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平(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小说源于生活,又丰富生活,对小说的解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又可以让他们在感性的基础上挖掘事物的本质,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
客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者从客观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中的人与事经过艺术的加工,变成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尽管是存在于文本之中的,但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神态等描写,并且运用一些叙述性的语言加以引导,形成一种语言场,让人物与读者形成完美的沟通。
如我们在解读“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中,王允借故让大臣到家里来给他过生日,王允在大家都到来之后,掩面大哭,后来他解释因为董卓专权,造成朝廷混乱不堪,所以大哭。后来大臣们也跟着哭起来。然后是曹操的抚掌大笑。作品中的“哭”与“笑”是生活中大家最常见的表情,但也是让人最难以猜测的两个动作。
我们首先看到“哭”是大范围的,从王允到大臣们,大家都在哭,而全场之中,只有曹操一个人抚掌大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哭”与“笑”的背后所涵盖的是现实的无奈。“哭”既可以是人脆弱的表现,也可以是人对自身的一种情绪的掩盖,一种处事的策略。王允的哭,既表现了他的忠诚,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哭,来激发其他大臣的斗志与潜力;当然,其他大臣的“哭”,一方面可能有自己的忠心与无奈的体现,也可能是推脱的策略。而曹操之所以选择“笑”,一方面体现了他的野心,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有对诸大臣的嘲讽,也有对董卓的轻视。所以,一部作品中,就连这些细微的点都值得大家去深入思考。
艺术手法是小说赏析的重要角度,充分掌握一些艺术手法的内涵与外延及常用的形式,有利于在欣赏小说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所描摹的社会环境、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所体现出的价值。
在小说中,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矛盾所带来的快感,作者一定会设计一些冲突的点,让这些点随时可能爆发进而促进情节的发展,更好地配合作者所涉及的脉络线索,而误会、巧合则有助于小说的设计。如《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中,曹操的笑,让大家误以为他不思报国,反而来嘲笑大家,进而引起了大家的误会,当然,多亏了王允的机智,才化解了这场危机,促进了下一个情节的发展。
刺杀董卓这个情节,又有几个巧合的设计,一是曹操说自己的马羸弱,所以来得迟了,进而董卓让吕布去换一匹马,巧合地支开了吕布这员猛将,为曹操刺杀董卓排除了一大障碍;二是董卓太胖,喜欢侧卧,为曹操刺杀董卓又提供了一大机遇,而小说就是小说,总是充满了变数,董卓竟然在镜子中看到曹操的刺杀动作,他马上坐起来,让曹操的刺杀行为失败了;三是曹操利用试马的机会迅速逃跑了,而董卓也没有马上采取行动,所以曹操才成功逃跑了,为后面故事的发展拉开了帷幕。
其他的艺术手法对于小说的创作也十分重要,如修辞手法对于人物的塑造、环境描写的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而学会这些艺术手法,对于诗歌鉴赏等内容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艺术和生活总是无法摆脱关系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也可以反过来观照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通过阅读小说,让学生的社会经验变得更加丰富。
小说中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让人读了之后可以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反过来,生活经验丰富了再阅读小说,才会明白小说作者那敏锐的洞察力。
如《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中,陈宫在抓到曹操之后,没有马上把曹操交出去,他对于曹操有所了解,但是还不是十分清晰,所以他通过对曹操的一番测试,决定跟随曹操做大事,因为他知道董卓这个人并不是十分可靠,而曹操这个人机智忠诚,是一个值得依托的主人。后来他和曹操一同到了吕伯奢的家里,他又目睹了曹操的残忍,果断地选择了离开。尽管这里面陈宫的形象与曹操相比并不是那么鲜明,但是他那丰满的人格,还是值得大家去感受一番的。
陈宫这个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他老到成熟,知道曹操不可久依,当然他命运不好,生不逢时。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他眼光独特,视野开阔,善于分析,将人物的性格看得十分透彻。所以,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如何去看透别人考验着一个人的阅历,如何阅读一个人,取决于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与这些人的相处过程中,应根据这些人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选择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
阅读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应该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让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