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美育的主阵地,教材则是教学的基本载体。文章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所蕴含的美育资源进行研究,尝试通过对教材中存在的美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效果,实现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兴劳,以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美育资源;效果分析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意见》提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美育、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美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思想道德,使学生在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道德和人格的完善。文章将对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所蕴含的美育资源进行研究,尝试通过对教材中存在的美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美育效果,实现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兴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美育资源的开发
(一)体验教材的形式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将原教材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进行整合,内容更精炼、逻辑更严密、主旨更清晰。新教材的内容由正文与辅文组成,每一单元后面接一个“综合探究”。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直接体现课标的内容要求;辅文主要对正文进行补充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正文的理解;综合探究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哲学与文化》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更加人性化,颜色排版更显美感。单元导读部分以蓝色为主色调,配以图片和文字,既清晰又美观;每课的正文部分是白底黑字,辅文部分是蓝底黑字,这既能让阅读者更为清晰区分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也能有效提高阅读过程中的感觉度和舒适度;单元、课、框、小标题的排版亦是非常得当、文字布局长短相宜。
(二)挖掘教材的内容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将原《生活与哲学》四个单元的内容压缩为六课两个单元,《文化生活》部分是三课一个单元,但不是将原来的“哲学”与“文化”简单地相加、组合,而是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重新整合。哲学和文化之间本身就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哲学塑造着文化的精神,同时提供了观察、分析文化现象的视角和理解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文化凝结着哲学思维的基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思维能力和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哲学的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文化知识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思维之美,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
《哲学与文化》中有许多美的意蕴,但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知识和方法,还不能发现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中的劳动之美、奉献之美;《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中的奋斗美、创造美和制度美等。此外,语文中的诗词、历史中的典故、地理中的美景、美术中的名画、音乐中的歌曲等都被选进了《哲学与文化》,它们都是进行“美育”的有利资源。
(三)感悟教材的特征美
《哲学与文化》教材的编制兼具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为目的,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体现了它的政治性。教材一二单元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哲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很多的启示和思想感悟;第三单元至少在三处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体现了它的思想性。科学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时代性则体现在教材选用的素材大都是最新和最权威且贴近学生实际的,与时俱进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修订既体现教材的严谨性,也赋予了思想政治课教材和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美。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美育资源的运用
(一)教师自身内外美的修炼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教师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提升是教材美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统治地位。”教师的仪表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的语言美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增强说服力;教师的行为美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引领塑造学生的行为。
赞可夫认为:“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感受和体验到生活当中的美,才能在學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教师内在的品质美能够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出示范。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智慧和道德的统一体,是一个不断追求人格完满的人,是一个善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人。教师内在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本人在美的意识的引领下,在遵循美的规律的基础上,在实践美的行为上,主动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行长期反复的自我教育、自我锤炼和自我提高。
(二)教学方法艺术美的渗透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教学方法,只有艺术的教学方法才有无限的魅力”。所以,具有艺术美的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课进行美育资源充分运用的重要手段。
所谓艺术美的教学方法是指按美的规律和人的心理审美特点与审美原则进行教学的方法,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和探究性四个特点。情感性是指整个教学活动围绕议题,以问题为载体,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不断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之中,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情知交融等特征。形象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具体、直观、可感的事物或形象进行教学,它的美具有具体、生动等特征。愉悦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美具有轻松、愉悦等特征。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美具有主动、自由、创新等特征。
(三)教学活动创造美的达成
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美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兴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美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障。
教学活动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的质疑、自我释疑受到教师的鼓励,会让学生不断迸发新的思维、产生新的想法,由衷地体会到创造之美,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最高境界。教师的评价要由单一变为双方互动,即在给学生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反馈;教师的评价标准要由单一变为多元,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审美素养和能力,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还注重过程性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反馈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而且还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美育资源的效果分析
(一)有助于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资源,用美感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依据和根本。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理念,教材的设计和编撰按照一定的教学逻辑进行,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同时承载着一定的教学价值。《哲学与文化》在编撰过程中更加注重逻辑性,具有学科内在的逻辑美,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高中生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因此,需要在原有教材的逻辑上,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资源,结合新课标要求和高考评价体系进行“加工”,再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唤起美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潜在影响力。生动有趣且富有美感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富有艺术美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又可积极地反作用于教学过程,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认同与共鸣,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一些高中生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美育、综合实践能力相对欠缺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具有美育资源,通过教师充满美感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感知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其次,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思想政治课蕴含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最后,教材中美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以美扬善、以美怡情、以美启真,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收美的形象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因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三)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的提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对教材中美育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将其很好地运用教学时,需要具备一些知识和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具备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还需要具备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然后,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好教材的美育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因为美育的因素,政治教师对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有了全新的领悟和体会,在具体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活动互动时,更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魅力,最终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吴闯.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沈阳:辽宁大学,2012.
[3]张建权.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刘建芹.美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
[5]吴玲婷.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美育因素研究[J].课程,2017(6).
作者简介:仲海云,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