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族服装元素中的文化体现

2020-12-31 20:37:34吕明泽
山东纺织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装面料满族服饰

杨 远,曾 慧,吕明泽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1 引言

满族服装在清代得到极大发展,清代服装形制既展现出极强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制度,又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其中在色彩、面料、图案等方面最具代表性。例如,按照清代服饰制度的规定,黄色和龙凤图案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因此,研究满族服装元素对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2 满族服装色彩中的审美情趣

满族服装色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服装的颜色,清代服装的色彩中既有汉族服装色彩,也融合了其它少数民族服装颜色,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了满族服装色彩,使其更加丰富绚烂。八旗制度中黄、白、红、蓝四种旗色是满族服饰色彩重要的构成元素。

2.1 满族服装色彩中的黄色情结

满族服装中的黄色是皇室贵族的专用色。汉族文化对满族服装色彩影响深远,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借鉴虽有选择性,但清代仍然沿用了汉族服装文化中象征皇权的黄色作为皇室专用色。清代统治者入关之后便对服饰色彩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划分,例如鹅黄、松鼠灰等只用于贵族的服饰。

2.2 满族服装色彩中的尚白特点

满族人民喜爱白色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满族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是长白山、黑龙江一带。每到冬季,整片山林便被大雪覆盖,白色的服装起到保护色作用,可以让他们在狩猎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猎物发现,因此满族人民形成了尚白的习俗。

2.3 满族服装色彩中的红色元素

满族统治者有祭祀祖先和天地的习俗,当帝王穿着红色朝服祭祀,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时,表现出的不仅是帝王身份的象征,更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红色从古至今都蕴涵着喜庆、吉祥、幸福的含义,不仅汉族人民常在喜庆场合穿着红色服装,满族人对红色也十分热爱,在婚礼、节日甚至日常生活中也爱穿着红色服装。因而红色在满汉文化习俗中体现出交融重合的特点。

2.4 满族服装色彩中对蓝色的偏爱

蓝色是清代服装中最常见的色彩。清朝建立前,满族人民喜爱使用一种被称作“毛青布”的深青色土布制作衣服。清朝建立后,随着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褂的颜色规定逐渐明晰,无论是等级高的礼服褂还是次级的吉服褂、常服褂、补服褂,颜色均以石青为主,而在朝服、袍服的颜色规定中表示除了黄色为皇族专用,其余人都以使用青色或蓝色为主,这种用色体制一直沿续到清末[1]。由此可见,蓝色在清代服装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彰显了满族的传统习俗。

3 不同时期满族服装面料的艺术特点

3.1 肃慎时期的服装面料特点

肃慎时期的服装面料主要是以兽皮为主。肃慎时期处于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捕鱼、狩猎、饲养禽畜为主。肃慎人通过狩猎、驯养动物而获得大量的兽皮,其中猪皮为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后期的肃慎人已掌握最初的手工纺织技术,可以将毛纺成线,织成布[2]。

3.2 挹娄时期的服装面料特点

挹娄时期服装材料除了兽皮,也开始使用麻布面料。挹娄人是对汉、三国和晋时期满族先人的称谓,那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仍然以狩猎、捕鱼为主,但狩猎工具和狩猎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挹娄人的饲养业也较为发达,还掌握了种植和利用苎麻的技术。挹娄时期毛纺织技术日益进步,开始掌握了植物纤维纺织成布的技术,制作出的服装受到中原地区人们的喜爱。

3.3 勿吉时期的服装面料特点

勿吉时期麻布成为女性服装的主要面料。这个时期,由于以家庭为主的纺织业开始兴起,勿吉人在服装面料的应用上又有新的进步和发展,利用植物纤维纺织成布的技术更加成熟,妇女的服装面料也由当初的兽皮转逐渐转为麻布面料,但男子的服装面料仍然以传统的兽皮为主。

3.4 靺鞨时期的服装面料特点

靺鞨时期开始出现丝织品面料。靺鞨时期,纺织业空前繁荣,纺织技术得到进一步细化,家庭手工操作的麻布制作技术也日益成熟,服装原料由最初的毛皮、麻,发展到了毛、柞蚕丝等,这个时期盛产细布、轴布等。丝织品的产量虽然不大,但是品种很多,主要靠官方经营的作坊生产,供应宫廷、贵族等[3]。

3.5 女真时期的服装面料特点

女真时期的服装面料可分为两类:辽女真时期的服装面料和金女真时期的服装面料。辽女真时期沿袭了前人的习俗,仍采用毛皮、麻布作为服装的主要材料,并通过布的粗细来区分身份贵贱。金女真人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服饰等方面都得到较快发展。天气炎热时,普通人穿着粗布制成的服装,富贵阶层多穿着丝绸、棉绢、细布制成的服装。由于所处地区冬季寒冷,无论尊卑,人们都穿着皮毛制成服装,普通人多用饲养的动物皮毛,如猪皮、羊皮等,富贵阶层常用貂皮、狐狸皮等。

3.6 满洲时期的服装面料特点

满洲时期面料种类丰富,与汉族服饰无异。满洲早期,女真仍然以捕鱼、狩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建州地区没有蚕桑,也不种植棉花,纺织业仍然以麻布为主。女真高档纺织品主要通过朝贡、马市获得。后努尔哈赤在统治区内大力发展纺织业,饲养桑蚕,种植棉花,奖赏制造丝绸的汉族人,纺织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丰富了满族的服装面料种类,为皇室贵族的服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4 满族服装图案中的文化内涵

清代服装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它在沿袭前朝服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装形制,因此清代服装形制在中国服装史上最为严苛、繁杂,它是封建王朝服饰制度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服装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代服饰图案装饰性很高,既承袭了满族的文化特色,又吸收了汉族以及周边其他少数民族服装图案的精华,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清代满族服装图案中蕴含着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折射出整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清代满族服装图案特点是“形”与“意”的融合,构筑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

4.1 清代宫廷服装图案

清代宫廷服装图案可以直观区分身份的尊卑,在宫廷服装图案中,龙纹最为高贵,为帝王服饰的专用图案,是皇权的象征。清代龙袍上的龙纹设计巧妙,龙袍上共有九条龙,但从任一个方向只能看到五条龙,暗含着“九五之尊”之意。

清朝宫廷服装图案中不仅沿用了龙纹,也沿用了象征帝王权威与智慧的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在乾隆时期形成定制,并沿用至清末。慈禧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穿“十二章纹”纹样服装的女性。

清朝最能体现等级尊卑的服装是补服。皇室直系所用的补子图案为龙纹,通过不同颜色和数量的龙纹来区分不同的身份;文官的补子图案是各种飞禽,以仙鹤为贵,寓意洁身自好、廉洁高贵;武官的补服图案是各种走兽,以狮虎为尊,寓意勇猛威武、所向披靡。

清朝宫廷服装图案反映出社会的等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满族的社会意识形态。

4.2 清代满族民间服装图案

由于清代服饰形制森严,对服装图案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民间服装图案都十分简单。男子服装中多使用植物纹样作为装饰,女子服装多用花卉作为装饰图案。民间服装图案具有美好的寓意,表现出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5 结语

满族的服装元素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手工艺发展历程及服饰形制特点,彰显了满族的文化习俗,极具历史价值。将满族服装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对于传承和推广满族服装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服装面料满族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紧身衣服装面料与版型设计的匹配应用方法初探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乐府新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智能LED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方法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20
摩擦条件对服装面料沾污性能的影响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