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 广东·深圳 518104)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对职业学校评价改革要求上,明确提出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学校评价改革的目标、方向、内容、途径、重点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其实,早在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要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开。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当前,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存在着较多问题,学校教诊改自我评价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过程性质量控制还缺乏好的机制做保障。对职业学校的评估更多的关注到办学条件、专业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很少有第三方评价,更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就业导向的评价并没有完全建立,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还没有提到足够重视的位置;学业评价仍然是以学习成绩为主。
因此,开展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它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借鉴德国职业学校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对于我们加快评价改革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主要包含职业教育系统内质量评价与系统外部教育质量评价两方面。其中,系统内部教育质量评价依托于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管理系统,为学校履行教育使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也可以作为学校外部教育质量评价的依据;而职业学校外部教育质量评价则主要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与有力支撑,在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
在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第三方评价中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三种,分别为:ISO9000模式、EFQM模式及Q2E模式。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组标准的统称。它是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集。早在1990年第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2000年12月,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核心标准共有四个。其中ISO 9001模式强调过程导向,以商业经济学为背景,以顾客为导向,把顾客的满意和过程的优化作为核心驱动力。针对教育服务领域,又先后出台了ISO 29990、ISO 21001标准。EFQM是德国最负盛名的组织质量奖,它的卓越模式明确了组织的目标和内容,及达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了组织突然状态与应然状态的差距及解决方案,是组织自我评价的改进的工具。Q2E是1996年瑞士针对中学教育研究的一种规范性质量管理模式,同时,它的组织者还负责“欧洲质量奖”的评审和颁奖,它的模式主要强调职业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结合。
无论是Q2E质量模式还是其他的质量模式,都将“质量过程控制,个别反馈与个人发展,学校自我评估与质量发展,外部评估”四大工作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予以管理控制和实施,使质量管理工作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
纵观他们对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的标准,主要包含四个领域的内容,分别为: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成果质量。具体包含了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基础设施、教与学的过程、教师专业技能和个性发展、毕业生获得的各项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等多个指标。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多元化特征,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了职业教育评价的框架协议,各联邦州则根据职教法颁布本地的职业学校评价法律或规章,对职业学校外部教育质量评价均进行了相关说明。例如,巴登福腾堡州学校法规定,学校可以借助有经验的第三方来对学校和教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巴伐利亚州学校法规定,各职业学校可以在学校督导部门提供的自我评价结果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评价。
在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内评价更重结果性评价,以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及职业证书为象征。而第三方评价更重过程性评价,以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要求为特点,它有几个显著特征。
2.4.1 评价目标的导向性
德国的职业学校外部质量评价一般由除学校和政府外的第三方专家团队完成。由于评价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被评价的学校认清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促进职业学校更好地发展,而非作为单纯鉴定学校工作是否达标,所以能较好得到学校的认可和接受。外部教育质量评价报告会在对学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可行的建议,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4.2 评价标准的过程性
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不仅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更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评价。以ISO29990体系为例,它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信息采集点和分析依据,把质量控制的过程分为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处理)四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PDCA管理循环,并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了以学生的职业成长为核心,以学校为主体,以不断改进教育质量为目的,以过程性评价为手段的完整体系。
2.4.3 评价过程的透明性
由于德国职业学校进行外部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及最终的评价报告都向社会各界公开,关注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得到相关报告,所以评价过程具有公开性性和透明性。
2.4.4 受评对象的广泛性
德国的职业学校外部质量评价在前期一般会对教师、学生、家长、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在此基础上,再召集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进行讨论,征求意见,这样才能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
通过对德国职业学校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分析,比对我国职业学校教育评价现状,有着以下启示。
职业学校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辅相成。系统内部的质量评价与外部质量评价由于执行的主体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学校,内部教育质量评价依托学校内设部门完成,为学校履行教育使命提供有效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则多是注重结果。而外部评价除了专业机构,还有用人单位、行业和社会,他们评价的关注点与系统内会有所不同,但必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与有力支撑。在改革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效益,真正使得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
德国几种评价模式,都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问题,以保证学习者“学有所获”,由关注教育的输入质量转化为关注教育的输出质量,这就是所谓的“产出导向”。在产出导向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参与者的诉求问题,尤其是学生及家长的诉求问题。这是ISO9000评估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评估的一个角度。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曾提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这种模式现在被引入国内职业院校评估之中来。它强调的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澳大利亚教育部门提出,“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们无法为培养学生特定能力作出贡献,它们就要被重建。”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职业学校的质量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性考核,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学习任务分阶段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不仅能获得毕业证书,还能在学习过程中顺利获得各项资格证书。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召集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征求意见,从而促使职业学校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自觉地担负起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责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则更关注人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发展,更关注职业发展的规律,因此,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也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首先,职业教育是人的教育,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其次,要德技并修,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中央提出对职业学校要“育训结合”,这是保证学生有所获得的重要途径;而要做到“育训结合”,就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让受教育者在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规律下,学中做、做中学,发展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这些都应该成为职业学校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