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1-01-02 06:12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栋铭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栋铭

一、相关背景

作为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的必然产物,“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对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产生时间大幅提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059万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3.5%,而联合国制定的老龄化社会新标准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我国已远超此标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先富后老”,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未富先老”,无论是政府养老支撑能力还是社会医疗服务能力都未达到与现状相匹配的水平,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潜在风险因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国养老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唯有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当今社会的快节奏、过高的生活成本和过大的住房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偏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作为一个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机构,养老院综合了各类社会资源,使老年人能够在最小的生活范围内享受到生活照顾、住处清洁、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服务,在此养老不失为一种缓解家庭生活压力的方法。

二、养老产业现状

(一)我国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模式较为传统

我国有着尊老孝老的优良传统,如今却被曲解为孝老等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即为不孝。这种说法得到一些自媒体的认同,并结合相关生活环境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的养老机构引发的负面新闻进行传播,致使部分社会舆论倾向于谴责送老人去养老机构的儿女,绝大多数老人仍旧选择家庭养老度过自己的晚年。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养老观念制约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当今社会。

(二)养老机构的风险控制政策间接影响入住率的提高

老年人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对机构了解过少,容易听信虚假宣传,做出错误的选择;而院方也未全面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无形中为后续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发展增加了风险。另外,不得不考虑失独老人的情况。老年人与养老机构之间的联系在更深层次上是老年人的监护人与养老机构之间的联系,很多决策不仅要取得老年人的同意,更要考虑儿女的意见。纵使年轻时身体和心理素质如何优秀,成为老年人后免疫力下降、身心状况不佳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监护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曾经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政策的人群即将成为老年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成为失独老人,但监护人的缺失阻碍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如今国家正大力推行三孩生育政策,假以时日必将有效缓解这种情况。养老机构谨慎的风控政策,老年人浮于表面、缺乏专业的身体状和心理素质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养老产业的发展。

(三)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护工作为养老机构相关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处在和老年人相处的第一线,代表着养老机构的社会形象,其对待老年人的方式折射其职业素养。目前国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缺口较大,同时职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较低,行业入职门槛低,同时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足,文化水平不高,专业化水平低。护工对待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是放任自流的状态,更像是管理者而非照顾者;高龄或是缺乏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虽是护工重点关注对象,但局限于日常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方面,心理健康、精神需求常被忽视。由于护工大多年纪大、来自农村或是下岗职工,其社会背景导致他们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不够,无法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导致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因素之一。

(四)养老机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分别是相关基础设施和机构内管理水平。一方面,养老机构内基础设施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其完善程度是老年人选择入住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一些养老机构选址远离市中心,管理方努力打造田园式群居养老模式。这有利于老年人远离喧嚣,清新的空气和贴近自然的环境适合老年人享受晚年,但不利之处在于生活便利程度下降,距离医院较远,这就要求养老机构拥有较为充裕的资金以建造足够的娱乐设施以及配备能够有效处理突发情况的医疗设备。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为公办性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略微紧张的资金只能维持勉强运营,若要达到这个要求还需依靠自身盈利和引入民间资本。另外,社会资本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养老资源分布失衡。目前我国养老领域上市的养老服务公司过少,侧面反映我国养老产业缺乏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我国养老院管理水平较低,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虽已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但执行力仍显不足,存在权责不明、重复管理等现象,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财政负担,提高了运营成本。

三、相关建议及养老机构发展趋势

(一)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

国务院委托全国老龄办完成的《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将成为养老产业主体,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逐渐流行,将与家庭养老协同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将成为主流。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所需服务的质量,实现养老功能和医疗功能的有机结合。

民办养老机构通过该模式能够为老年人就医看病提供保障,从而增加养老机构的吸引力,有效提升入住率。随着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社会团体、企业将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提高了社会资本进军养老产业的积极性。而在推行过程中,政府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构建养老机构和大型医院深度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医养结合模式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二)建立并完善养老产业相关机制

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养老机构的运营离不开政府和第三方组织的监管。对于老年人身心状况的评估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公立医院开展,包括身体机能、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要素,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确定合适的养老机构提供有力的依据。民办养老机构的开设资质也应当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邀请业内专家和咨询公司从财务状况、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和全面评估,政府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决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负起主体责任,建立公平、公正的行业准入资格标准。

同时,养老机构需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价体系。服务评价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对机构的评价,该项评价较为主观,且受评价主体的教育背景、从事职业等基本情况影响;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第三方评价更为客观,也更为专业全面。两者的评价应由政府机构组织进行,评价结果及时对外公布,并由政府积极引导老年人从价格、服务评价、服务质量和医疗合作等多个方面对养老机构进行选择。

另外,智慧养老将是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养老机构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科技产品,构建处于实时监控网络下的生活环境,并安排专人全天候值班,完善预警机制,利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为老年人的平安晚年增加有力保障,降低意外发生概率。

(三)提升行业人员专业素养

影响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专业人才。养老机构拥有的养老服务人才的“质”和“量”均是社会对机构做出评价高低的重要标准,都需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应鼓励校企合作,支持相关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并扩招,规范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强相关专业人才育成体系建设,鼓励校企签订相关领域定向培养协议;同时组织已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将促使他们更优秀。而养老院应当给予护工足够的薪酬和关注,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积极引导和规范志愿者活动,发展义工团队,以老带新,帮助新护工尽快成长,以实际成效充分打消观念较为传统的老年人前往养老机构度过余生的顾虑,使其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养老产业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养老产业的缩影,目前养老机构遇到发展瓶颈。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升。构建新时代的养老产业,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制定相关制度体系,推广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如何实现我国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以解决所有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还需研究和深思。

相关链接

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养老产业就一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数据是准确的,但按照生命规律我们如果存在,必将面临进入老年人口阶段,所以为了我们,养老产业的科学化设计和准备是全社会重视的重要背景。

据数据显示,13-15年后中国养老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行业,成为新的超级大产业。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得老人心则产业前景好,收获多。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