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路径重构

2020-12-31 07:26李娟娟吴丹颖樊蓉左璜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偶像价值观青少年

李娟娟 吴丹颖 樊蓉 左璜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研究表明,“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初中生偶像选择情况的调研发现,初中生偶像选择的信息来源多元,价值取向呈现多元与趋同化的特点,偶像选择的主体意识强烈,并深层次地影响其价值观的发展。未来,重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需要打造身边偶像,优化价值观教育环境;尊重其偶像选择,强化价值观主体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其价值观选择能力。

关 键 词  价值观教育;偶像选择;偶像崇拜;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12-00-05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价值观市场”得以开放,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主流价值观面对冲击的同时,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则存在单一化、刻板化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数码土著与数码移民之间的文化代沟在加剧,导致我们对受教育者的真实价值观取向知之甚少。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偶像的影响非常大。然而,审视当下的青少年,其价值观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已经演绎为“偶像”,即偶像崇拜成为了影响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深入调研当代初中生的偶像选择状况,以期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另类表征:偶像崇拜

许多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现象。正如德国文化学者洛文塔尔在《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中所提到的,“植根于學生时代的对某种社会声望的追求会不断地驱使他去寻求生活中的更高价值,特别是去寻求更加完满的知识[1]。”在“大众偶像的胜利”一章中,洛文塔尔从职业特点出发,将偶像分成“生产型偶像”与“消费型偶像”。前者指工业、商业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他们来自生产性生活中。后者主要与大众消费、休闲娱乐有关,其代表为明星偶像,包括娱乐明星、网络红人等。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们的青少年已经能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接触各种“生产型偶像”与“消费型偶像”,并开启了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否会给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其实未必。所谓偶像崇拜,是指个人对所钦佩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实质是个人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化发展上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并加以崇拜和模仿[2]。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班杜拉提出了人的社会性学习包括“直接的观察学习”“间接的观察学习”与“创造性的观察学习”三类,其分别对应“简单的行为模仿”“理念与原则的认同”与“特点的融会贯通”三个特点。一方面,偶像作为学习对象,青少年能通过观察偶像的行为、理解偶像的价值取向、思考偶像的人格特质,促进自身知、情、意、行的成长。另一方面,偶像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对偶像的行为模仿与情感价值认同中,青少年习得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社交技巧和能力。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自我的阶段,外部世界会影响其认知与成长,因而“偶像”作为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具有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

显然,偶像崇拜可以指向价值观学习,是青少年发展的一种有效路径。当然,无可否认的是,相对于传统的价值观学习,偶像崇拜的“浪漫化、理想化、绝对化”特点更加显著。研究发现,由于青少年对所崇拜对象的社会认知取向不同,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偶像崇拜现象:“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以及“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3]。前者过多关注偶像的外表,非理性的因素较大,可能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消极影响;而“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则更多关注所崇拜对象的内涵特质、精神品质,促进青少年自我成长。因此,“理性”的、以正确社会价值观引领的“偶像崇拜”,就是当代我们应该努力倡导的“价值观学习”。

二、青少年偶像选择的基本特征:倾听孩子的心声

为了更好地开展“价值观教育”,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把握当代青少年偶像选择的现状和特征。为此,本研究制定了“初中生偶像选择调查问卷”,经随机抽样,在广州市内选取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733份,回收问卷1733份。问卷从“偶像选择”“偶像力量”“偶像来源”与“偶像形成”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少年偶像选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偶像选择:价值取向的多元与趋同化

青少年选择的偶像类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偶像选择有多元化特点。从治国理政的政治领袖、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到青春靓丽的明星、勤恳敬业的教师与身边的同学,都是青少年崇敬与学习的偶像。在被调查的1733名初中生中,除了问卷所提供的“教师”“医护人员”“科学家”“明星”等职业,被调查者还填写了“视频主播”“电竞选手”“网文作家”以及“虚拟人物”等偶像对象(见图1)。可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受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接触的人物越发丰富。在网络媒体与现实生活中,信息以各种形式不断传播,于青少年群体之间流行、演化,影响其价值观形成。在偶像选择方面,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基本趋势之上,青少年的偶像选择也趋于某种程度的“同”,即偶像选择的趋同化。数据显示,青少年偶像选择的前三类集中在“学生”“明星”“医护人员”,分别占比21.5%、17.5%、15.2%。偶像是青少年基于现实生活所进行的有意识的选择,青少年所处环境与成长阶段的相似导致其对偶像的看法与选择趋同。由此可见,在共同的生活背景、相似的价值观念与相当的年龄中,朋辈或同伴的示范作用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其次,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媒体的发达也强化了明星偶像在青少年中的力量,明星身上的现代特质与时尚魅力吸引着当代青少年;再者,在抗击疫情中,众多医护人员、英雄人物让青少年感受到了无私与奉献的精神,令其尊重与钦佩。

(二)尊重偶像选择,强化价值观主体意识

调查显示,青少年对自身的发展与偶像的特点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偶像选择中体现出明显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因而,在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要关注青少年的主体发展,尊重青少年的偶像选择,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作为偶像选择的主体,青少年的偶像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其对人物的认识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基于此,教育者要以平常心看待偶像,避免树立偶像高大完美的形象,勿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要了解青少年偶像选择的心理动机,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品质形成与发展,尊重其偶像选择,注意从青少年的经历、感受、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在价值观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中寻找平衡。

在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要从学生的视野看问题,大胆以学生自己选择的偶像为基础,根据其发展需求选择偶像人物,引导青少年客观、理智地看待偶像,促进自身的能力发展与自信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控制青少年偶像选择的对象与路径,而在于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客观地看待明星偶像、朋辈偶像等,避免沉迷于偶像的光环效应或同辈的盲目跟风。学校可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偶像,理性看待自己的偶像,批判性地接受自己的偶像,以及采取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三)提升媒介素养,养成价值观选择能力

当代青少年是在网络媒体发达的时期成长起来的,网络媒体的流动易变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学习与价值取向丰富多变。“泛偶像”时代,资本逻辑推动下的利益集团利用网络媒体,推出理想化的人格符号,在迎合青少年喜好的基础上影响其心理、审美、价值观与行为,以获取利益[8]。同时,青少年缺少信息辨别能力与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蛊惑,迷失方向。基于此,需要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正面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

面对日益更新的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在偶像选择过程中,首要的是自身的成长。作为教育者,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避免盲目崇拜,用正确的方法以及合理的态度看待偶像;二要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立足时代,关注偶像的人格特质,认同、尊重传统的偶像形象,建立“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认同与依恋”;三要注重青少年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教育,对新兴偶像的过多关注容易导致青少年忽视国家事务的学习与关注,造成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

其次,要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主,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互动性强,且由于环境的多样与复杂,网络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部分存在缺乏监管的问题,这一现象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在日常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媒体尋找资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接受媒体信息时,有质疑、判断与选择的意识,避免对网络信息的全盘接受。

新时代,我们需要真正深入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其价值观形成的深层机制。理解青少年的价值观话语体系,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偶像崇拜,进而开启新的价值观教育视野,实现有效的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利奥·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M].甘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5.

[2]邱奋,陈佳琦,等.偶像崇拜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8):159-160.

[3]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07):3-5.

[4]吕红.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价值哲学[J].巢湖学院学报,2006(02):18-21.

[5]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三)——偶像崇拜的代际差异[J].青年研究,2007(05):1-8.

[6][7]杨婷.榜样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93,125.

[8]岳彩."泛偶像"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与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02):13-17.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偶像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大众偶像
Task 4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偶像效应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