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兴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溧阳支行,江苏 常州 213300)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银行通过存款、贷款和理财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融资、金融拓展等业务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近些年,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化银行体系的改革发展。在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银行在不断地对自身管理架构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EVA管理模式进行银行内部的业务重构。基于此,本文就以EVA管理体系下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的缩写,是经济增加值的意思,是现阶段一种通用的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经济增加值主要是通过系统对商业银行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全面地体现经营情况,并为股东创造更多的经营利润。
另外,EVA的公式性定义主要是指企业的税后净利润除去企业已经投入的资本成本之后的剩余价值。其中的投入资本成本主要指的是股权资本,也就是资本总额,例如,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等等。
EVA的具体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TC)
其中NOPAT为商业银行的税后净利润、WACC为资本成本率、TC为占用的资本总额。通过EVA概念及计算公式可以发现,与传统的考核会计利润相比,EVA考核计量了相关的资本占用,同时EVA为导向的考核考虑了非预期损失,考核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稳健性。
在银行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风险防范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可以直接影响银行经营发展的稳定性和全面性。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传导国家金融政策、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更应当稳字当头,实现全面深化风险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现阶段,以计提拨备的方式来应对预期损失的风险计量方式已经被商业银行所接受,相关的考核手段也已经较为成熟。但事实上,随着外部经济形势和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绩效考核过程中仅考虑预期损失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因此,在经济资本概念上进行考核的EVA指标,不仅考虑预期损失,也涵盖了非预期损失,较传统的考核框架更加具有先进性,也更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同时,大额不良资产的清收对于EVA的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EVA为考核导向下,更加有利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积极性,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态的持续改进。
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仍然沿用了自上而下的层级信息渠道,考核体系及考核目标传导性较差且不易形成全员共识。首先,在经营管理方面,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经营管理者主要是在商业银行管理组织框架内部来实施业绩创造,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得经营管理者缺少从全局角度优化过程管理的有效抓手。其次,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信息反馈方面,员工们的反馈并不积极,甚至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导致银行员工的意见诉求不能更好地体现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同时,员工的价值贡献没有办法更好的量化,直接影响到银行员工们业务拓展和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
在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仍然较为注重财务指标评分体系。一方面,财务指标体系多种多样,且外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重点财务指标随着外部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可能不再重要。因此,对于财务指标考核的选取具有较高的要求,且相应权重需要动态调整。如果财务指标选取与经济环境存在偏差或未做到动态调整,那么财务指标考核本身的科学性也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重视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下,对银行发展战略有影响的非财务指标在考核体系中权重设置比较低。比如,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和员工满意度等,这些非财务性的指标权重占比并不高,这样就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成为一种经营成果的体现,并没有将银行长远的发展前景和银行全面的发展成果体现出来。
在EVA考核导向下,尽管EVA最终是量化结果,但涵盖了较高的过程管理要求,同时,客户保持率、市场份额、员工工作积极性等非财务指标,对于最终EVA指标的高低也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最终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管理者在重要的非财务指标考核权重设定方面,形成了倒逼效应,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够更加注重管理的精细化。
在EVA的考核机制下,减少经济资本占用是提升EVA的重要手段,而发展轻资本型中间业务则是减少经济资本占用的有力抓手。由于粗放式的放贷需要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在不考虑贷款信用风险的情况下,纯粹的放贷对于商业银行的EVA贡献度正在逐步降低。而轻资本型中间业务无须占用经济资本,相较于信贷投放等资产业务而言,也无须考量信用风险和不良损失,节约了相关的信用风险管理和不良清收的成本。在拓展轻资本型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一是要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回归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本质。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提升自身的同业竞争力;二是发挥渠道效能,优化网点布局,为拓展轻资本型中间业务提供有效物理支撑;三是提升业务专业性,结合自身特点打造招牌业务,形成行业口碑,产生客户的自然增长来源。
事实上,转变发展理念,拓宽轻资本型中间业务,既是EVA考核导向的要求,也是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现实举措。在现有经济大环境下,随着LPR不断下行,商业银行的利差在逐渐收窄,传统的吸储-投放-吃利差的发展模式已不在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因此,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当转变发展理念,积极谋求转型变革,并注重拓展中间业务。
EVA受到违约风险暴露、违约概率、各业务类型的风险权重、底线回报率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因此,提升EVA绩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精细化过程管理。事前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在资产业务发起时,将项目的EVA情况作为必要的审批要件上报作为判断依据,如果拟上报项目的EVA低于设定的目标值,则应当通过改善利率定价、增加担保品等风险缓释手段,或提升派生业务综合收益等手段降低经济资本占用;事中管理:应当动态关注授信客户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变化,并根据信用评级的变化适时调整授信策略或定价策略;事后管理:应当做好项目的EVA后评价工作,并重点关注EVA为负的产品和客户,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授信策略,对于经济资本占用较高、综合收益贡献较低的客户,视情况做好压降及退出工作。
此外,由于EVA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经济资本成本占用的问题,影响商业银行会计利润的要素也会影响到EVA。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和不良资产清收工作,注重授信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的时效和质效,切实将资产质量问题导致的EVA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尽管EVA为导向的商业银行考核最终体现为量化指标,但提升EVA不仅仅要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也要注重非财务指标的管理,即提升管理的全面性。一是要提升管理效能,将提升EVA融入员工工作的每个流程,要将“做前先算”“做后验算”形成工作文化,持续提升EVA管理的精细化;二是注重数据治理工作,及时清理各类到期的表外业务(保函、信用证等),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资本占用;三是加强时间节点管控,做好月末、季末、年末的重要考核时点的余额管控工作,特别是贸易融资、银行承兑汇票、跟单信用证等灵活性较大的产品,合理控制到期日,利用时间差做大日均资产规模;四是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商业银行间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已经无须避讳,后续商业银行的竞争必然是服务的竞争、专业性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EVA提升层面,商业银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表现为产品设计和营销能力、议价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EVA的提升。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绩效核评价体系可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在构建EVA绩效考核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所以,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EVA绩效考核体系,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EVA为导向,转变发展观念、做好精细化过程管理、提升管理的全面性,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绩效,充分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