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MFA研究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抗增殖活性与分子设计

2020-12-31 01:16秦正龙冯长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硫醚三唑衍生物

冯 惠,秦正龙,李 靖,冯长君

(1. 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 徐州 221018;2.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中国 徐州 221116)

因拓扑异构酶既是抗菌作用靶标,也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由此可通过结构修饰将以喹啉-4-酮-3-羧酸为优势药效团的氟喹诺酮药物的抗菌活性转化为抗肿瘤活性[1,2]。值得关注的是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II)可能是一些杂环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靶点,而该靶点也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3]。胡国强等[4,5]发现氟喹诺酮中C-3羧基并非是抗肿瘤活性所必要的药效团,被其等排体如酰腙、唑杂环等替代可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因此,谢玉锁等[6]利用药效团拼合原理,用均三唑杂环作为抗菌培氟沙星(Pefloxacin)C-3羧基的等排体,并引入缩氨基硫脲,成功合成24个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他们采用MTT法测定上述化合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的体外抗增殖活性(IC50),其半数抑制浓度明显低于前体药培氟沙星。冯惠等[7]采用半经验计算法 MOPAC-AM1研究15种氟喹诺酮均三唑稠杂环类衍生物( FQTHs)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良好的拟合性。赵晓辉等[8]釆用 Sybyl-X 2.0软件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研究12种氟喹诺酮(FQs)同系物光降解半衰期(t1/2),预测能力令人满意。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培氟沙星(Pefloxacin)同系物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研究[9-12]的报道。

徐光宪曾称定量结构-活性相关为21世纪化学的4个“世纪难题”之一,因它涉及化学的根本问题。QSAR是基于数理及统计方法研究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定量关系的学科,已在预测化合物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方面成为化学、医药、环境等学科的热门领域。目前,QSAR主要分为二维(2D)和三维(3D)两类[13]。后者由于引入分子结构的三维构象信息,通常能够获得质量更佳的QSAR模型。在3D-QSAR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是1988年Crameretal提出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14-21]。本文基于CoMFA方法建立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体外抗增殖活性(pIC)[6]的3D-QSAR模型,以揭示影响pIC的分子结构因素,探讨抑制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作用的微观机理。

1 数据来源

24种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的分子基本结构[6]见图1,其中取代基R和X见表1。在表1中的“IC50”是上述化合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的半数抑制浓度,其单位为μmol·L-1。

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自由能变(ΔG)与体系平衡浓度为对数关系。故令:

pIC= -lg[IC50/(mol·L-1)]。

(1)

它们的pIC数据见表1。

2 建模方法

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体外抗增殖活性[6]的3D-QSAR模型,采用Tripos公司Sybyl-x2.1.1药物分子模拟软件予以建立。

2.1 化合物分子药效构象的确定及分子叠合

使用Sketch molecule模块构建24个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分子[6]和新设计3个分子的初始三维结构;对上述分子进行分子力学能量优化的程序为Minimize模块,以获得它们能量最低构象,即药效构象(亦称生物活性构象),用于分子叠合。

图2 训练集(a)、测试集(b)的叠合图 Fig. 2 The plots of all the aligned molecules in training set(a) and test set(b)

随机抽取第3,9,16,22及23号分子以及新设计的3个分子(25~27号分子)为测试集(Test set),余下20个分子作为训练集(Training set)。在Align database中采用原子契合的公共骨架叠合方式,其公共骨架为样本中生物活性最强的分子(即模板分子)所提供。该叠合方式能够尽量使分子间相互重叠时取向相同,叠合误差最小。Align database模块以对L1210细胞体外抗增殖活性最强的22号分子提供叠合的公共骨架,Align database模块给出的训练集、测试集叠合图见图2,图中显示各个分子间密切叠合。

表1 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分子结构与抗增殖活性(pIC)

2.2 CoMFA模型的建立

采用CoMFA计算训练集中每个叠合分子周围所有网格点上的立体场(Steric,St)及静电场(Electrostatic,El)的场能值。以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体外抗增殖活性pIC为因变量,场能值为自变量,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进行建模。一是以交叉验证系数Rcv2衡量模型的预测能力,要求模型Rcv2>0.5,其可信度优于95%,统计意义十分显著[22];二是进行回归分析,即以最佳主成分数N建立非交叉QSAR模型,获得相关系数R2、统计方差比F、估计标准误差SD;最后通过View CoMFA模块呈现三维等势图,以直观反映立体场和静电场对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pIC的贡献。

3 结果与讨论

3.1 pIC的CoMFA模型

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体外抗增殖活性pIC的3D-QSAR模型见表2。

表2 训练集pIC的CoMFA模型

模型质量检验如下:

(1)交叉验证部分:Rcv2>0.5,表明模型的或然性很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与稳健性。

(2)非交叉验证部分:①判定系数检验:具有良好拟合性的QSAR模型,其R2≥0.80[23]。R2=0.926>0.8,显示良好的相关性。由于判定系数R2又称为削减误差比例,说明该模型包含了影响pIC的92.6%以上因素,未被揭示的因素所占份额不足7.4%,因此可用于pIC的估算与预测。②显著性检验:在95%显著水平下,训练集CoMFA模型的F临界值为:F0.05(4,15) =3.06。所建模型的F是其15倍之多,表明模型规定的因果关系显著,有95%以上的可信度。

(3)外部预测能力:利用训练集的3D-QSAR模型对测试集中分子的pIC进行预测,以检验其外部预测能力。由表1可见,对pIC预测的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仅为0.139,与相应实验值非常吻合,显示很好的外部预测能力。

3.2 CoMFA等势图

CoMFA模型的三维等势图分为立体作用分布图和静电作用分布图。

图3 CoMFA模型的立体场(a)与静电场(b)等势图Fig. 3 CoMFA contour maps (a) steric field; (b) electrostatic field

以化合物22为模板分子的pIC的三维立体场等势图见图3(a)(彩图见封三)。在缩氨基硫脲部位有2个绿色区域,该区域引入体积较大的取代基有助于提高化合物的抗增殖活性。因此,1~12号化合物没有缩氨基硫脲部分,其抗增殖活性都弱于相应13~24化合物。另外,在苯环的3,4-位之间(偏4-位)有个黄色区域,该区域引入体积小的基团会使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增强。例如6和18号化合物的3,4-位基团为—OCH2—,7和19号化合物的3,4-位为MeO—,它们的体积均比2~5及14~17号化合物的取代基大,因此,化合物6,7,18及19的抗增殖活性较弱。

以化合物22为模板分子的pIC的三维静电场等势图见图3(b)。在缩氨基硫脲部位有个靠近氨基中氢原子较大的蓝色区域,在此区域引入正电性基团利于生物活性增强。后12个化合物具有缩氨基硫脲,因此,它们的抗增殖活性都强于(相应)前12个化合物。在苯环的4-位有个红色区域(忽略较远处的一个小红色区域),此区域引入负电性取代基有助于增强化合物的抗增殖活性。例如4-位上氟原子是最强的负电性基团,故10号在前12个化合物中、22号在后12个化合物均有最强的抗增殖活性。尚需指出,12号和24号化合物中苯环的4-位为硝基(—NO2),虽然—NO2中存在2个电负性仅次于氟原子的氧原子,但其抗增殖活性均为前12和后12中最弱(4.246与4.629)。因这2个负电性氧原子均部分处于红色区域,而正电性的氮原子(其电负性低于氧原子)却处于红色区域,导致抗增殖活性急剧下降。

表2给出立体场和静电场对pIC的贡献分别为72.8%和27.2%,显示取代基的立体作用2.6倍于静电作用。立体场通常含有疏水作用和空间位阻,库仑力、氢键及配位归于静电场。因此,影响pIC主要取决于取代基的疏水作用和空间位阻,其次是与靶标形成库仑力、氢键及配位作用。

3.3 分子设计

由3.2分析可知,在苯环的4-位上引入小体积的负电性基团,能够增加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体外抗增殖活性pIC。据此设计3个化合物(见表1中第25~27号化合物),CoMFA模型给出的pIC预测值为5.224~5.332,均优于22号分子预测值(5.130)。

4 结论

(1)基于CoMFA建立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体外抗增殖活性的3D-QSAR模型:Rcv2=0.659,R2=0.926,F=47.21,显示优良的鲁棒性、拟合性和预测能力。

(2)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对pIC的贡献分别为72.8%和27.2%,显示立体作用近3倍于静电作用。

(3) CoMFA模型三维等势图显示在苯环的4-位上引入小体积的负电性基团,使培氟沙星均三唑硫醚衍生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的体外抗增殖活性增强。据此设计的3个化合物,显示较大的pIC预测值,有待生物医学实验确认。

猜你喜欢
硫醚三唑衍生物
H2O2 氧化硫醚制备砜的研究进展
感官气相色谱对水中不同化合物嗅味特征的同步测定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20%三唑锡悬浮剂防治苹果红蜘蛛效果试验
新型杀螨剂β-酮腈衍生物及其开发
含四(3,5-二硝基-1,2,4-三唑基)硼酸肼推进剂的能量特性计算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高山根韭菜挥发性风味物质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链接
三唑类富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海风有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