈利状况等,都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务管理的信息覆盖完全依赖于企业的业务量,而电网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依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判断,此时,财务管理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再加工就能形成完善、全面的财务信息,供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保障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强调三大问题,公司选择什么样的长期投资项目,如何进行筹资满足投资需求,如何管理日常财务活动。企业创造财富的活动分为投资、融资、股利分配、日常现金流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过程,而财务管理正是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载体。方向决定速度,脚步决定高度,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若不能充分体现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偏离了方向,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财务管理。
电网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于单一,还停留在单一的会计核算上,未能真正转换思想,适应新时代企业改革创新对财务管理的改革需求,导致财务管理效率低下。对于电网企业而言,需要的是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基本办公软件的熟练是毋庸置疑的,还有ERP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更要熟悉前端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而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当下所缺乏的。
电网企业是垄断行业,因此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使得财务管理在全过程管控中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比较盲目的现象。企业在发展与上升阶段,每一项细化工作都应当具有明确目标,而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也该与之匹配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有很多种,例如: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而电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性相对薄弱,容易造成其经营管理活动缺乏目标、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资产的效率,通常是用资产周转率来衡量,是指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的平均净值的比率,反映企业的资产周转状况、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从资产规模来说,电网企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从电网建设投资成本来说,电网企业的融资压力及资金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而随着生产经营、科技快速进步,电网企业的冗余资产也越来越多,而冗余资产使得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比如,电网企业的资产报废环节管理松散,严重影响了资产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报废、是否报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判断,缺少量化的标准,缺乏科学性。一些大型的资产设备如果出现故障,本可以通过维修或者大修来达到继续使用的目的,但是相关业务部门很可能因为减少维修工作量而直接提出报废要求,而报废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得到及时处置又会造成闲置时间过长后的折价损失。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很多,缺乏效率的意识,没有合理的职能部门设置,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未能进行资源共享。
所谓大数据,即是从大量甚至海量的数据当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到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大数据的运用仍然不够充分,难以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掌握着各类数据,而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财务管理本身优势,对充足的数据资源加以分析和利用。
在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如何进行合理分配、优化分配方式,而不注重成本执行后的结果。成本的日益增加一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而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优化分配往往是不够的,更应当看到的是成本执行后的评价,评价后进一步修正成本分配方式,如此循环、反复,才能不断地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也是电网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谓思想先行,行动跟进,说的就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都是以思想为起点,思想决定了行动方向。因此,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才能更加有利于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正确的理念又离不开正确的目标,将经营目标与客观环境相结合,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网企业因其特殊属性,承担着安全、经营以及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应当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
了解前端业务管理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漏洞,思考在末端财务环节进行有效管控,甚至将财务末端环节的管控手段移至前端,是新型财务人员应该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电网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每个部门扮演的角色都至关重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业务部门的管理漏洞,俗话说,只有懂业务才能更好地管理业务,置身于前端业务部门,甚至在业务部门进行岗位锻炼,有助于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多方面地了解电网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方向,并以有限的人力、物力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
电网企业经营发展中,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管理体系的健全是电网企业保障自身利益的重要依托。现在,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引入了一个重要的载体,那就是二维码(ID),单项资产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相当于资产的身份证,通过二维码,便可以看到与该资产所有相关信息,如存放地点、使用年限,保管人员等等,但是二维码的投入需要大量的成本。因此,电网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对于确有需要的资产使用二维码进行管理,不断完善自身资产管理体系。
大数据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大数据能够给企业决策带来正确的数据基础。而在电网企业中,财务管理是具备大数据运用的专业之一,会计准则核算下产生的各种财务报表、指标、逻辑思维公式,这些历史成本数据的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经营业绩,但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不能有效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富。电网企业更多的应当是采集大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使之转换成有用的信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这就告诉我们,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应当向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进行转变,应当更加专业、全面地去思考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结合自身状况,开发出新的管理模式,对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为电力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
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需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才能验证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事前,注重预测。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预测应当在一定的数据分析上进行判断,结合历史成本、同行业平均水平、市场调查法等进行预测。事中,强化成本执行的有效监督。在成本执行过程中,应当掌握成本完成情况,对完成超前、滞后的项目进行分析,统筹调配及监督,不断优化成本的分配方式。事后,则是对成本的执行进行后评价。所谓后评价,则是对成本使用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和总结的一种形式,评价后的信息反馈,应当为成本管理模式下一次成本执行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达到优化成本管理模式的目的。
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但应当认识到,财务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也应看到可以主观努力的空间,通过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寻找并认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寻求可行性的应对政策,才能保障电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