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

2021-01-02 07:1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舒尔茨理论模型

胡 旸

(苏州大学人力资源处,江苏 苏州 215006)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也称“非物质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西方经济学概念,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是通过对人投资而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并能带来未来收益的以知识、技能及健康因素体现的价值。一般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劳动能力。

一、国外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1.人力资本理论的早期建立

伴随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建立,18世纪时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最初萌芽开始显现出来。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当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阿吉尔贝等人对人力的作用产生了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传统的资本经济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和说明当时社会的部分经济问题,于是,学者们开始从多个角度尝试着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2.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S.R.沃尔什,是最早正式使用“人力资本”一词的学者。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中叶,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包括舒尔茨、阿罗、丹尼森、贝克尔。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959年,西奥多·舒尔茨发表了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第一篇论文《人力投资: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文中首次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该文发表于美国《社会服务评论》杂志。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协会第73届年会上以会长身份做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他的研究是现代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奠基之作。

(2)阿罗的人力资本理论

1962年,阿罗提出了“干中学”或“边投资边学习”模型,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增长理论方面。

(3)丹尼森的人力资本理论

1962年,丹尼森出版著作《美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及我们面临的选择》,该书估计了劳动和资本对国民产出的贡献,“余数”变量解释令人信服。后来,他又修正了舒尔茨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中引入了劳动力质量本身。

(4)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1964年,加里·贝克尔出版著作《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济分析》,该书被西方学术界视为“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他是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构架的建造者。

3.人力资本理论的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兴起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并采用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拓宽了人力资本的研究领域。斯宾塞、罗默、斯科特、卢卡斯和明塞尔等人都对这一时期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斯宾塞的人力资本理论

斯宾塞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信息发送模型”,该模型有力地解决了雇主和雇员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罗默的人力资本理论

罗默建立了“内生增长模型”,把“知识”作为“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第三要素。1986年,其发表论文《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将生产要素分为四个方面:资本、非熟练劳动、人力资本和新思想,又把人力资本区分为两种形式即人力资本和物质劳动。

(3)斯科特的人力资本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斯科特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才能带来技术的进步,增加知识技能的投资积累就是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他从动态角度分析劳动力的质量提高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同时,建立了一个由两个变量组成的简单人力资本模型,两个变量是“物质资本投入”和“质量调整过的劳动力投入”。

(4)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

1988年,卢卡斯在《经济增长的机制》一文中分析了整个经济中人力资本的形成、积累及产出贡献,提出了人力资本模型,该模型由“两时期模型”和“两商品模型”构成。同时,他将自己的研究目光拓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上。

(5)明塞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雅各布·明塞尔从收入分配领域诠释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1993年,明塞尔出版著作《人力资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多种形式对个人的影响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在职培训等。

二、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相关著作被国内学者陆续翻译出版,我国学者也开始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序幕。例如,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990年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等。

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国外人力资本理论

主要系统地介绍人力资本的概念、历史、研究现状、人力资本的构成、研究方法等,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符合国内人力资本的研究理论和见解。

2.人力资本与计量问题

薛新伟根据人力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的特点改造了传统的投入产出表及求解模型。他认为人力资本增值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通过研究和建立人力资本价值生产过程的数字描述模型,对计算域内的人力资本价值总量进行了讨论分析;谭永生依托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生均教育经费指标计量我国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建立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通过论证指出我国应该尽快转向重视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蒋长流认为人力资本形成与优化的重要激励方式是鼓励企业发展长期雇佣关系,而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是这种激励的重要外溢效应方面。

3.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问题

王宇等应用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假设正规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基本机制下检验我国教育架构变量、总体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长期关系,结果表明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高学历劳动者比重增加,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陈用芳等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估计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认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非常接近,且高等教育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李从欣等从实证分析角度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的研究结论。

4.人力资本产权问题

钟庆才从产权角度研究人力资本问题,他认为产权角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及价值分配理论等;郭丹对人力资本投资和产权归属的分析研究,确定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索取权的模式,并且构建了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来反映当时的时代要求;傅玲等认为劳动收入由分配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又由产权制度来决定,而人力资本产权缺失正是导致初次分配不公、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偏低以及收入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5.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问题

主要研究方面有:第一,从投资主体(即个人或社会)的角度,运用教育投资收益率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对投资收益的研究;第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学者很多对我国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第三,关于社会不同阶层群体的收益研究,包括对农民群体、高学历群体、农民工群体、城市贫困家庭群体等多个群体的研究,研究方式有实证分析、个案研究、调查思考等。

猜你喜欢
舒尔茨理论模型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逝世,享年100岁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模型小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