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由原来的殖民体系逐渐转变为美苏冷战格局。意识形态不同的美国与苏联为了扩大自己在全球的影响力,各自都需要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盟友。在二战中损失较小的美国,希望能够巩固自己在全球的优势地位,因而需要遏制自己的对手苏联的势力扩张。于是,在亚洲,美国联合东南亚诸多国家,意图得到东南亚国家的支持并拉拢它们站到反对共产主义的阵营之中,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半月形的包围圈。
在南亚大陆上,巴基斯坦独立之后,并未能在短期内成为一个富饶安稳的国家,而且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于邻国印度的威胁。这是因为,在印巴分治后不久,印度与巴基斯坦就因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战争。这样一来,对贫弱的巴基斯坦而言,能够获得一个大国的援助,稳定自己的国家,在当时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正是由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双方在当时都有这样的需求,因而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促成了美巴同盟关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被西方殖民者统治许久的亚非拉等地区的许多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另外,二战中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美国和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但由于美苏两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不同,世界逐渐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老牌的殖民帝国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极大削弱,其在南亚的统治也逐渐趋于松散。到了1947 年,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英国无力继续维持对印度的统治,提出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同印度相比,刚刚独立的巴基斯坦,不仅自然资源匮乏,资源储备欠缺,经济基础薄弱,而且也没有能支撑起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事能力。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部分地区,最初的政府成员仅有6 人,1 个伊朗人,2 个巴基斯坦人和3 个英国人,政府部门只有几张桌子,连打字机都没有[1]。加上巴基斯坦内部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宗教矛盾,不仅阻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威胁着其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这样的国情使得刚刚独立的巴基斯坦,迫切需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更需要像美国这样有实力的大国支持和援助。
伊斯兰教作为巴基斯坦的国教,其教义对巴基斯坦影响深远,从巴基斯坦对国家的管理到处理对外关系,都不可避免地烙印着伊斯兰印记。从1947年8月宣布独立开始,巴基斯坦的统治者就把伊斯兰教作为国家认同的源泉和使其统治合法化的一种手段[2]。1950年-1951年的2年间,巴基斯坦几乎与每一个伊斯兰国家都签订了友好条约,成为伊斯兰世界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3]。对美国而言,其计划中的中东防御体系,使得自己不得不注重同伊斯兰国家发展积极友好的关系,而当时的巴基斯坦,刚好最适合成为美国通往伊斯兰世界的重要枢纽。
冷战的爆发使得南亚成为美苏两大阵营不可忽略的地区,而印度采取的“不结盟”政策,无形中提高了巴基斯坦在南亚的战略地位,并得到了美国的高度关注,正是这样的背景所使然。1953年,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之后,他继承了杜鲁门的遏制理论。在遏制理论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美国计划在东南亚、南亚建立军事同盟。艾森豪威尔在美国执政时期,巴基斯坦的重要战略地位日渐凸显,将其作为美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也就成了不二选择。正是出于同巴基斯坦发展同盟关系的需要,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竭力推动美巴结盟。杜勒斯认为,巴基斯坦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有巴基斯坦的加盟,不仅能成为对苏联、中国形成军事包围圈中的重要一环,而且还能成为运输石油的一个重要枢纽。
美国正是基于上述考量,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对巴基斯坦给予多方面的援助,特别是加强了对军事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在杜鲁门任命杜勒斯为日本和平条约的谈判代表后,尼赫鲁拒绝参加谈判和签署条约,进一步恶化了美印关系。与之相反,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札夫鲁拉·汉(Zafrullah khan)积极争取亚洲国家支持和平协议,以及在《旧金山条约》签署会议上的积极签署,更是赢得了美国的青睐。
1953年5月,杜勒斯出访中东。在此期间,他对巴基斯坦的考察成为构建中东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杜勒斯在巴基斯坦访问期间,首先面对的是巴基斯坦在之前提出的小麦问题。1952年巴基斯坦遭受严重的旱灾,导致粮食短缺,引起了饥荒,需要美国援助其小麦,帮助其渡过难关。早在1947 年,巴基斯坦曾请求美国给予高额的经济援助以帮助其工农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但当时的美国却显示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但这次巴基斯坦提出援助小麦的要求时,美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美国政府认为,粮食危机可能会导致巴基斯坦国内更大的混乱,如果不出口小麦援助巴基斯坦,不仅会造成双方关系的裂痕,而且可能会促使巴基斯坦转身向苏联求助。美国情报局也建议立即出口小麦给予巴基斯坦援助。从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的态度,可以看到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其实是巴基斯坦战略地位提升的缘故。195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小麦援助法令。这次小麦援助,为美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做好了前期铺垫。
1954 年2 月19 日,在美国的授意下,土耳其与巴基斯坦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土巴两国已经达成协议,准备签订一项军事合作协定。同年5 月,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根据该协定,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装备和技术方面的军事援助,这标志着巴基斯坦与美国结盟的真正开始[4]。
总之,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对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能实现美国战略意图的军事援助[5]。美国与巴基斯坦从而建立起了以军事为基础的同盟关系。
20世纪50年代,虽然美国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军事联盟,但在军事援助的过程中,美巴双方事实上对彼此都不满意。当时的美国认为,巴基斯坦与印度相比,不管是执行经济计划的能力,还是发展经济的潜力都要低得多,对其再多的投入也无法达到美国的目标。特别是美国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援助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对其经济的援助,过多的投入让美国非常不舒心。加上在亚非会议和其他多种场合的中巴领导人会谈中,巴基斯坦一再向中国表明,巴方参加《马尼拉条约》并不是为了反对中国。这个行为让美国认为,巴基斯坦有意向中国示好,从而让美国更加不满[6]。
1959 年,中印两国在拉达克地区发生边境冲突后,美国对印度重新进行了评估,希望印度能对美国的亚洲战略发挥一点作用。艾森豪威尔在访问印度获得成功后,虽然未曾披露双方所谈内容,但艾森豪威尔曾表示“我们不受约束的双方必须相互支持”,并提出在需要时美国可以随时援助印度[7]。美国对印度态度的转变,使得美巴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暴露了出来。
虽然,在此前的条约中,美国承诺如果巴基斯坦遭遇威胁,美国将会保障巴基斯坦的安全。但对美国而言,给予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并不能真正达到美国想要建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在美国的心目中最好的南亚盟友依然是印度,对于巴基斯坦的援助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举措。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的实际援助已经大大超出了美国对其的援助计划,但获得的成果却无法令美国真正满意,因而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越来越成为美国的负担。
中印边界发生摩擦,使得美国与印度的合作又重新燃起希望。肯尼迪政府决定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以对抗中国,但巴基斯坦则害怕本来实力就比自己强大的印度得到美国援助后会更加强大,将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这种局势的改变,进一步加深了美巴关系的裂痕。因此到了20 世纪60 年代,美巴之间的关系就从亲密无间的军事联盟变成了双方互有保留的盟友,美国开始逐渐拉开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距离,转而寻求与印度建立更亲密的关系。美巴双方全新的需求,使得双方在20世纪60年代的对外关系中开始寻找新的合作者。
1958年3月25日,肯尼迪在参议院发表了一篇完整的演讲,主张向印度提供援助。美国从支持巴基斯坦逐步转为大规模地增加对印度的援助,意在让印度与美国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使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6]。1960 年6 月14 日,肯尼迪在参议院宣布:“我们必须要让印度新的五年计划取得成功,这将使她能够与红色中国竞争整个亚洲的经济领导地位。”[8]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之后,美国对南亚政策调整的步伐更大。肯尼迪政府采取了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不同的策略,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印度的好感,并批评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他一直说要帮助印度,这样印度就能领导整个亚洲。1961 年4 月,美国国务院提议,今后两年美国通过世界银行援印俱乐部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援助,支持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6月,援印俱乐部宣布,两年内向印度提供总计22.25 亿美元的援助。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同巴基斯坦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为了减轻自己的援助负担,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借此向印度表明立场。亨利·基辛格后来说:“1961 年政府易手之后,华盛顿对巴基斯坦的兴趣明显冷淡下来,越来越用提供保护的口头保证代替了军用品的供应。”[5]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让美巴关系间的裂痕变得更大。特别是在美国表明了自己的中立态度之后,美巴关系迅速变冷。巴基斯坦总统在此后的多次演讲中表示:“如果将来印度进攻巴基斯坦,那么将不能再依靠美国援助了。”[9]在战争过程中,巴基斯坦没有获得来自美国的帮助,但却得到了来自中国的援手。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中国除了在战略上帮助巴基斯坦,在国际社会上也维护了巴基斯坦的形象,指责印度侵犯巴基斯坦的行为。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对美国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同时为了感谢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帮助,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巴关系在20 世纪60 年代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1972年,巴基斯坦正式退出东南亚条约组织,美巴同盟实际上也就走向了分离,两者关系从亲密走向了破裂。
美巴以军事为基础的结盟,随着时代的演进,由亲密走向分离,最后导致破裂,其间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双方之间的原因,也与国际形势的转变密切关联。
第一,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力量不均衡,导致巴基斯坦缺少与美国平等商谈的实力支撑。美巴同盟的建立不是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平等谈判的结果,而是在美国推动其全球战略的过程中,因为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而做出的选择。对美国而言,巴基斯坦并非美国的第一选择,只是在印度实行“不结盟政策”后,为了增强在南亚的防御区域而做出的选择。而巴基斯坦则需要美国的援助来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国内政治,美国强大的势力可以给予巴基斯坦这样的安全感。但美巴同盟是以美国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巴基斯坦与美国相比,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远远落后。当世界局势发生变化,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进行调整时,巴基斯坦就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它与美国谈判的筹码要少得多。双方势力的不均衡,是导致美巴关系由亲密走向破裂的基础性因素。
第二,美巴同盟建立的目的不同。从美巴关系发展以来,美国与巴基斯坦是怀着各自的目的在特殊时期走到一起的。美国是出于在南亚寻找对抗苏联的盟友,扩大自己的阵营。在印度表明自己“不结盟”态度以后,才将南亚第二大国巴基斯坦纳入自己的防御体系。而巴基斯坦则是为了抵御来自印度的威胁,为了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政权。美国和巴基斯坦在这个特殊时期,因为各自利益的需要而结成了看似亲密,但却非常松散的联盟。随着时间的推进,国际局势的变化,两个国家结盟的目的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双方开始重新思考并寻找新的同盟。因此,当美国重新对印度产生兴趣并进一步确立同盟关系后,其与巴基斯坦产生裂痕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巴基斯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初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外交能力,并同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开始接触并建立外交关系,进一步加大了美巴之间的裂痕。
第三,国际形势的变化。印度较早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印关系比较融洽。但在1959年,中国和印度爆发了边界冲突,两国关系开始交恶。之后,中印两国又发生过数次摩擦,两国关系迅速降温。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想将印度纳入自己的阵营之中。苏联为了将印度拉入己方阵营,开始加大对印度的援助,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所以美国也逐渐开始对印度示好,并企图建立同盟关系。正因为如此,当印巴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态度从积极支持到旁观,这成为美巴关系由亲密走向分裂的导火索。特别是在中印关系交恶后,一直在寻求大国庇护的巴基斯坦将求援的目光转向中国。巴基斯坦的这一转变,更进一步加深了美巴关系的裂痕,最终使美巴关系走向了破裂。
第四,美巴同盟给巴基斯坦外交带来的消极影响。当巴基斯坦选择美国作为盟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其与苏联关系的疏远。1960 年5 月的U-2 飞机事件以及赫鲁晓夫公开威胁巴基斯坦的态度,让巴基斯坦陷入困难境地。除了苏联之外,巴基斯坦与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也开始下滑。在1956 年10 月的中东战争中,巴基斯坦没有支持埃及。此后,埃及对巴基斯坦的态度非常冷漠,甚至拒绝了巴基斯坦总统的访问。当美巴关系亲密的时候,美国的援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巴基斯坦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上的下滑。但美国对巴态度发生转变之后,巴基斯坦的外交开始出现始料未及的危机,因而巴基斯坦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外交方略,为了本国的发展与之前因美国关系而不得不保持距离的一些国家开展外交,美巴关系也就渐行渐远了。
第五,巴基斯坦在南亚的战略地位下降。在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与美国能够结成同盟,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印度的不结盟政策,这个政策使得巴基斯坦在南亚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提高。印度表现出中立态度让美国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巴基斯坦。杜鲁门时期美国就曾表明,巴基斯坦是美国的朋友而非盟友。之后美国国国内也有一种观点:印度是南亚的强国,美国应该设法使它成为盟友,而不是使它对美国怀有敌意。美国大使曾说:“为了援助分成两派而且非常虚弱的8 000 万巴基斯坦人而疏远3.6 亿印度人,这是一个糟糕的算术。”[11]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虽然认识到巴基斯坦当时的战略地位,但也并非对这些观点不屑一顾,只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们认为中东的关键战略利益更为重要。巴基斯坦实力与印度相比还是有所差距,当美苏有机会争取印度的时候,巴基斯坦就会从最优选择中被剔除。
第六,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的减少。由于中印关系的恶化,以及苏联开始对印度进行拉笼,从而使印度成为美苏两国争取的对象,导致巴基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获得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美国开始削减在巴基斯坦的投入。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知道,要想巴基斯坦完美地成为中东防御体系中的一环是有极大困难的,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无法达到美国所设想的军事建设计划。为了维持美巴关系,美国最后不得不同意由军事建设目标来决定军事援助的资金[10]。美国花费了大量资金在巴基斯坦完成军事建设,其后为了维护军事防御体系的有效性,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军费一年比一年高。因此,当巴基斯坦地位下降时,美国削减了对巴援助,转而偏向印度。随着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的减少,而威胁自己的印度却获得了美国更多的援助,自然引起巴基斯坦对美国强烈的不满。
综上所述,美国与巴基斯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关系发展是颇为曲折的。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使得美国要在全球寻求遏制苏联的力量,其全球战略计划使得它必须在南亚寻找一个合作的盟友。印巴之间的敌对纷争也促使贫弱的巴基斯坦需要寻求一个强大的援助力量。美巴双方正是在各自的需求中达成了联盟,但美巴两国对待印度的不同立场,无法让双方真正亲密无间地结合在一起。美巴关系转变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巴基斯坦本国实力的不足,在南亚地区没有与印度抗衡的发展潜力,国际竞争力比不上印度,使得印度成为这一时期影响巴基斯坦战略地位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本国实力的不足也使巴基斯坦无法立刻对美国态度调整做出积极反应,美巴亲密的盟友关系最后走向破裂,也就成了必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