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彦萍教授“辨血为主,血分湿蕴”治疗银屑病的学术思想

2021-01-02 13:42徐景娜白彦萍
关键词:鳞屑凉血红斑

徐景娜,白彦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1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多种因素如外伤、感染、精神刺激、药物等均可诱导易感患者发病[1]。临床上以浸润性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糠秕状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为主要表现。白彦萍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效果显著,不仅围绕银屑病血热蕴湿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证实了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主要为脏腑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其中以卫气营血辨证居多,且以血分辨证为主导;还提出“辨血为主,血分湿蕴“的学术思想。白彦萍教授从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白教授从“辨血为主,血分湿蕴”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银屑病,中医学称之为“白疕”,又有“松皮癣”、“干癣”、“白癣”、“疕风”等病名。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白疕……由风邪塞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2];《外科证治全书》载“白疕……因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3]。提示本病多从血燥、风邪立论。纵观古代医家,认为本病为风、寒、湿邪客于皮肤,血瘀、血燥不能荣养皮肤所致。其病因按不同朝代大致可分为3个大阶段:在唐宋以前,强调“风”、“湿”等外因的作用,忽视了内因的作用;金、元时期重视火邪或热邪致病,提出了热邪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病;明清时期认识到内因是发病的根本,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本病的发病。治法上,早期以祛风寒湿、杀虫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清热解毒、凉血、润燥为主,至今对后世银屑病的辨证论治影响较大。近现代医家赵炳南[4]、朱仁康[5]、欧阳恒[6]等对银屑病辨证均以血分证为主,治疗上始终不离血分,认为血热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根源,在血热基础上,加之外感、内伤、饮食等诸多因素,导致血热蕴积于肌肤而发病。因此,血热是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核心,是其发病及复发的基础。

2 以血分辩证为主

《素问》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7]。白教授亦认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应以血分辨证为主,谢知音等[8]对97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结果发现血热型最多,占调查总数的45.4%,而血燥型、血瘀型分别占29.9%和24.7%,临床中亦以此3个证型为多见。

2.1 血热证 多见于本病进行期。由于素体热盛,或情绪急躁,心火内生,或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临床表现为皮疹多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银屑,瘙痒剧烈,抓之点状出血,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治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法。常用凉血解毒汤辨证加减。

2.2 血燥证 多见于本病进行期或静止期。由于平素血热内蕴,加之外受风热毒邪,血热化燥,外发肌肤而致病。临床表现为病程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较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舌干燥,舌质淡红,苔少,脉弦细。治以养血润肤解毒为法。常用养血解毒汤辨证加减。

2.3 血瘀证 多见于本病静止期。由于发病日久,气虚、血虚、血热或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失畅,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临床表现为皮疹反复不愈,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治以活血解毒为法。常用活血解毒汤辨证加减治疗。

3 从湿立论

白教授在多年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寻常型银屑病在血分辨证的基础上常伴有其他兼夹症状,其中湿邪临床最为常见。湿是大自然六气之一,在人体内为津液所化,所以湿邪致病广泛存在,也伴发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首先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易阻碍气机,银屑病病程缠绵,容易复发,时间越长,下肢皮疹越多,这符合中医说的“湿性黏腻、病程缠绵、湿性趋下”的特点;其次皮肤虽有红斑、干燥、脱屑,但组织学上真皮浅层可以看到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反应,符合血热蕴湿致病的特点;另外银屑病患者,常有舌苔黄腻、舌淡体胖的湿热证特点;有的患者脘腹胀满、大便黏滞,也是蕴湿的证侯。因此白教授提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应以血分辨证为主,兼血分蕴湿的诊疗思路。这型患者临床可以表现为湿疹样银屑病、反向性银屑病、脂溢性银屑病等,除典型的红斑鳞屑外,还可见湿疹样改变,多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会阴皮肤皱褶处,或四肢肘窝腘窝处,皮损基底潮红肿胀,表面少量渗液结痂,鳞屑较薄,瘙痒甚。

在白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对不同地域共19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四诊信息的统计、分析,从中医证素角度入手,采用数据挖掘的统计方法,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建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素量表》,总结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证型规律。研究中共纳入194例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证素辨证理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病位类证素出现的频次的前3位依次为血分、脾、肝,所占百分比分别是92.27%、63.40%、41.75%,而其中血分夹湿的证素所占比例为58.25%。与白教授提出的“辨血为主,血分湿蕴”的学术思想相符。

4 以血分湿蕴论治

对于寻常型银屑病,白教授强调无论血热型、血燥型还是血瘀型,在各型的基本临床表现上,常兼有蕴湿证的表现。其特点为皮疹多分布于腋下、乳下、腹股沟、会阴等特殊部位,皮损鳞屑油腻、湿润,舌苔白或黄腻,大便溏等。基于血分蕴湿的诊疗思路,白教授在临床中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常常在凉血、养血、活血的基础上酌加祛湿药物治疗。对于脾虚湿蕴者,常加白术、苍术、萆薢、薏苡仁、猪苓等健脾化湿;对于脾虚夹湿兼腹胀者,常加党参、茯苓、厚朴、陈皮等健脾理气;对于湿瘀互结者,常用泽兰、泽泻等活血利湿;对于湿热蕴结者,常用苦参、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清热祛湿;对于湿阻中焦者,常用砂仁、藿香、佩兰等醒脾化湿,或用附子、干姜等温阳化湿。临床上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满意疗效。

5 验案举隅

患者男,35岁,初诊,主诉:反复全身起红斑、鳞屑伴瘙痒5年余,于2019年11月12日就诊。缘患者5年前开始头皮起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瘙痒明显,未予重视,未行系统诊治,后逐渐出现躯干、四肢起红斑、鳞屑,曾于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银屑病”,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局部皮疹可稍缓解,瘙痒减轻,但仍有反复发作。现症见:头部、躯干、四肢散在鳞屑性红斑,部分皮疹鳞屑较少,局部湿润,伴少许渗液,瘙痒明显;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黄稍厚腻,脉滑数。专科查体:头部、躯干、四肢散在浸润性红斑、暗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点状出血,头部可见束状发,指(趾)甲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白疕(血热夹湿证);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治则: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拟黄连解毒汤和凉血活血汤加减。中药处方:黄芩10 g、关黄柏10 g、苦参 10 g、泽泻10 g、苡仁 20 g、苍术 10 g、土茯苓 15 g、紫草 15 g、槐花30 g、茅根15 g、生地 15 g、丹皮15 g、赤芍15 g和蛇莓15 g,共14剂,水煎服,1剂/d。二诊,见皮疹颜色较前变淡,皮损变薄,鳞屑减少,未见明显渗出,仍有瘙痒,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在上方基础上去泽泻,加白鲜皮15 g。三诊,见大部分红斑消退,仅有少量脱屑,瘙痒减轻,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滑。上方基础上去黄柏、黄芩、苍术,加鸡血藤20 g。

按:本例患者禀赋不耐,感受外邪,加之平素嗜好肥甘厚味之品,内生湿邪,内外合邪,郁久化热,发为本病,病久夹瘀。治当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为法。方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泽泻、薏仁、苍术健脾利水除湿,土茯苓解毒除湿,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热凉血,赤芍、紫草凉血活血。后期湿象、热象渐去,可去黄芩、黄柏等苦燥之品,加鸡血藤以养血活血,达到润肤之效。

6 小结

中医辨证论治重视整体观念,四诊合参,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顽固难愈,且复发率高,白教授认为中医药在治疗银屑病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虽然临床中寻常型银屑病以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为多见,但在辩证分析的过程中,仍要重视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切不可过于片面,要注意证型变化以及有无其他兼夹证,综合分析,准确辨证,合理用药。临床辨证以血分为主,从血分湿蕴论治,往往可达到整体治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鳞屑凉血红斑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木星的小红斑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木星上的大红斑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银屑病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