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问题及路径

2021-01-02 14:52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乔 虹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我国一直都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2014 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指明了方向。2017 年初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确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1]。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为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具体、细致的规划指导和政策保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2]。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文化意识,提升学生人格修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笃正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学习、品格塑造的过程。小学是奠定英语基础的学习阶段。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必定会接触到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礼仪、节日、风俗及习惯等文化。但青少年也正处于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的时期,如果不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受到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在小学外语教学中,如果将学生已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中外文化的共核之处,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观,从而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除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外,还培养学生的母语与目标语双向交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在外语教学中同等重要。只有当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掌握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在丰富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加深其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与对国家的热爱,使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做一名具有国际视野、兼具中国情怀的新时代跨文化交际使者。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小学英语教师在承担小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同时,还担负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他们自身的母语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素养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师需要在提高自身英语专业文化知识能力的同时,注重母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强化用英语来传递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这就客观上提高了英语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有效开展语言教学和履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责任。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一)重语言知识教学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由于长期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不少小学英语教师较为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递。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变成了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二)单向式文化输入导致跨文化鉴照弱化

目前,小学英语文化内容中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占绝对比例,英语国家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的单向式输入,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难以实现文化信息对等,对外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而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使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受阻。另外,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淡化和削弱母语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不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而且背离了英语教学目标。

(三)教师中华传统文化不足影响文化与教学的融入

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践行者,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与小学英语教师交流发现,教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没有能力将传统文化穿插于英语课堂教学,难以完成英语教学所需要经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生成—优秀传统文化外化输出”这一过程。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直面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增强传统文化意识,了解中外文化异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辨析能力,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语言与文化并重,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学习语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生活。而知识经验的积累也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小学英语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环境中所蕴涵的意义,消减多元文化及信息对冲,提升文化品质。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所列举的个人情况、日常活动、节假日活动等20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教学提供了契机。因此,教师要统筹考虑教材的编排、学段特征,恰当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做好文化知识梳理和内容的“增减”。譬如,五年级英语上册《春节》这一单元。《春节》里有关于“年”的传说故事,还有关于春节的历史缘起。可以利用主题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主题化,因势利导加入与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节日及其历史渊源,按照时间重组排序,重构内容,运用对话、故事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感知传统文化,体悟其独特内涵,达到深度学习、加强情感体验的目的。

(二)注重跨文化交流,实现文化互鉴

语言的交流是双向的、互补性的行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融入中华优秀文化适当进行中西方文化异同探究,强化其相同之处,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迁移作用,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将五年级英语单元《教师节》中美国教师海伦·凯勒的故事与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孔子拜师》的故事相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孔子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积极的生活态度,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的每个单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本,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花木兰从军》《神笔马良》《狼来了》等中的传统文化融入语言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述故事的大致内容并熟记故事中的英语关键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去接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文化互鉴的同时,塑造学生仁爱宽厚、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深化教学实践创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在渗透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自身不断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及素养,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针对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知识薄弱、理解不深的问题,应展开相对应的培训,邀请民间艺术传承者、研究传统文化的资深专家为教师传授技能、开展系列讲座等活动,以知识竞赛、试卷测试、网上答题等考核评价手段,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进而筑牢传统文化之基,增强文化自觉。只有教师自己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阅读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带有我国传统文化烙印的文化习俗、社会风尚、行为举止以及价值观念等内容,从传统文化知识的补给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让学生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转变内化为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智慧,形成稳定且持久的专业素养。这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学科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摒弃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旧思想、旧文化,多融入具有进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能够体现全球背景下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同时,教师应注意改进教学策略,如合理设计教学方式,使英语教学寓教于乐,突出本学科特色,让学生打好英语知识基础的同时,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