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红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山东 滨州 256209)
古典诗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就像一颗颗明珠,璀璨了整个中国文学史。通过诵读这些诗词,我们看到,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刀耕火种,休养生息,是如何历尽艰辛,开拓进取。史书给我们留下的是历史的进程,而诗词给我们留下的是先人的心灵和美的震撼和享受。
虽然中国诗词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但诗的灵魂——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文精神,它就像一条绚烂无比的丝线,串起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闪烁在诗歌的洪流中。这正是我们所要继承和发扬的诗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作为人文精神重要表现形式的是执着而深情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一种对于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诗人借诗词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我国是一个农耕大国,我们的祖先在这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对生他养他的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同时,对于当地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有种说不出的依恋,这就是乡土情结。另外,亲情也是乡土情结的心理基础,因为故乡有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家乡的人和事常常让久居他乡的游子魂牵梦萦。诗歌,是最能承载感情的,诗人借助诗词以抒发自己离开家乡时“故土难离”的惆怅,和身在异乡时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以及“衣锦还乡”时带来的喜悦和安慰。
在古代,战事频繁,征夫行役,人民颠沛流离,思乡而不得归。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一些下层文人游宦无门,长久漂泊无所成就,寝食难安。王粲的《七哀诗》把久居异乡乡愁与壮志难酬的苦闷交织在一起,读来苍凉沉痛之感溢于言表。到了唐代,这种故土情怀更是美丽委婉,无处不在。一些文人墨客或山水漫游,或贬谪迁徙,对故园的思念是客居生活中心灵的寄托。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柳宗元的“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哀怨恻隐,难以卒读。岑参深入边关将士的生活,更能体会到边关将士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虽然都是家常话,却道出了征夫行役的胸臆,成为思乡诗的绝唱。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往往是对过去的一段岁月的留恋和回忆,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事,故乡的一声雁鸣,故乡的一轮明月,无不牵动着游子的情思。诗人王绩看见家乡来人就问家乡的情况:“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王维问得更加简洁明快:“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他关心的那株梅花也许记忆着自己一段令人心痛的青春往事。在诗人杜甫的眼中,那天上的一轮明月也是家乡的更加明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当诗人仕途失意,无法实现自己入仕济世的理想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归隐山林。回家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毕竟,亲近自然和重亲情的传统是诗词中故乡情怀的心理基础。
在我国古典诗词的河流中,始终流淌着浓浓的亲情。父母情,兄弟姐妹情,夫妻情,儿女情,同时还有爱情和友情。我们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
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正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所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孝敬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在古代人们把兄弟比作枝叶,比作人的手足,把夫妻比作连理枝、比翼鸟。《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一曲夫妻情深的赞歌。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中将夫妻情表达得温婉而执着,写就了悼亡词的绝唱。
爱情和友情作为亲情的一部分在历代诗词作品中都有具体体现。属于民歌的乐府诗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的坚贞执着,热烈率直,表现了不受压制的人性的本来状态。《上邪》中说“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海枯石烂、永恒如一的爱情。在文人诗作中使原本纯真的爱情变得深挚缠绵,美丽异常。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把爱情的执着写得如此婉约朦胧,可以说是文人爱情的巅峰之作。
友情和爱情一样,也是亲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诗可以群”。诗人聚会分离,赠答送别,用诗表达友情。李白与杜甫、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为人熟知。更让人感动的是顾贞观和吴兆骞的友谊,顾贞观为救吴兆骞所写的《金缕曲》成为至真至诚友谊的最好写照。再后来的作品中有“遇坎坷则相勉,遇喜事则相庆,远行则难舍,思念则难以为怀;道同则共生死,道不同则绝交”。甚至有的诗人还把友情扩展到更大的境界,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文精神危机逐步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贫乏,人的内心变得空虚。诚实守信,君子之交淡如水,相濡以沫的爱情,越显得弥足珍贵。
故乡和故国是难以分割的。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壮美,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诗人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千古诗篇,赞美伟大的祖国。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热烈奔放;杜甫写泰山的诗作“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诗人咏怀古迹,抒发自己壮志凌云,报效祖国的雄心或壮志未酬的浩叹。
国家在每一位游子和仁人志士的心中至关重要。祖国强盛,人民为她奋斗不止,祖国衰亡,人民为之悲忧叹乱,甚至为之英勇就义。在儒家思想中,忠君和爱国并不矛盾。屈原是历代文人忠君爱国的典范。他那虽九死而不悔,上下求索的精神,被人们反复咏叹。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俘于叛军,国恨家仇,写下了著名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不管当时多么困苦,仍然踏踏实实地忧国忧民,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到了宋代,李清照连遭丧乱,却仍然在易安体诗中抒发自己的英雄气:“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至死不忘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后来的爱国者,他的诗中表达了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还抒发为国报仇雪耻的愿望:“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爱国热情至死不减,在临终前还在《示儿》中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国家危难之时,为了保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涌现了无数爱国将士的英雄事迹。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更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以死报国的文天祥,还有后来的陈子龙、夏完淳。边塞诗人王昌龄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抒发边塞将士的卫国豪情。为了祖国领土完整,祖国的儿女前赴后继,奋斗不止。
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结,是民族自尊、自信、自爱和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具有善良朴实的民族性格。我们民族的这种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当外敌入侵,民族危亡,我们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当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我们振臂高呼,欢庆胜利。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作为诗词的灵魂,构筑起古诗词人文精神的巍峨大厦。我们现在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就是让我们的后代通过诵读古诗文,了解先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文化,继承先人的精神文化传统。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所在,诗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