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向
(喀什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谚语作为现代汉语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固定,句式整齐,多表现为韵语或短句的形式,富有音乐美[1]252。准确使用谚语,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的鲜明性,加深人们的理解与记忆。
广泛运用于秦安地区的谚语,是秦安人民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现象的精简概括,反映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感受,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本文通过归纳秦安方言中的谚语,拟从秦安方言谚语的类型、句法结构、修辞三大方面对秦安方言谚语进行分析,以丰富秦安方言熟语的内容。
按照内容性质来分,秦安方言谚语可以分为自然现象谚语、农事谚语、社会生活谚语三大类。
秦安方言谚语中的自然现象类谚语是人们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总结出的经验,主要包括气象谚语、时令谚语、节气谚语三个方面。
1.气象谚语
(1)燕子低飞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蝇末子罩路大雨到。①
(2)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过来发霈雨。
(3)瓦渣云,泡死人;扫帚云,晒死人。
例(1)—例(3)说的都是大雨来临之前的预兆。例(1)通过“燕子”“蛤蟆”“蝇末子”等动物预告降雨;例(2)与例(3)通过“彩虹”“云彩”等事物预告降雨。
2.时令谚语
(4)正月打雷草青青,二月打雷麦堆堆。
(5)四月八,谨防黑霜煞。
(6)八月初一下了雨,干到明年五月底。
例(4)—例(6)的时令谚语,是人们根据打雷、霜冻、降雨等自然现象总结的经验,以指导农事活动。
3.节气谚语
(7)立春头一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8)惊蛰滴一点,九九倒回转。
(9)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合适。
例(7)—例(9)的节气谚语,是人们根据“立春”“惊蛰”“白露”“寒露”“秋分”等二十四节气反映的季节变化总结出的规律,以便于安排农事活动。
秦安方言谚语中的农事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农事活动积累得出的农事经验,主要包括播种谚语、收获谚语与经验总结谚语三个方面。例如:
1.播种谚语
(10)土旺种胡麻,七股八柯杈。
(1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适时播种是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例(10)与例(11)是根据时令气候等安排的播种时间。
2.收获谚语
(12)泡(浸泡)春分,晒清明,今年庄稼样样成。
(13)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有播种就有收获。例(12)与例(13)是为收获做的准备,以确保丰收。
3.经验总结谚语
(14)伏里戳一椽,胜过秋后革(耕)三遍。
(15)头伏萝卜中伏菜,三伏没了种菠菜。
例(14)与例(15)都是指农事经验,是人们根据对农作物生长习性与生长规律的观察做出的总结。
秦安方言谚语中的社会生活谚语是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与社会经验总结出来的谚语,富有哲理性,主要包括生活经验谚语、亲属关系谚语、道理品质谚语三个方面。
1.生活经验谚语
(16)炉子不红不出钢,不懂信息难经商。
(17)吃不穷,穿不穷,打量不好了一世穷。
(18)酒多伤身,气多伤人。
例(16)是指经商经验,强调了经商过程中信息的重要性;例(17)是指生活经验,秦安方言中的“打量”意与普通话中的“打算、考虑”相同,强调了明确的规划对生活的重要性;例(18)是指健康经验,劝诫人们少喝酒、少生气,这样才对身体有益。
2.亲属关系谚语
(19)千里烧香拜佛堂,不如在家敬爹娘。
(20)进了哪家的门,活得哪家的人。
(21)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例(19)是指血亲关系,强调“百善孝为先”,要孝敬父母;例(20)是指夫妻关系,强调了女性结婚后该如何生活;例(21)是指家庭关系,涵盖了夫妻关系与血亲关系,强调了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道理品质谚语
(22)人比人没活了,驴比骡子没驮了。
(23)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里敲门心不惊。
(24)梢轻了打不住粮食。
例(22)根据驴与骡子的比较,强调人与人之间不要攀比;例(23)强调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要行得端,做得正,这样才问心无愧;例(24)强调人不能骄傲,要务实。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秦安方言中的谚语涵盖范围广,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谚语是秦安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但丰富了秦安方言熟语的内容,而且为秦安方言研究提供了支撑。
从句法结构的角度看,秦安方言谚语主要包括单句型谚语、复句型谚语和紧缩型谚语三种形式[1]128。
生产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直接材料指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燃料等物料的使用成本,直接人工指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制造费用指机器设备的折旧损耗费用,一般按采购成本的一定比例计提。可见企业采购物资的成本是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因此采购成本控制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升利润水平的重要途径。
单句是指包含的主谓结构不超过一个、能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秦安方言中的单句型谚语主要包括主谓句型谚语和非主谓句型谚语两大类。
1.主谓句型谚语
由主语与谓语构成的单句叫作主谓句。秦安方言主谓句型谚语主要分为动词谓语句谚语、形容词谓语句谚语与名词谓语句谚语三类[1]87。例如:
(25)干墙上钉橛。
(26)嘴儿干薄薄的。
(27)薄地丑妻家中宝。
例(25)是动词谓语句谚语,用干墙上钉橛比喻对人进行无中生有的诽谤或人身攻击;例(26)是形容词谓语句谚语,常用来指代会说话、会讨好别人的人;例(27)是名词谓语句谚语,意思是贫瘠的土地无人争抢,貌丑的妻子多安分守己。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即非主谓句[1]88。秦安方言非主谓句型谚语多为动词性非主谓句,例如:
(28)吃饭穿衣量家当。
(29)秋后北风雨。
例(28)与例(29)均是无主语。例(28)是由“吃饭”“穿衣”“量家当”三个述宾结构并列构成;例(29)中的“秋后”是时间状语,整则谚语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构成的。秦安方言中的复句型谚语主要分为基本复句谚语、多重复句谚语和紧缩复句谚语三大类。
1.基本复句谚语
根据几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次序等不同,秦安方言中的基本复句谚语主要包括并列、条件、选择、递进、假设、转折、因果复句等类型[1]129。
并列复句是指分句间叙述的几件事情相互关联或事物的几个方面相互平行,分句间既可以是平列关系,也可以是对举关系[1]129,例如:
(30)老鼠不咬空篅,众人不讲虚言。
(31)天早日日阴,雨涝夜夜晴。
例(30)分句间是平列关系,表示前后分句所陈述的两个方面并存,通过描述老鼠不咬空篅这一事件,劝告人们不要讲空话与假话;例(31)分句间是对举关系,表示前后分句所陈述的两种情况相对,通过“日”与“夜”、“阴”与“晴”在语义上的相反形成了对举关系。
条件复句是指分句间存在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例如:
(32)蚂蚁搬家山戴帽,必有大雨到。
(33)星星挤眼(眨眼),离雨不远。
例(32)中“蚂蚁搬家”与“山戴帽”是条件,例(33)中“星星眨眼”是条件,两个例句都是预示天要下雨这一结果。
选择复句是指分句间有选择关系。根据类型不同,选择复句主要分为未定选择和已定选择两大类,已定选择又包括先舍后取和先取后舍两类[1]131。例如:
(34)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35)千里烧香拜佛堂,不如在家敬爹娘。
例(34)中“不怕……就怕……”是表示已定选择的关联词语,属于先舍后取类型,强调“货比货”比“不识货”更重要;例(35)也属于已定选择中的先舍后取型,告诫人们要行孝道。
递进复句是指后面分句在数量、大小、程度等方面都高于前面分句,反之亦然。例如:
(3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7)三个阴阳钉不了一个驴橛,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冷屁。
例(36)与例(37)相反。例(36)是从“一”到“三”,数量上呈递增趋势;例(37)是从“三”到“一”,数量上呈递减趋势。
假设复句是指分句间是提出假设与实现或未实现结果的关系。根据类型来分,假设复句可分为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两类。一致关系是指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即假设与结果是一致的;相背关系是指假设与结果是相反的,不一致[1]135。例如:
(38)若要富,多栽树。
(39)命苦了走到蜜州不甜。
例(38)属于一致假设复句,使用了关联词语“若……”,提出的假设是“多栽树”,要达到的结果是“富”;例(39)属于相背假设复句,偏句先让一步说,正句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意为如果命是苦的,哪怕走到甜的地方心依旧是苦的。
转折复句是指前后分句间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例如:
(40)光看见人家门上的霜,看不见自家房上的雪。
(41)家家有个曲儿唱,一家和一家不一样。
例(40)中的“光”相当于“只”,意思是宽己严人,对别人的要求很严格,却从不审视自己;例(41)前面的分句强调“同”,后面的分句强调“异”。
因果复句是指分句间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例如:
(42)六月忙,绣花姑娘请下床。
(43)是祸躲不过,躲过的不是祸
例(42)中前面的分句是原因,后面的分句是结果,意为在农忙的季节,所有人都要下地干活;例(43)的因果复句强调人们做事要敢于承担,不能逃避退缩。
2.多重复句谚语
多重复句是指由不止一个的结构层次组合起来的复句,秦安方言中有不少多重复句谚语,例如:
(44)月牙儿立,雨水稀;月牙儿躺,雨水广;月牙儿害眼,离雨不远。
(45)男人是个耙儿,女人是个匣儿。不怕耙儿没齿儿,就怕匣儿没底儿。
例(44)是二重复句。“月牙儿立,雨水稀”与“月牙儿躺,雨水广”“月牙儿害眼,离雨不远”是第一层,构成一个并列复句。“月牙儿立,雨水稀”“月牙儿躺,雨水广”“月牙儿害眼,离雨不远”又分别构成复句的第二层,三句均为假设复句。例(45)也是二重复句。“男人是个耙儿,女人是个匣儿”与“不怕耙儿没齿儿,就怕匣儿没底儿”是第一层,构成一个补充复句。“男人是个耙儿”与“女人是个匣儿”“不怕耙儿没齿儿”与“就怕匣儿没底儿”又分别构成复句的第二层,两句均为并列复句。
3.紧缩复句谚语
紧缩复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特殊复句,秦安方言中有一些紧缩型谚语,例如:
(4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7)麦要八十三场雨。
例(46)前句是“只要妻贤,丈夫的祸就少”的紧缩,后句是“只要子孝,父亲的心就宽”的紧缩,前后分句都表条件关系;例(47)的紧缩程度很高,“八十三”指的是八月、十月、三月,意思是这几个月份的降雨对小麦的生长很关键。
修辞格的运用可增强语言的概括力、说服力与感染力。秦安方言谚语主要通过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格,增加谚语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彰显了秦安方言的独特魅力。
比喻是用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的甲事物来描绘乙事物或用甲道理说明乙道理的辞格[1]191。秦安方言谚语中的比喻主要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类。例如:
(48)立冬刮大风,柴草贵如金。
(49)人是一疙瘩肉,真假识不透。
例(48)是明喻,本体是“柴草”,喻体是“金”,喻词是“如”,强调了在寒冷的季节柴草的重要性;例(49)是暗喻,本体是“人”,喻体是“肉”,喻词是“是”,强调了人心难识。
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1]200。秦安方言谚语中的夸张主要分为数量上的夸张和程度上的夸张两类。例如:
(50)三个阴阳钉不了一个驴橛。
(51)瓦渣云,泡死人;扫帚云,晒死人。
例(50)属于数量上的夸张,用“三个”和“一个”对比,通过夸大前者的数量实现了夸张的对比;例(51)属于程度上的夸张,通过“谓语(泡、晒)+死”,夸大了谓语的程度,突出了云的不同种类。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1]209。秦安方言谚语中的对偶主要分为正对和反对两类。例如:
(52)惜衣的有衣穿,惜饭的有饭吃。
(53)有锅盔的没牙板,有牙板的没锅盔。
例(52)是正对,前后分句是从穿衣和吃饭两个方面说明要懂得珍惜的道理,警示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例(53)是反对,前后分句互为对立,通过“有”和“无”的对立,说明世事难两全的道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秦安方言谚语语言通俗简练,意义普遍深刻,具有浓郁的方言特色,是对秦安地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经验和实际生活感受的总结。通过对秦安方言中的谚语进行分析,能够丰富秦安方言的熟语研究,充分展示秦安地域文化的精髓。
注释
① 文章中的谚语均出自文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文县志,该县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在1997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