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贝克教学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2021-01-02 22:15:00杨党芳谢思艳
科学咨询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语应用型变量

杨党芳 谢思艳

(郑州财经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

双语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具备基本外语能力和外语素养的基础上,教师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进而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与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理论型人才目标不同,应用型院校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和地区特点,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性、技能性和实践能力,而良好的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意识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对于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办学、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高校双语教育概念,是指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教师在课堂上以汉语和某一外语(主要是英语)为媒介语,进行语言课以外的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水平,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1]。本文中的“双语教学”主要指在应用型高校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作为示范班,用英语和中文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表达、思考专业知识的能力。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能运用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分层培养,形成“培优、促良、补差”的多维培养体系。柯林贝克的双语教学模式较完整地涵盖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多方面因素探索双语教学的过程,为双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

二、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柯林贝克提出的“背景-输入-过程-输出”双语教育模式,为双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分析方向,模式中的输入变量指师生双方因素,其中包括教师的双语能力、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外语水平等;输出变量指双语教育产生的效果,如最终学习效果、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今后就业等;背景变量指双语教学活动实施的环境,如语言文化特点、学校学习环境、课程特点背景等;过程变量包括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等。

背景变量也就是情境因素,指双语教学所处的环境,是决定、影响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与过程变量最直接的要素,包括社会语言与文化、学校、课堂及课程的特性。在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存在重视“读写”, 忽视“听说”的情况,听力和口语较为薄弱,这些都影响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增加了互动式教学困难[2]。除课堂、公共英语课和部分英语活动之外,学校缺乏中英双语环境,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双语知识巩固。另外,应用型高校大多处在双语教学的探索阶段,双语教学授课质量考核与监控体系不完善,传统的教师讲述翻译、学生听的做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输入变量是指参与双语教学活动的个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授专业课经验较少,教授双语教学难度更大。在尝试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专业术语读音不标准、句子语法有误、双语切换不流畅、中文讲授英文翻译等问题,课堂教学中英文使用比例不恰当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学生进入双语课程培养时,要考虑学生的原有英语基础和水平。同样,也要对学生的双语学习动机、态度、决心以及学生对双语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等进行相应地考察和强化[3]。此外,双语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水平与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说能力较差,专业知识和词汇储备不够,在专业课基础不扎实,专业课新课的情况下实行双语授课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双语课上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不够,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双语课堂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过程变量是教学进行中的环节,是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及教师和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程度等。跨学科的双语授课中,教师授课语言的比例将直接影响授课效果,比例太高,学生学习压力大,跟不上教师讲课思路,学起来吃力,反而容易失去兴趣;比例过低达不到提高英语和专业课能力的目标。仍有学生存在应付课堂,能完全参与双语课程中的学生较少,师生互动较大部分仍停留在“你问我答”层面,甚至出现学生不能用英语向老师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双方理解偏差的状况。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也比较单一,课下讨论学习时更习惯于中文交流,不能真正发挥学生之间双语探究合作的作用。

双语输入变量、过程变量与背景变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最终的输出变量,主要包含语言习得、双语态度、就业发展、课程成绩。双语课堂上能读懂专业课程的外语表达的同学较少,能流畅地进行本专业口语交流比例的更低,课堂外学生缺少双语环境,期末课程考核评价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核不完善,考评内容主要是日常考勤、课堂表现、期末试卷等,不能全方位评测学生的双语能力。此外,双语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二、大三高年级,此阶段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个人今后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双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最终学习效果。

三、对策和建议

(一)因生施教,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双语教学应首先从英语基础水平较好的班级入手,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中英双语切换的程度,及时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双语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推荐给学生外贸谈判类视频,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专业术语和课程内容,课上和老师进行双语互动和学习,减轻课上压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双语学习成就感,让双语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更加热爱双语学习,提升双语教学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教师的语言、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高校应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师参加双语教学相关培训、学术会议、研讨班等,同时加强校内双语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定期举办双语教师经验分享会。此外,可以邀请国内外大学优秀的双语教师或英语教师进行交流访问,到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同类院校进行学习考察;利用寒暑假组织双语教师到英语国家短期进修进而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可以建立本校双语教师人才库,加强本校双语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例如校内说课讲课大赛、教案和课件评比、互听互评课等,进而培养一批语言能力强、专业教学能力高、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三)完善双语课程教学体系

双语教学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政策支持和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双语教学在应用型高校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必须正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及时和学生沟通反馈课堂效果。同时高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部门应立足本校实际情况,鼓励双语教学发展,制定双语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树立良好的双语教学理念,培养出一批双语课程示范班,为双语课程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双语课程体系。

(四)创造良好的双语语言环境

除课堂内课件、教材、板书等双语资料外,针对双语教学示范班专门开设课外双语活动角,订购英语期刊、报纸等,组织感兴趣学生收听英文广播、观看本专业相关知识英语视频;组织学生双语配音、朗诵、唱歌比赛等,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学校应加强和外贸类企业的校企合作,师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外贸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语言和专业实践,实地感受双语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对照自身的“教”与“学”找差距,真正让双语教学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为高校双语教学过程和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为高校双语教学提供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背景-输入-过程-输出”的理论模式分析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自身语言教学能力、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双语教学过程等。通过对影响双语教学的四大因素进行分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选择英语程度较好的班级进行双语授课,提升教学效率,重点加强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教育。学校层面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双语教学,加强教师专业和外语水平的师资培训,逐步完善双语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师生双方输入变量、双语教学情境和学习过程的不断优化,进而提高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双语应用型变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