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斌
(山西糖酒副食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人工智能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人们日常生活每天都在与它打交道,扫码开手机、发送电子邮件、智能导航、网上购物、银行收付款等等,都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认知。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对许许多多传统行业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也不例外地被席卷进来。国家取消了低门槛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出现了取代人工记账的机器人,种种迹象表明传统财务人员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情况不容忽视。本文就当今财务人员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出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财会人员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能
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人从繁重机械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应用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这些所有方法的改进,终归离不开人的设定,人工智能技术再先进也是在执行人的指令。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在工作中用到的各种有关人工智能的技能,例如对金蝶,用友财务软件的使用,对财务、供应链、物流系统、报税系统等智能工具的使用。
2.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会计的基础业务已经被智能化的机器所代替,这当中会有一大批财务人员将会过剩。随着国际上对财务会计理论的不断研究拓展,管理会计因其前瞻性、广泛性,复杂性特点,已经成为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关注重点。财务人员如果想在行业内继续发展,必须要拓展自己对财务领域的认知,由原来的主要对外部服务转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测。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努力成为企业服务的多面手。
1.国家政策对转型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财政部2016年、2017年分别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2017年取消了会计从业证的考试制度,2019年修订的会计法也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种种举措表明,现在普通核算型的财务会计趋于饱和。财政部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至少3万名管理会计人才。财务会计转型不仅是企业战略发展需求,也是整个国家战略的需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缩小与国际上先进管理方式的差距,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2.互联网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手工记账逐渐演变成电算化记账,并且在使用中不断得到完善,财务系统软件基本涵盖了财务工作需要的所有功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变为日常,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变得不再复杂,互联网强大的功能,使社会的分工发生了质的变化,网上银行解脱了出纳,网上报税解放了报税人员,网上记账、报表、分析更是替代了会计的工作,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少,基层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发展瓶颈。
3.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国际上对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财务工作的领域也不断拓展,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理念逐渐融入财务的工作范畴。广义的财务范畴不断向管理倾斜,这就要求有一部分财务人员要转型升级到更高的兼具企业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转型已势在必行。
目前,许多企业对财务的要求还是以核算为主,日常工作还是传统的财务具体事项,年末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缺乏深层次的诸如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等面向经营、面向未来的管理方面的内容。财务提供给决策层的数据信息,只能反映企业既往的经营情况,不能提供前瞻性的预计未来发展的信息。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有关管理会计的部门与岗位。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在会计证取消之前,我国持有会计证的人数为2000多万人,截至2019年,初级会计持证人数为577万人,中级人数为217万,高级人数为18万,庞大的会计队伍中基层的会计人员占到了88%以上。作为国家经济缩影的企业中,比例也大致如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单的会计核算完全有可能被机器代替。在大量冗余的财务人员中,高层次的管理型会计却很紧缺,尤其是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型的高端财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有些企业可能拥有管理型的财务人员,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硬件,工作中缺乏用于管理的系统设备或设备落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事后数据进行反映,对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欠缺。如果要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引入能全面覆盖管理的模块,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具备外部条件的支持,再好的人员配备,再好的企业愿景都是纸上谈兵。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对财务管理也不够重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预算、控制、考核等制度更是企业的短板。财务人员的观念较为落后,仍是停留在单纯根据传送的单据做账报表,单调机械地重复会计核算工作,这些工作无法直接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收益,只是记录了经营状况和成果,总体来说是片面的传统理念。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肤浅,只是使用了其中较少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对财务人才转型研究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准确把握财务人员应该以什么具体目标和方向进行职能转型,普通会计人员对更高的管理型财务范畴了解程度不够。企业内一般会计从业者很难有专门机会对管理型财务会计进行系统学习,现在好多企业中财务会计转型发展速度慢,具体使用作业面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实际工作中对管理型会计培养力度不够,缺乏后备的管理型人才,应有的各项考察体系也不够完善。
财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财务软件为要件建立起来的系统。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已经实现的电算化,但是发展的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已大规模使用了高度集成的ERP系统,实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而位于中游的中小企业还在熟练地操作着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已经足够了,但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然而,还有一些小微企业,出于自身经营成本的考虑,仍然使用人工记账的方法。
为了应对财务人工智能的挑战,必须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财务人工智能作为一把双刃剑是挑战,也是机遇。思路决定出路,财务人员要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从企业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财务的概念,积极了解企业的远景规划,将企业的成本管理、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税收谋划、内控制度、绩效评价等,融入自己的工作中,让工作思路和方式尽快转变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上,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赋予的新使命,持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高度,就会成为管理型、跨学科的全面手。
企业要为财务人才的转型搭建平台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有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定期进行培训,利用网络或者专家开展知识的储备更新。在具体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通过交流分享,激发学习热情,增加前进动力。有目标地培养一批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的财务人才,让其了解整个企业重要业务部门的业务及职能,最终能够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成功转型成为管理型财务人员。
企业要高度注重硬件设备的更新重置,购置应符合当前发展需要,并力求安全、稳定、实时性强。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模块,将先进的财务核算和业务流程内嵌入财务系统中,对内部各模块进行无缝对接,不断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逐步实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的各项管理职能,为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为企业未来发展和决策提供有用可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