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进德
生命是一张旋转的唱片,青春是转瞬即逝的容颜,守护却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春说到夏,从少年说到白头。遥望毕业,已时隔20多年,可是启蒙我对麻醉知识产生兴趣的王成老师却犹在眼前。我无须再另费笔力去描绘他的音容,可他对病人常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不用紧张,我会在床头守护着您。”每次听他说这句话时,我分明能感觉到他内心深处蕴藏着那种对麻醉工作的深深自信和对病人博大的爱。20年来,正是这句话一直温暖着我的心房,陪伴着我成长,鼓励着我在人生路上信心百倍,工作路上前行不止,并努力成为他。
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但还有一群人在背后一直默默工作,专注守护着病人安全,帮助病人克服恐惧,平稳度过危险的手术期,他们的职业就没有那么显露头角了,就像埋在地下的树根虽使树枝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王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实习生活的记忆是深刻的,王老师的教学细致生动,我和他学到了许多麻醉方面基本的技能,听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了,只记得即将要对一个胃癌患者进行全麻手术。术前一天他带我访视,和我说,访视分三步,看病历、看病人、检查病人。看病历,要把病历、各项检查、化验资料等认真梳理,不要漏掉,要充分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看病人,要从了解、关心、尊重、解释和鼓励病人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病人交流手术及麻醉方式、过程,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病人的充分合作。并对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及意义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减少麻醉围术期的风险;检查病人时,不论是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还是神经阻滞麻醉。不论是一个小手术的麻醉如阑尾炎、疝气,还是脾胃手术,亦或是心肺、脑部的手术,是否存在并存症,用药的情况和治疗的情况如何,麻醉操作的部位是否存在隐藏的风险等等,都一定要详细检查,认真评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充分准备,保证手术平稳顺利,也避免麻醉期间出现意外时,令我们措不及防。
我飞快地记录着王老师的沟通技巧与一举一动,看病人时,他和病人非常自然地交流着,一脸真诚地说:“不用紧张,我会在床头守护着您”,每每到这,病人总流露出感激与信任、放松与托付的目光。在以后数次和他访视病人的过程中,最多听到的也是这句话。检查病人时,他从不图省事,减少步骤,总能重点关注,排查隐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慢慢知道,麻醉科处于外科手术及全院危重抢救的重要环节,其风险高于同行业其他科室。实施麻醉的工作环境特定在手术室,对患者而言,手术室是完全陌生、冰冷的世界。进入手术室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设备和戴口罩,帽子、“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很多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并且手术室又不允许有患者家属陪同,缺乏亲情关怀。王老师的访视,把生活中最有情感的东西展示出来,给了病人一颗定神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强化了医生职业的神圣与高尚。
有一次,他说,把你的学习笔记拿来,我看看。我交出平常所记录的笔记,他收下了,两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过来打开看时,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所做的笔记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补足了许多脱漏的地方,有些记录错误的地方也都一一更正,并进行了修改与延伸注释。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麻醉学课程结束。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似懂非懂,有时也很偷懒。还记得有一回王老师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翻出我笔记上的一个图来,是麻醉平面的分布图,指着,和蔼地对我说道:“你看,你将这条神经移了一点位置,这样一移,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所要求的麻醉效果不能达到,就是一次失败的麻醉,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认真领会。”但是我心里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能有那么精准吗?至于操作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在以后麻醉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平面测试与考验后,我却对他的严谨越发地敬佩和诚服了。
实习结束后,我毕业分配到了一家医院。临别时,王老师送给了我一本工具书《麻醉手册》。扉页上用工工整整的楷体写道:“学术上,永远的博大精深,不懈追求;生活中,永远淡泊清净,无求无执。留念,王成。”后来,我辗转去了几家医院,但未能进入梦寐以求的专业,我觉得我的外科梦,我的理想,就像放飞的风筝,远远地飘离我而去,心情很郁闷、失落。寄了一封信给了我的老师,信中大概说了许多牢骚话。不久,我便收到了回信。他一面安慰我,一面详细问了我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劝我还要努力进步,钻研技术……那时我非常激动,没想到虽然相隔千里之遥,但老师一直在默默关注我,依然还清楚地记得我以前的实习琐事。我也不记得后面又说了多少鼓励性的话语,让我失意尽消,升起自信。后来,我也成了一名麻醉医师,再后来又当上了主任。那时我便常常向我的老师汇报我的工作成绩,比如获得了院里操作比赛一等奖,拿到省里技能竞赛二等奖,我的医学著作出书了,评上高级职称等,他知道总会很高兴,回信鼓励我,说作为一名麻醉医生要有敬业精神,要努力提高麻醉技术,真诚服务,为病人解除痛苦,甘做幕后英雄。字里行间正如一位精神导师,给我真挚的勉励与帮助,让我回味一生、受益一生。
2007年的“十一”长假,我带着新出的一本医学著作书去探望他。他当时正在手术间工作着,但由于常年的忙碌与不规律饮食,已患严重的胃病。回想我学习的当年,每天中午手术正是关键的时候,他总是严密地监测着病人的麻醉各项指标、手术步骤及需要及时调整的生命体症,不能及时吃饭,总是忘我工作。而且,我知道他是由于长年积劳成疾,心理压力大,致使50多岁身体就累垮了。见到他时, 他的脸显得黑瘦,还透着点棕黄,他的声调依然抑扬顿挫,但语气急了些,镜片后面的眼睛也没有以前亮,但更多了一份慈祥。我把书递给他,他翻到扉页,上面我也写了一行字:“留念,刘进德,您永远的学生”。他微笑着说:“祝贺你的成功,现在我们是同行,我只不过比你年长点。”目光中满满地透出一个长者的关爱与肯定。
2010年王老师患胃癌去世。当时我的工作太忙,脱不开身,没能前去吊唁。转年的清明,我和领导请了假,踏上北上的列车,到了我曾经实习的医院,来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常给我讲课与修改笔记的办公桌还在,上面放着一摞书籍。我久久注视,睹物思人,眼睛一酸,忍不住默念起曾经写下的一首小诗作为对老师的祭拜。
麻醉医师之歌
麻醉每天都萦绕于梦乡中,寄情于工作中、陶醉于希望中/尽管没有鲜花、没有赞美与荣耀、也没有掌声……/但你们给病人安全、舒适、镇静与安宁/你们解除病痛、甘于平凡、奉献真情/你们的妙手让病痛患者也有一个甜美的梦……
你们每日,每月,每年麻醉过的病人/高矮胖瘦、男女老幼……/他们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也许早已经互相忘记了/但治疗情景时常在脑海里闪动/敬畏那些低调谦卑且美丽的生命/每次都认真麻醉、严谨慎重/不能忘怀的是一次次惊险、一次次成功/一次次默契的配合和与死神搏斗的感动……
麻醉同道们/你的技术如春日樱花,让病痛患者淀放笑容/你的形象如夏日荷花,空灵淡远、高洁灵动/你的品德如秋日菊花,香飘四溢、寂静芬芳/你的性格如冬日梅花,冰雪傲骨、俏也不争……
麻醉同道们,携手共勉吧!/安全、舒适、无痛,围术期平稳铭记于胸/生命至上,灵魂至高、自信永驻于心中……
麻醉同仁们,团结奋进吧!/让每次麻醉化为洗礼,让每次诱导饱含尊重/无愧脚下的土地,铸就医疗安全的钢铁长城!
时光如沙漏,我也从青葱的少年时代走到了不惑之年。在以后的日子中,我没有保存着他的照片,不能把老师的照片时时挂在书桌前,但每至瞥见老师的面貌,便增加勇气。他的形象与严谨的处事原则,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每次当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坎坷时;当我和我的团队与死神的拔河终于获得胜利时;当受伤卧床的病人能站稳脚步时;当病人痛苦的表情被放松的微笑所代替时;当我们通力合作,把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顺利送出手术室时,老师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也像当年我的老师一样,那一份满足与成就,无法用言语形容,但也更加坚定自信了。
“不用紧张,我会在床头守护着您”如今早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在我办公桌的玻璃板下也已有近20个年头了,现在每当我手术前访视病人时,我也总会很自然地和病人说出这句话:“不用紧张,我会在床头守护着您”,病人总流露出感激与信任,放松与托付的目光。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源自老师那时力量的传送吧。守护,是麻醉医生的职业操守;是春雨中悄悄吐绿的嫩芽;是清晨霞光中放亮的天际;是对生命的崇高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