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推广:让千手观音“动”起来

2021-01-01 02:10张有力
公民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石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张有力

天下大足,唐风宋韵。自唐代建县伊始,在延续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先贤们将古代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镌刻在大足的山山水水之间,诞生了蜚声中外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是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群。作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与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继敦煌石窟之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大足区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助力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和合理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助推立法 实现依法保护

立法是基础,是保障,是体制层面的设计。1998年,大足石刻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重庆市政府颁布了政府规章《重庆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对加强大足石刻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大足石刻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规章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2013年,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对标对表上位法规定和国家文物保护工作最新政策要求,对《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评估、调整,并由政府规章上升为地方法规,以更有效地保护好大足石刻。

建议得到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副主任沈金强先后率队赴大足区视察调研,对立法保护大足石刻提出明确要求。

经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列入立法规划。

之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联动市文物局、西南政法大学,组织区级有关部门,针对管理体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合理利用等,开展立法调研,把大足石刻保护的好做法和经验、管用的制度和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规定。

2017年3月29日,《条例》经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是重庆市首部针对单个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法规。自此,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有了法律保驾护航。

强化监督 推动《条例》落实

监督是促进,是落实,是执行成果的检验。大足区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对《条例》进行解读,以准确把握《条例》的深刻内涵;以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法》颁布纪念日等为契机,开展系列宣传,营造贯彻实施《条例》的浓厚氛围。

2018年,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和调研组深入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社区和学校,广泛开展《条例》执法检查和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推动《条例》开花结果。大足石刻在《条例》的有力护佑下,在职能部门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正以崭新的形象和姿态拥抱新的时代。

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是国内同类题材造像中艺术成就最高者,有“天下奇观”的赞誉。但时光漫漶、风雨剥蚀,千手观音在漫长的岁月中变得伤痕累累。2008年6月23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开展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并列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修复团队经过8年完成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千手观音再次以金碧辉煌的面容呈现在世人面前。正是有千手观音修复突破性的探索和经验,大足石刻卧佛、小佛湾、圆觉洞等文物修复目前正科学有序、高水平推进。

以大足石刻为中心,涵盖周边区域文化研究的“大足学”学科建设也取得重大進展。大足区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在浙江大学成立校地共建的“大足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的“大足学研究中心”,已招收“大足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成立“四川美术学院大足学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等,在大足石刻科研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技术研讨会、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将大足石刻研究上升到学科与系统的高度。

历时14年,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大足石刻全集》正式出版,专门学术刊物《大足学刊》创刊,90余部著作,940余篇学术论文,极大地促进了“大足学”向纵深发展。

建言献策 助力传承利用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汇聚人民智慧和力量。大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坚持把大足石刻合理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审议的重要内容,抓大事议大事。

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近三年来,86件代表建议、203条具体意见,助推了大足石刻教育功能的拓展和文化旅游方面的合理利用。

传统历史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大足石刻将外来的佛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完成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她所凝聚的中华民族忠孝、诚信、仁爱、礼义、廉耻的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

区政府在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人大代表的建议时,把大足石刻中蕴含的“慈、孝、善、义、廉”等优秀文化,植入城市建设,嵌入美丽乡村,努力让游客到达大足就能感受到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石刻之乡的浓浓氛围。区政府依托大足石刻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及10多家高校教学基地的优势,开展广泛合作、共建共享,打造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干部孝廉文化教育基地。

在2020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提交的《关于把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的建议》,得到教育部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大足石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首次被列入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这对于深化青少年对中国石窟艺术、唐宋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是为了文化遗产的利用,活化文化遗产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委发展思路,积极助力全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上档升级、文物资源全面盘活、智慧景区提效增质。

提档升级后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由原有的230亩扩大到1100亩,集各类文物资源、陈列展示、综合服务于一体,通过游客服务区、文物展陈区、民俗体验区、石刻参观区和宗教祈福区5个功能区的划分,提升了景区品质,大足石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增长。“2018《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文化景区”荣誉的获得,更让大足石刻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当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区人大常委会正以“石刻为魂,厚植底蕴,五山联动,城景融合,山水共生、醉美乡村”为目标,着力助推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任重道远。“今后,大足区将与世界遗产地人大常委会加强交流互鉴,共享助推经验,以科学理念助力文物事业既‘守得住’,也‘活起来’,更‘开口说话’,为世界遗产的保护研究利用贡献更多人大力量。”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猜你喜欢
石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不经授权人大常委会主任能代表人大常委会吗?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提法欠妥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