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玲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古籍《先秦史》记载:“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至1840 年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1840 年开始历经清朝政府覆灭、“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数十次朝代更替,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悠久且丰富,其中礼仪是传统文化传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对我国社会文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针对这点部分中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还没有做到广泛认知,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是存在自身礼仪文化忽高忽低、参差不齐的问题。要想为中职院校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加强学生礼仪文化上做出努力,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受教环境下,根据学习传统文化得出的心得,逐渐培养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用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将学生整体的道德水平成倍提升,为国家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助力的作用。
对中职学生本身,学习传统文化同样是具备非凡的意义的,希望各大中职高校可以提高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好的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不良诱惑时,有坚如磐石的信念从容应对。梁启超曾经表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结合以往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提高中职学生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以往几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低迷,不少学生都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长此以往将不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正常的审美,根据此等情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其实近些年祖国日渐强盛,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声日益增大,中华崛起时必将带来一场“文艺复兴”。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教师,无论是自身的人文修养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见解,都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解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高度的认知后,才可以通过耐心讲解,为学生带来传统文化中的巨大收益,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传统文化上没有正确的观念,是缘于老师没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教师应明确传统文化对于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阅读习惯,拓宽自身传统文化知识范畴,为学生设计更加精彩的学习内容,通过读和写两种方式加深对古典名著作品的理解,深度体会文中所表述的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为学生作为课堂延展内容,运用公正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为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丰富教师自身文化底蕴,达到提高个人修养、拓宽知识层面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书本内容为核心、教师为主导,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导致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时无法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对多的状态,很难把精力分散出来引导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课堂上参与感不足,学习的主动性被打击殆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压抑,甚至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人才培养南辕北辙。教师可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扭转这一局面,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课本内容延展出相关的成语、典故、重大事件之类的,组织有表演欲望的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确保传统文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且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应注意规避一味输出的现象,切实做到结合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如今,打造中职院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例如:在中职课堂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让学生熟读原文后,选取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文中内容通过画面感表述出来。有才艺的同学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唱出来,教师可通过以故事形式的描述,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美景展开联想。在分析原文时,应以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延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己家乡为模板,引出学生的童年趣事以及相关的经历,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联系,激发受教者内心深处的同理心,更好地接收到教师抛出的知识点。在适当时为学生播放教学影片,通过视频比文字带来的视觉冲击明显的特点,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观影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朗读或写出读后感,最后教师通过文章总结为学生做知识点总结。为学生留下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古典文学,写出对传统文化个人的理解。
中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其中包含了无数传统文化中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结晶。这些结晶在历朝历代作者的文学作品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大致形式分为天文地理、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声乐地理等等。如果需要了解某一时期的古典名著,少不了运用到文言文,仔细研读后不难发现,这些根据不同时代背景写出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文学著作都是由于朝代变迁的种种因果演变而来。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学校为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历史名著,值得学生研读的千古佳作。教材中不仅蕴含了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且很多写作手法至今也值得后人学习。教师在讲到文中相关的成语还可以展开延展教学,为学生讲解成语故事的由来,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负荆请罪”中就蕴含了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其中不仅有传奇色彩,而且还有蔺相如为人处世的哲学,蔺相如的道德、思想、智慧无一不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起到有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遇到文中知识点时,应不分巨细为学生讲解,这些优秀的文学内容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负荆请罪》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期间做好传统文化延展工作,在文中适当地方做好标记,备注延展内容的大纲。在正式授课时,应首先对文章进行简单分析,为学生设好疑问,合理利用学生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其次通过多媒体将文章以动画或者图文的形式播放出来,注意要适当增加文章中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大致掌握文章内容;但是对于时代背景以及中心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开始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且做出标注,猜测哪些是今天延展的知识点。在学生熟悉全文重点后,由教师展开讲解,在成语负荆请罪出现时,为学生展开延展,既然讲到蔺相如了,就以另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完璧归赵”作为延展,本文讲的是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人常用于比喻把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教师为增加学生兴趣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宝剑或者藤条、盔甲等文中出现的道具,在教师正确地为学生做传统文化延展后,大部分学生应该在课堂中有受益匪浅的感觉,对以后的传统文学内容会有所期待。这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会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不二选择,教师应在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延展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培养人文素养与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内心世界,为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念,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为弘扬民族文化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