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椿铃
(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人工智能从1956年正式提出到现在,逐步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各行业应用于各个工作场景。目前,德勤、安永和普华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逐步替代了人力进行统计、记录、核算和基础分析等简单且有规律可循的机械性工作。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财务会计必须做好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准备。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逐步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早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就指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核心就是要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制高点,其主要措施是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3D打印、智能工厂则是其重要支撑和依托。另据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在《2016-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人工智能几乎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与重构。其确已在中国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将人们从常规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创造性活动当中,使人类自身与社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在《中国经济报告》中指出: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或者只能在人工智能所留下的“夹缝”中生存。有专家对中国的就业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中,约占总就业人口76%的劳动力,会受到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若只考虑非农业人口,这一比例为65%。由此可以判断,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重塑产业格局和消费需求的情境下,一部分工作岗位终将被历史淘汰,但同时也会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孵化出一系列新的岗位。另一方面,新型的人机关系正在构建,非程序化的认知类工作会变得愈发难以替代,其对人的创新、思考与想象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转变、调整与挑战充分说明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会计”狭义理解即记录和计量。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发生的经营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报告,管理会计则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拓展财务思路,延伸其财务价值,通过业财融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和支持帮助,以实现股东利润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会计领域的重要分支,财务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充当对外提供信息的窗口,其作用主要是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较之于财务会计,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部管理的作用,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全程介入,可使企业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漏洞,促使企业科学健康地发展。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因其关注的重点不同,都有其各自独立于企业的重要价值。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必不可少地需要“会计”的介入,不管是基于外部监管机构,还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必须具有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职能,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反应和分析,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建议。
财政部在2017年1月对制定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培养3万名管理会计精英,并明确指明国家会计学院将承担这一使命。根据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惊人,但能胜任管理会计工作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仅为5%,而发达资本国家的管理会计人才占比为95%。因此,财务会计亟待向管理会计转型,这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治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会计随时可能被AI所替代,财务会计思维需要积极地向管理会计思维转变。会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财务思维提供专业决策建议,以实现财务创造企业价值的目的,提升财务竞争力。当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使企业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管理者需要考虑如何正确决策才能使企业保持科学稳定地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的角色由传统的、着重于财务数据处理的“计数专家”,转型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者,通过专业的财务数据分析得到决策有用的建议。
互联网变革时代迎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智能技术的应用打通了企业内外部数据,助力企业构建大数据资产。数据自带客观清晰的特征,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供应商、观测客户及检测业务,从而为企业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企业管理者化繁为简,透过复杂繁芜的流程看到业务的本质,赋能企业经营管理,驱动企业优化经营决策,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数据掘金时代,财务应当迅速建立数据思维,运用数据理解真实的业务现状,通过数据规避经营风险并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通过搭建管理会计体系,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用的科学管理理论。例如,以现金流管理为主线,建立在以经营正现金流为基础,对企业运营和投融资进行决策的财务思维模式;再辅以控制、预算和绩效等手段,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和方法。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风险不断累积,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匹配更长远的战略目光。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理论数据,核算方式对于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易找到企业降本增效最深层次的痛点而浮于表面。而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会计就是利用财务的逻辑来协助企业进行决策,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案。
大多数财务人员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数据核算准确”为出发点和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财务分析方法用大众所熟知的公式生搬硬套,分析结果虽然展示了一些比例和数据,但对经营管理者需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无法给出其需要的答案。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了解并重视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着力于学习管理会计体系的专业知识。
企业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预算工作,基期数据的收集往往不具有可参考性。预算报告大多以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财务在其基础上进行“汇总”或为履行财务职责而盲目追加预算业务量,实际上并没有更多地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因此,在管理会计理论下,应当要求业务部门在充分适当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业务预算报告。财务在深入理解预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其报告数据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合企业的预算方法。并能充分掌握预算和绩效的关系,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而为实际业务的发生提供指导帮助,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不能仅停留在熟练使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财务核算,利用财务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而需要充分参与到企业业务运行的各个方面。通过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学基础知识,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会计体系的科学理论,赋能企业经营决策管理。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做到决策有用。因此,掌握管理会计的科学管理理论,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一整套的分析、规划、绩效考核和决策等知识,用科学的方法规避不合理决策,做到“决策有用”。
引导企业管理高层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思维对于财务的认知,积极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落地的土壤,使管理会计人才能在企业发挥其知识体系的价值。企业战略的规划即充分利用财务思维,战术的执行按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结合实践以充分运用。
数据分析助力业财融合,将从数据分析的基本认知、常见分析模型、数据中台建设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层层解析,以指导财务工作的改善并洞察风险。财务人员必须深入一线了解企业业务,用财务的眼光观测业务板块各数据的来源,从中找出企业增收节支的关键,通过有效性财务数据分析指导业务的开展。从而切实解决可能存在于企业在细节上的财务漏洞,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当好“大管家”,而不仅是“账房先生”。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更多地接触业务层面,利用财务管理的方法论和工具,从管理视角分析企业的运营效率,探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路径,让财务在企业发挥财务功能的效用最大化,有助于不断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财务为主线,提升财会人员的管理会计能力,深刻洞察企业运作模式及规律,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制定,持续引领企业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