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2021-01-02 14:51:29龚建东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事物科学

龚建东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东湖小学 山东枣庄 277100)

小学科学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的一门学科,是为学生建立初步的科学观念的重要一步,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也有很大的助益,需要教师更加重视并探究更加系统、有效的教学策略。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对学习会更有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小学科学。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兴趣教学入手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教学往往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因为小学生对世界、自然和事物的认知尚在探索阶段,对陌生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探究心变成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所以,对小学科学教学来说,兴趣教学法是一项便捷和有效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科学的世界呢?

(一)结合生活学习科学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的影子,学生在生活中也许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却没有相应的理论让他们知道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未知与课堂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主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感知去发现。而后,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提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例如,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太阳和影子”时,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并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位置时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状态。学生平时对太阳的存在可能已经习以为常,教师将这些任务发布后,学生会有意识地观察已经习惯的事物,并在其中发现自己平时没有发现的趣事和规律。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产生兴趣,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发现和观察,并提出问题和思考。

(二)将科学故事与多媒体结合

小学阶段的孩子很爱听故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趣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在故事中学习到许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故事中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愿意自主提问和探究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将相对枯燥的科学知识延展出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观察其中的事物变化并由教师结合科学知识进行讲授。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得到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航海家的发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科普古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然后再将航海家通过轮船在海面的变化得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给学生讲述出来。而后让学生观看轮船在海上远去的视频,让学生自己观察轮船整体在海面的变化,从而引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科学知识。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后通过自己的亲眼观察印证科学知识,能让学生通过兴趣的激发产生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一)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由于对很多知识了解不深,也许并不能准确地将某些自然现象对应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漫无目的,不知道怎样去观察和思考,从而对观察事物产生倦怠。这时就需要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当怎样观察,并探索问题所对应的原因。这就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方向,让学生能够有目标地前进,这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初期必不可少的引导[1]。

例如,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苹果为什么落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比如“生活中的事物在空中会如何运动”“为什么东西会往下落而不是浮在空中”,学生在生活中对这种事情都以习以为常,如果教师不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根本不会观察和思考这之类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学生会在教师的预设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观察。并且,教师提出问题的这种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观察身边小事的习惯。

(二)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

小学生处于喜欢提问题的阶段,因为世界上的许多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而这种求知欲对科学学习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教师应该重视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要想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回答者的态度和认真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应该因为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就去轻视,不认真回答,否则会打消学生提问的动力,破坏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例如,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应认真细心地为学生解释相应的科学原理。教师的态度会感染到学生,会让学生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并且,教师的解答会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能让学生知道,通过观察能了解到许多未知的知识,可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结合课堂内容,在实践中观察

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课本中的书面内容占很大比例,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具体的感知,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将实践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能通过观察来学习相应的知识[2]。

例如,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手感受自己身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分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身体的动作和手的触觉感知到人体的科学知识,知道自己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身体上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项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考、提出问题,从而将知识学得更加扎实,理解得更加深刻。在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当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小学科学学习效率,更能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方向。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事物科学
蜗牛看牙医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4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5:17
科学
科学拔牙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