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钱塘江、西湖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水系景观。自古以来浙江就有治水传统,源远流长的浙江治水历史与治水精神,是浙江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是水量从整体上来说很大,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二是水资源季节发展不均衡,春夏降水多,秋冬少,浙江省受季风影响和台风影响,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是用水多、效率低,整体供水压力比较大;四是污染重、水质差,浙江地表水质为轻度污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自然环境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水环境恶化以及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浙江省举全省之力开展一项治水工程建设:五水共治。在五水共治过程中弘扬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的文化,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从而更好的推进美丽浙江建设。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治污水,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排放的废气废水,究其根本原因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等。防洪水,预防天气和地理位置导致的洪涝灾害。排涝水,根据洪水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设计排涝方案,对各大堤坝的修建、管道的疏通等方面要严格检查和巡视。保供水,就是确保水资源安全调度和有效供给,防止出现断水问题,保证城乡百姓能喝上洁净的水。抓节水,就是要节约水资源。通过构建相关的用水管理制度来普及和提升人们用水的意识和节约思想,抓节水不仅在经济上合理,更有利于抑制水资源枯竭。
这五部分的关系表面看似比较独立,但是在治理过程中都是环环相扣。污水的排放会对人们造成健康方面的隐患。在污水治理方面利用各种污水处理手段将其进化为工业和农业水源。同时,经过合理的净化之后还可以将洪水的作用和功能更大化利用。关于洪水与涝水的管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只要将洪水有效拦截和管理,便会减少发生涝水的事件。节约用水的用水理念只要发挥到位,则对于供水来说就有了保障。因此,五水都有各自的关联性和互通性。
五水共治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建设中具体展开。五水共治解决的是人水关系的不平衡,人水关系不平衡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衡,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是五水共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人类依赖大自然,“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说明大自然是人类发展的前提,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是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另一方面,人作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能动性,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资料,但是劳动和实践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污染、破坏环境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就是因为人类没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因此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该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运用规律,更好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态思想的发展,更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中的新实践。2018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让原生态美景能够一直在人类身边。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宝贵的资源,不应该将它们破坏,而应保护的更好,我们不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宁可不过分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也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于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重点解决。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界是个大循环系统,每一个元素我们都要保护,打造天然氧吧,构建美好家园。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规范生态环保方式,健全生态环保制度。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环保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些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五水共治实施的理论依据。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浙江省很多地区都在积极践行,金华浦江打响了五水共治的第一枪,是五水共治的样板城市。由于水晶小作坊产业发展不规范,浦江县曾经有很长段时间都被水源污染困扰着,在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研中,浦江县连续6年倒数第一。
浙江省五水共治治水工程也是从污染环境最严重的浦江开始的,每个河流任命河长,建立河长制度,定期五水共治督查组督促治水工作,关停水晶小作坊,成立中国水晶产业园,聚集化生产,推广垃圾分类等都是浦江五水共治做的工作。浦江的环境也有了改善,昔日肮脏的河流变成了天然的游泳池,水晶产业规模化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新型产业出现,浦江发展更好了。
浦江积极推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每个河长负责一条河的所有事务,责任到人,从制度上保障五水共治的贯彻实施。五水共治中第一条就是治理污水,消灭垃圾河、臭河、黑河,对于每一条河流,河长们会提前调研水污染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工业污染就与上游企业沟通调解,生活垃圾就与周边群众一起清理河道,开展垃圾分类。浙江省委和上级部门定期会对浦江五水共治工作开展督查,协助一起完成既定目标。浦江经过两年实现“清三河”目标,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原来脏乱的河流夏天的时候还吸引百姓下河游泳,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为了更好处理污水,浦江将政府投资的四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实行PPP模式运营,引入了一些社会化资本,共同提高污水治理效果。政府、社会企业、群众共同加入到治水的队伍中来,花小钱办大事。另外五水共治也促进了垃圾分类工程建设,城镇截污管网都逐步安装到位,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也都完成建设。在此基础上,浦江县还在建设了多个人工湿地,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了实现资源的节约集聚利用,浦江从市场配置开展改革,制定高峰期和低谷期水、电、气价格,对于排污的企业和个人,要求其有偿使用和安全限排,最大化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浦江水质问题的主要来源是传统企业污染太严重,水晶产业是浦江当地增收的主要产业,但是很多水晶厂都是小规模作坊,散漫经营,生产水晶的污水肆意排放。沿岸还有一些印染、造纸等工业污染性企业,老百姓的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畜禽养殖问题等进一步加重了水源污染,让浦江的水质不断下降,老百姓怨声载道。
五水共治在浦江开展之后,浦江污染源整治也提上了日程。县乡干部组成治水工作组、巡查队,开展“清水零点行动”、“金色阳光行动”等专项整治水源行动,对不合格规范的水晶小作坊发起了多次整改和监督。提质增效,对水晶产业集聚化生产后,不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举办中国水晶博览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水晶产业主体减少了,但是整体产业提高了好多,浦江的水质也变好了,经济生态实现了双赢。
除了水晶产业,浦江在五水共治期间,积极引入新技术,使用新媒体,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共同促进经济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和五水共治的共同助力下,浦江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消灭了垃圾河、臭河、黑河之后,将河流还给了老百姓,每个乡镇都有天然的游泳池河流,河流沿岸大力发展连通工程,沿山生态走廊、人工湿地等应运而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生态旅游也成为了浦江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生态环境变好也带动了更多的资本进入浦江市场,旅游产业、民宿文化、生态林业发展蒸蒸日上,新媒体行业也在当地落地生根,浦江老百姓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网上直播等方式送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身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还可以参与葡萄、草莓采摘活动,城乡群众增收途径多样化,绿水青山真正成了百姓的金山银山。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连续几年发展迅猛,2015年,浦江荣获“浙江旅游十佳发展县”荣誉称号,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已超过水晶行业产值,成为了浦江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浦江也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五水共治是科学、有效的治水方式,五个方面相互独立,但又彼此联系。浦江五水共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五水共治是一场持久战,还需不断的坚持努力,落实河长制、产业集聚发展、引入科学技术等举措可以推广,让更多的地区受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转型升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