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体系当中,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别是在实施投融资方面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对投融资业务都比较重视,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但仍然有一些企业不注重深入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融资业务有效开展的路径与方式,导致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甚至对企业战略发展、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一些企业出现重大困境与发展难题,特别是在实施投融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金融危机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不注重做好超前防范与控制工作,必然会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因而,企业在实施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应当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要更加重视科学应对和有效应对,并且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大力推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改革、创新和发展,努力促进企业投融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既要最大限度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在提高投融资效能化水平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金融危机又叫做金融风暴,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部分国家出现了财务指标加剧或者超周期恶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在出现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严重的会对导致企业出现关闭甚至破产。因而,深刻理解和认识金融危机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将有利于企业超前做好准备,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而促进投融资业务的科学和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突出表现为:金融危机对企业投融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由于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如很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会降低,因而也会导致一些企业把投融资业务上升到战略层面,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措施大力推动投融资业务的深入开展。而一些企业则没有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则于不注重投融资业务的有效性,进而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如有的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注重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投资方面也缺乏战略性,在自身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不利于企业后续创新和发展。金融危机还对企业投融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大力加强投融资管理工作,才能使投融资更具有科学性,进而提升投融资效率,使企业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突破。如有的企业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可能使其投融资业务面临较大的风险,因而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更加重视风险管理作,并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投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力求将企业的投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企业能够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获取比较稳定的收益,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危机对企业投融资业务的影响较大,很多企业对此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因而,一些企业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都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力求最大限度提升投融资效能化水平。特别是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投融资业务的管理、控制以及改革都步入了良性轨道,因而也有很多企业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的基本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认识在提升,而且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基础性工作。有的企业为了能够有效做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投融资业务,更加重视对投融资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并且在对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测评,而且也不断拓展投融资领域,更加倾向于金融危机后可能出现的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这对于促进企业投融资业务的战略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做好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融资业务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有的企业为了能够适应金融危机环境,最大限度提升投融资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相关制度,特别是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投融资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在控制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在融资的过程中,尽管金融危机使企业融资变得困难,但由于一些企业将融资活动与成本控制进行了有效结合,尽管在融资方面并没有取得更大的成效,但由于成本控制比较有效,将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企业更为重要的投资领域,有力地规避了金融危机可能造成了一系列风险。有的企业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融资业务进行了适时调整,将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进行了有效结合,既根据企业资金的整体运行情况开展投资业务,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的关系,而且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进行了科学分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因过度投资而出现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促进了企业投融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使其在金融危机下得到成长与壮大。
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业务进行研究与分析,尽管很多企业能够适应金融危机,而且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风险防范与控制,但按照较高标准和要求进行研究与分析,一些企业还不适应金融危机环境,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来看,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企业在投融资思路方面还存在科学性不够的问题,至关重要的就是一些企业不注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投融资业务,特别是在投资领域更是如此,导致企业负债累累,对生产经营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有的企业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不注重对整体投资业务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设计和安排,还没有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对投资业务进行分析与判断,当遇到金融危机之后,极易导致投资业务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收益甚微。企业投融资思路缺乏科学性,也表现为一些企业不注重将投资业务与融资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二者还存在一定的割裂性,遇到金融危机就会手足无措,甚至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更有效地开展投融资业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投融资管理体系,最大限度提升有效性,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投融资管理缺乏有效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例如:有的企业不注重加强对金融危机整体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很多时候都是从内部环境入手,而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不够到位,直接导致投融资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的企业则不注重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投融资风险管理还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落实,如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类风险因素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在防范和控制投融资风险方面比较薄弱,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融资能力在减弱,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超前管理,导致流动性不强,进而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的投融资业务都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改革改革和创新投融资模式,但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突出表现为一些企业不注重拓展投融资领域,特别是在投资业务方面更是如何,不注重适应金融危机环境,在化“危”为“机”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例如:有的企业不注重大力实施“走出去”,在拓展投资领域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走出去”投资还没有成为企业的发展模式,即使一些企业“走出去”投资,也不注重综合设计,如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业务尽管相对较多,但却没有从防范金融危机的角度进行综合设计。企业投融资模式缺乏创新性,也表现为不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组织实施,如在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类风险较少,“互联网+投融资”模式的应用不多。
金融危机会对企业投融资业务造成重大冲击,只有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才能更有效地规避金融危机造成的风险,但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也比较薄弱,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直接导致投融资业务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企业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中,不注重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投融资业务具有主体单一性,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投融资业务当中,投融资业务整体合力不强。例如:有的企业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与互动,决策体系、管理体系、运营体系还不够完善,极易出现各类风险。投融资体系缺乏完善性,也表现为相关制度不规范、不具体,而且在流程建设方面也相对比较薄弱,由于执行力不强或者规范化不够,制约了投融资的科学化水平。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投融资效能化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因而,企业应当切实加大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融资业务的研究力度,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自身的可承受能力科学安排投融资业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努力。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做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投融资业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融资思路,最大限度提升投融资业务的科学性和效能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和设计投融资业务,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使投融资业务更加有的放矢。例如:企业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而且也会对企业投资效益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要适应金融危机,进一步收缩投资领域,同时还要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兴产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将适时调整投资方向,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优化投融资思路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创新投融资理论,将其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发展进行有效结合,避免盲目投资,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为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将有利于企业未来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优势。
企业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投融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投融资业务,促进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更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改革和创新投融资管理方法,特别是要适应金融危机环境,切实加强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投融资管理方法,优化和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投融资管理能够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投融资机构,配备更加专业化的投融资管理人员,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决策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的融合性与互动性,使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能够参与到投融资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融资实现更大突破。例如: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强化投资业务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安全性,既要将资金投入到未来可能成为新兴行业的领域,同时也要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投资业务,并与融资业务进行有效结合,避免出现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要想进一步强化投融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金融危机背景下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提高投融资效能化水平,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创新投融资模式方面加大力度,努力适应金融危机环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大力加强投融资业务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投融资载体,进一步拓展投融资领域,做好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融资业务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避免出现决策风险。例如: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投资模式,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可以采取“众筹”等模式,通过分担风险的方式防范和控制风险。此外,在开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采取“收紧”的方式,因而企业可以采取新型融资模式,如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开展融资,或者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盘活固定资产,这也将有助于解决金融危机环境下融资难问题。
健全和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对于确保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业务科学、有效开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因而,企业应当适应金融危机环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投融资体系,最大限度提升投融资业务的规范化和实效性,同时还要在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进行针对性安排。例如:企业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投资管理工作之外,也要在构建有效的投资决策体系方面加大力度,既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投资决策分析和论证,避免出现投资决策失误,这对于提高投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完善投融资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技术型”投融资方法体系,如运用数据控制技术开展投融资业务分析,最大限度找出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方案,进而才能使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金融危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金融领域,企业如何适应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科学和有效开展投融资业务,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在开展投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普遍重视科学化和规范化,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在适应金融危机环境、改革和创新投融资模式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而,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深入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融资业务科学、有效开展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投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优化投融资思路、加强投融资管理、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投融资体系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企业投融资业务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