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斌 谢东旭 丁德孝 张辛欣
(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 长沙 41008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夜间消费的转型升级,湖南城市夜间旅游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方面,城市夜间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众多文化旅游产业,能够拉动生产、消费和就业,不仅能推动城市夜经济的繁荣,更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夜间的时间特性,城市夜间旅游主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载体,人文性是城市夜间旅游的首要特点[1],可见,城市夜间旅游与文旅融合息息相关。有鉴于此,从文旅融合视角思考城市夜间旅游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能够有效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优化旅游的时间结构,从而增加城市旅游产品的总量,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2],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安排自身的旅游活动,也能够让游客在夜间感受到不同于传统日间旅游的独特文化体验。城市夜间旅游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从灯光照亮的街区到色彩装扮的建筑,再到夜间欣赏的风光,这些街区、建筑、风光是城市的文化景观,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含义,有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
城市夜间旅游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其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相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传统的夜间旅游项目注入文化活力,并催生出新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拉动生产和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夜间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更能够推动城市餐饮业、购物业、娱乐业等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城市夜间经济的繁荣。
城市夜间旅游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广阔的夜间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有利于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居民幸福感。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和提升,正是湖南省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之一,有利于帮助湖南省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推动湖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在新时代打造湖南文化新高地。
首先,湖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夜间旅游的良好基础。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有伟人故里韶山、第一师范、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有土家服饰、瑶族婚俗等表现民族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俗风情;还有岳阳楼、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3]其次,湖南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客源广阔。据统计,2018年湖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居全国前列,2019年1—9月,湖南旅游市场已接待国内外游客59 457万人次,同比上涨10.27 %,旅游总收入达6 721亿元,同比增长15.97%,各市州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也呈上升趋势。最后,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的省份,拥有长沙、岳阳和凤凰三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张家界市、湘潭市、常德市和衡阳市进入了中国地级市百强的行列,各地市州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拥有较好的发展城市夜间旅游的外部环境。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夜间旅游也受到进一步的重视,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基于此,2019年9月7日,湖南设立首个“夜经济”服务机构——长沙市天心区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并由一位区委常委挂帅,两位副区长和一位区政协副主席担任副职,33家区直部门为成员单位。[4]11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2019年文化与旅游消费工作推进会暨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培训班,雒树刚部长再次强调文旅融合以及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5]由此可见,湖南省城市夜间旅游发展已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支持。
结合已有研究和现实情况[6],湖南城市夜间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类型。
第一,表演型开发模式:以观看景区表演为主,通过特定的舞台空间(室外实景或者室内布景)打造特定的环境氛围,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为游客提供极具观赏性的旅游产品,但游客参与性比较弱。如张家界的《魅力湘西》、湘潭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和凤凰古城的《边城》实景演出。第二,观赏型开发模式:以夜色下的城市景观或旅游景观为卖点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以静态的城市景观或旅游景观为主,辅以夜间的灯光,通过让游客欣赏夜色下的旅游景观,获得一种与白天完全不同的感受。如岳麓山夜游、橘子洲夜游以及重大节假日的橘子洲烟火表演。第三,参与型开发模式:以参与到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为主要形式,强调游客的亲身体验。如太平街、坡子街夜游,黄兴路步行街夜购以及解放西一条街的夜间休闲。第四,综合性开发模式:结合以上三种模式,推出专门设计的夜间旅游线路以吸引游客,与白天的旅游产品不同。如长沙夜间都市风情游、凤凰古城夜景游以及芙蓉古镇夜间游。
通过湖南城市夜间旅游的实际调查发现,湖南城市夜间旅游创新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夜间旅游的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提升,尚未明确和落实关于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缺乏对城市夜间旅游的宣传和支持。其次,城市夜间旅游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交通通达性、夜游治安环境以及夜间旅游的环境氛围有待提升。如夜间交通供给不足,长沙地铁夜间运营结束时间在23:00,也尚未开通一条24小时运营的公交线路,而诸如成都等成熟旅游城市已经开通了多条24小时公交线路。最后,在湖南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品缺乏湖湘文化特色、游客文化互动性不强以及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强方面。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在发展城市夜间旅游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使二者共同发展、共生发展、融合发展。其次,统筹制定鼓励城市夜间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框架,降低城市夜间旅游的准入门槛,在项目规划、招商引资以及土地使用方面给予扶持,推动城市夜间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新业态的产生。再次,政府要积极建立城市夜间旅游推进机制,设立市、区和街道三级夜间旅游负责人(如设立长沙市天心区夜间经济服务中心,由副区长带头负责),积极策划系列促销活动(如常德市举办2019年湖南省阳光娱乐节暨常德夜游消费季),还要发挥湖南省旅游协会的作用,鼓励相关协会推进夜间旅游的发展,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推动湖南城市夜间旅游创新发展,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把握发展的方向。首先,要将文旅融合的理念融入湖南省的城市夜间旅游规划之中,以规划为本,引导城市夜间旅游发展,是行之有效的长期发展模式[7]。其次,湖南城市夜间旅游规划要抓重点、串街线、联片区,推动“点、线、面”三个层面的融合发展,以长沙为例,可通过太平老街、坡子街、黄兴路步行街以及解放西一条街四个点,串联成夜间都市休闲旅游的路线,最后组合成“娱乐长沙都市休闲区”;通过橘子洲夜游、湘江夜游船和湘江两岸夜间风光带三个点,串联成夜间湘江风光旅游线路,组合成“浪漫长沙湘江观光区”;通过夜爬岳麓山、夜访岳麓书院以及岳麓山下大学城三个点,串联成夜间岳麓文化旅游线路,组合成“人文长沙岳麓养心区”。再次,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让游客和当地居民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所以规划一定要兼顾旅游者的夜游需求和城市居民的夜间休闲需要,促进夜间旅游良性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夜间旅游已经成为广大游客旅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国夜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湖南省内有代表性的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的供给相对较少。因此,湖南省各地市州,要注重丰富和完善自身城市夜间旅游的市场供给,以满足与日俱增的城市夜间旅游需求。一方面,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湖南省城市夜间旅游的“必看”“必玩”“必吃”“必买”等“必+”系列产品[8],丰富夜游产品供给。如长沙的超级文和友龙虾馆、茶颜悦色奶茶已经成为游客来长沙的“必+”产品;另一方面,要善于细分市场,据统计城市夜间旅游60%以上是80后和90后,要根据年轻人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旅游产品,打造夜间旅游“文化IP”和“热门打卡地”,进一步吸引年轻人;还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安排不同消费层次的活动,策划组织一批具有“湘味”的戏曲、电影、相声和音乐等主题鲜明的夜间文化旅游活动,完善夜游市场供给,保障城市夜间旅游的繁荣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夜间旅游供给不断增多,游客的旅游经历也日渐丰富,对夜游产品的诉求自然会不断提高。文化、创意、技术是做好夜游的“三驾马车”,夜间照明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文化是城市夜间旅游的灵魂[9]。随着全国各地夜间旅游的兴盛,湖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发展城市夜间旅游的弄潮儿,关键在于结合自身特有地域习惯和文化氛围推动夜间旅游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一方面要体现在为夜间旅游产品融入文化元素,提升产品的文化艺术含量上。湖南城市夜间旅游产品创作要从历史、地域、民俗方面去考虑,对湖南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情、人文风俗等方面进行深入钻研,最后以一种纯正的湖湘文化旅游产品向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生动的湖南故事。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运用科学技术,如无人机、VR虚拟现实技术、5G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上。技术是城市夜间旅游的引擎,科学技术在声音、光电和通讯方面的助力,让城市夜间旅游产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橘子洲头夜游作为湖南夜间旅游的名片,整体的灯光设计应充分融合代表了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蓝色、伟人故里青年奋进的红色、青年毛泽东像光辉的黄色、湘江水柔美的绿色等要素,营造出既有地域文化特征又充满意境的空间氛围。
湖南城市夜间旅游发展需要特色产品、湖湘品牌的引领。首先,要整合湖南省文化旅游资源。湖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湘北、湘西、湘南以及长株潭地区各具特色,湘西主打民族风情夜间演艺、湘北依托洞庭山水夜游观光、长株潭突出伟人故里夜间游学、湘南凭借南岳衡山夜爬朝拜,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地区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的湖南城市夜间旅游空间格局。其次,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是外地游客入湘的第一站,要在长沙打造夜游国际品牌,依托岳麓山、橘子洲和湘江的实景,结合湖湘文化打造夜间橘子洲舞台,表演大型舞台实景剧,用独具湖湘文化魅力的灯光、音乐、真人演绎尽显文旅特色,引人入胜。再次,要打造独具湖南特色的夜间文化旅游产品,塑造类似于超级文和友龙虾馆、茶颜悦色网红奶茶的湖南夜间旅游IP,用文化吸引各地游客,推动湖南城市夜间旅游产品走向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
城市夜间旅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城市夜间环境,夜间旅游相较于白天的旅行活动更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为游客提供没有后顾之忧的城市夜间旅游体验。一方面,要促进夜景亮化、美化工程的升级改造,完善夜间旅游标识系统、休闲设施、公共WiFi及5G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增设道路限行停放车位、加强出租车和网约车以及旅游车的高峰调配,优化城市夜间旅游环境。另一方面,湖南省要加强城市夜间旅游的安全治安管理,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夜色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工商部门更要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欺客宰客的现象发生,为湖南省的城市夜间旅游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10]
随着湖南各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夜间旅游在许多省内城市都已经迅速发展起来,所带来的各种消费形式也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旅融合能够推动城市夜间旅游发展,城市夜间旅游反过来能够助力文旅融合,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湖南省城市夜间旅游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文化融入、科技运用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城市夜间旅游的分析,提出相关的策略,希望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助力湖南城市夜间旅游的创新发展,并为我国城市夜间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寻找到适合我国的城市夜间旅游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