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妍
(西安欧亚学院 物流贸易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使快递物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4-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从全年100亿件发展至600亿件,占据全球包裹总量的一半以上[1]。快递业的迅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也不容忽视。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快递业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现阶段快递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层面,2014年以来,“快递”连续6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了“推广绿色快递包装”内容,行业政策频繁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快递服务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快递暂行条例》等政策法规,从政策层面对快递污染治理进行规范。
从快递企业发展动向来看,随着国家邮政局2019年年初提出的“9571”工程的推进,快递企业在“绿色物流”方面不断努力。顺丰推出循环箱,苏宁于2019年7月试运营“绿色灯塔回收站”,“四通一达”推广电子化面单,京东“青流计划”,通过胶带瘦身、包装重复利用、“可降解”包装袋、建立回收体系等方式,推动快递绿色可持续发展。运输、配送环节,多采用电动三轮车、小轻卡、微型车进行运输配送,整体效率偏低。
就“人”而言,快递物流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门门槛低,工作者总体素质较低[2]。快递物流行业属于典型的多劳多得型工作,一贯以“一线从业者福利最优”出名的京东,也降低了快递物流从业者的基本工资。从业者往往为了高收入而忽略自身服务素质提升。快递物流行业消费者认为“包装少则商品安全保障差,服务差”,对快递包装有较高要求,同时消费者尚未养成将包材、填充物循环利用的习惯。调研数据显示,仅4%的消费者有循环使用纸箱的习惯。
在整个快递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快递业绿色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当前情况下,我国虽然已经制定较多快递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方案,但是以指导性意见或推荐性标准为主,缺乏统一的、强制性的标准,未能形成一定的激励或惩罚措施,未能形成废弃包装物治理相关法规,行业执行自由度较大。
同时,政府未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整个产业中,生产企业、快递企业、回收企业未能形成联动机制,以自身利益为行为出发点,尚未呈现出快递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快递行业绿色化程度低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快递包装方面,消费者有多包装才稳妥的心理使得快递企业在包装减量化方面不能大胆尝试,过度包装现象仍然严重。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快递包装需要绿色化发展,但是可降解包材成本高且降解效果待验证,绿色化投入成本高且对企业没有直接的收益,更多企业对快递包装仍然呈观望姿态。包装循环利用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包装回收利用率低。
另一方面,目前快递企业使用的运输工具不能统一标准,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且安全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配送体系还存多次配送、车辆空驶率高,单车行驶距离大等问题,整体运行效率较低,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快递一线从业者大多集中在配送环节,且不能根据水平及工作内容不同进行分级分类,缺乏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对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理念的认知不够[3],导致配送环节运作效率低下,操作过程不能与“绿色物流”的需求接轨。
由于包材循环使用耗时耗力,快递服务消费者缺乏回收渠道,且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循环使用包材、填充物方面的配合意愿较低,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率低,这也加剧了快递包装污染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绿色物流”是以减少污染和资源损耗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现代物流技术的优势来完成物流相应的功能,其概念关联物流作业全部环节的绿色化以及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4]。基于“绿色物流”背景,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5],提出我国快递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下:
政府应出台关于快递包装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使用相关的行政法规,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具体体现在提高整个快递行业的准入标准,对快递包装所涉及主体的权利义务进一步作出规范,对快递行业绿色包装制定强制性标准,对快递企业运营车辆的标准出台统一的要求,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6]。同时,学习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化快递管理法律法规,对符合规定的绿色化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给予不符合绿色化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地方政府主导,整合当地企业资源,探索建立“快递业+回收业”的定向合作模式,形成包装生产、快递、回收、环保企业及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快递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需要持续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使用大的易降解的包材代替小的分散的传统包材,寻找减量且安全的包装方式。加大包材研发投入,推动可降解包材的常态化使用,不断降低可降解包材的使用成本。
同时,加大快递包装循环利用方面的投入。在思想方面,积极配合政府相关政策,与包装生产、回收、环保组织形成联盟,推动快递包装循环使用。在技术方面,推动包装的智能化改革,设计与智能锁、GPS芯片结合的智能快递包装,形成可循环、可追溯的新型包装[7]。在手段方面,由环保企业介入,模仿现有的衣物回收柜,在小区内大量投放快递包装及填充物回收点,可以考虑与垃圾箱布置在一起,以便捷性吸引消费者参与包装循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利用智能化回收柜,对消费者参与包装循环行为进行积分,在寄送快递或购买某些产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8]。
构建新能源物流配送体系,在物流领域大量使用新能源汽车完成配送任务,布局快递物流专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研发智能路径优化系统,优化现有的配送路径选择,使得配送车辆单车行驶距离减少,空驶率降低,提高整体的运输配送效率,且减少运输配送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适度提升快递业从业门槛,健全快递业从业保障,提升全行业素质。为行业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同时形成全行业认可的培训晋升机制,对快递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形成统一的职业发展路径。
对于快递服务消费者而言,则需要使用各类方式激励。便捷化的回收途径是一种激励方式,而实质性的包装循环使用奖励则是更为有效的方式。
我国快递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快递行业绿色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快递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正视现有问题,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多方共同参与行业变革,树立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才能解决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使得整个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