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解决思路研究※

2020-12-31 15:49张轶群明庆忠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融合

张轶群 明庆忠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互联网+”指利用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发展,创造出新型的发展业态[1]。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中心(CNNIC)发布最新报告中显示,到2018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8.02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也已超过半数,达到了57.7%[2]。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布的《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文件中也提及了“互联网+”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理念。

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旅游产业融合的定义在国外学者中并没有准确的界定。在20世纪80年代,缺少了技术创新的市场显得死气沉沉,而技术融合的创新活动为市场带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产业融合最早源于此,它的出现为未来产业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日本著名产业经济学家植草益认为产业融合指的是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改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学者Greenstein and Khanna认为,产业融合使企业的产业边界收缩或消失,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它的目的是为适应产业的增长[4]。Kaluza认为数字融合在当今社会中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5]。Dimitrios Buhalis、Rob Law认为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成为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动力[6]。Vicente M.Monfort-Mir、Cesar Camison认为旅游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推动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生和发展[7]。我国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起步较晚,以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为检索依据,以2018年底为检索时间结束时段设定,输入“旅游产业融合”及其相关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包括期刊论文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内的相关文献计2 237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 1 532篇、硕博论文487篇、会议论文39篇。以2010年为研究节点,2010年前缓慢发展,2010年后快速发展。

我国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概念定义、融合层次以及融合模式和融合度等方面。何建民等一些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旅游产业内部或者外部不同的行业间互相交叉渗透,并且形成融合为一体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产业融合[8]。张凌云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跨行业的互相交叉渗透[9]。随着旅游行业的改变,一些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层次和动因进行了研究,丁雨莲、赵媛(2013)认为旅游产业正是因为与其他多种产业关联性强,才决定了其融合的属性,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包括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追求最大的利益、技术不断进步等[10]。王慧敏(2007)从动力和层次方面研究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新发展,她认为从动力方面来说,有主动融合、被动融合、互动融合等这三种路径,而在层次方面来看,又有基础层次融合、提高层次融合、支撑层次融合这三种路径[11]。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和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李洋洋(2010)对我国的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以北京的798艺术区为例,提出延伸性融合、渗透性融合、重组性融合这三种模融合模式[12]。陆蓓(2011)结合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提炼出了功能附属融合模式、技术渗透模式、市场共拓融合模式、资源共用融合模式这四种具体的融合模式[13]。还有学者测算了旅游产业融合度,比如严伟(2015)从实证视角测算了全国范围内以及以江苏为个例的旅游产业融合度[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学者专家对当前的旅游产业融合产生了全新的看法。田志馥、于亚娟(2016)从互联网背景下融合机制入手,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进行了研究[15]。李剑锋、苏建军(2018)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16]。杨彦锋(2012)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创新,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未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产业新业态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17]。

综上可知,在国家倡导发展“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学者专家对当前的旅游产业融合产生了新的看法和认知,同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们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是未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未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2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多种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在科技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不论是我们平时的吃穿住行还是外出的游玩娱乐都会涉及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分布极其广泛,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也很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速打破了不同行业之间那曾经坚不可破的壁垒;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需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为终端的消费模式时刻在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影响着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以及服务精细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成为现在大众消费者的主要需求,这也使得当下消费者的习惯和行为都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18]。与此同时,随着小众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单个的企业再也无法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原来的成本模式来满足不断壮大的市场需求量[19]。“互联网+”以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巨大的整合能力,打破行业间的壁垒,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可以对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游行为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完成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以“互联网+”为动力,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产业融合奠定了很好地发展条件与技术基础。

2.1.1 互联网在线旅游成为新热点

互联网在线旅游具有快捷性、整合性、交互性等特征,它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参与,是“互联网+”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它与传统旅游产业相比有着不少差异。在线旅游产业随着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一批新型旅游网站的兴起而迅速繁盛;综合OTA、移动APP定制旅游、目的地服务等新型旅游服务的出现,也使得广大旅游消费者更青睐于在线旅游。“互联网+旅游”在移动互联网端不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足不出户就可以预定全国乃至世界各旅游胜地的行程,移动端互联网在线旅游已逐步成为大众在线旅游的首选方式。

2.1.2 智慧化旅游成为新业态

智慧化旅游目前也是我国在“互联网+”背景下重点发展的领域,“一部手机游云南”就是智慧化旅游中的代表,智慧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智慧化旅游通过“互联网+”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旅游者的消费数据和习惯、管理者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智慧化的整体,从而形成了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产业体。在景区景点,游客可以通过一系列现代化“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手段快速、丰富、直接地了解和欣赏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营销也可以通过比纸质传单更具直观性,营销渠道更广阔的智慧化旅游方式进行智能化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智慧化平台直观、及时、准确地掌握景区景点的实时运营数据。旅游消费者、管理者和企业对智慧化“互联网 + 旅游”这么情有独钟,也说明了智慧化旅游正成为现代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2.2 面临的问题

旅游产业融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让人期待,然而,由于目前融合发展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并未达到业界所期待的较为理想的层次,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不少问题。

2.2.1 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旅游产业融合中信息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综合OTA、智慧旅游等新型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已然快速发展,但发展程度、效果还远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进一步发展提升旅游信息化。旅游信息化是“互联网+”在旅游产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而旅游信息化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旅游产业融合,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旅游产业融合的深度,较低的旅游信息化程度会降低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独特体验,也会使产业融合只停留于表面,严重影响旅游产业融合的深度,让产业间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融合。我国目前的旅游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些地区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高,甚至远落后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这些现实情况十分不利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信息共享性低、信息化管理程度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些情况都表明了我国目前旅游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2.2 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销售渠道扁平化和消费精细大众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整合出有利于自身信息沟通和反馈的管理体制,根据时刻改变的消费者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来调整和生产出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我们可以通过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准确快速地掌握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快速地对旅游产品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我们还可以通过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及时调整和出台旅游产业有关的政策与法规,根据不同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程度,为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提供舒心与便捷的管理服务,以及制度和法规的保障。但由于各产业间各自的利益需要形成了各自有利的制度政策,并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垄断市场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管理管制,当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不同行业之间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壁垒”[20]。研究表明,缺乏健全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会降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削弱旅游管理部门的协调统筹能力,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无法与其他产业间进行深度融合,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体制的健全对于旅游产业融合至关重要,它也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2.2.3 复合型旅游人才匮乏

“互联网+旅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融合型旅游产品没有鲜明特色,有些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这些并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而理念超前、行业经验丰富、视界开阔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到来可以满足“口味日益刁钻”的消费者的需求。然而我国现状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十分缺乏同时懂得“互联网+”和旅游的复合型旅游人才,这成为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2.4 旅游产业化层次较低,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我国旅游产业化层次不高,尽管不少景区已在挖掘自身文化内涵理念,景观设计精细化内涵化等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然而总体来看,在内容形式多样化方面依然不足,旅游产品、线路老化同质化依旧严重,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游客的旅游体验现象依旧严重,像度假型、康养型、创新型等高附加值的融合旅游产品过少,这也导致景区对“门票经济”依旧过度依赖。

3 解决思路

3.1 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建设旅游智慧基础数据平台

大力发展智慧化旅游景区、企业、特色小镇以及智慧化城市,以“互联网+”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借助智慧旅游数据平台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旅游智慧化基础数据平台,它包括了目的地周边交通道路流量、三大运营商手机数据、目的地天气、旅游统计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平台,实现智慧停车场、智慧高速公路、智慧影院等无感支付方式,运用VR、AR等新型技术为旅游以及相关各行业提供最全面、最权威、最方便的智慧化立体融合服务。不断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将会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与其他各行业融合发展的保障。

3.2 着力改革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推动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加强其在融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构建旅游监管、融合协调的政府机构,将那些存在的对产业融合不利的产业政策、管理管制、市场垄断结构以及产业各自的政策和制度规定进行调整,针对行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沟通并解决,也可以增强整体协调能力,避免各自为政,减弱和消除行业间融合的壁垒。这也使得信息在各行业间快速传递沟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旅游市场也能够快速统一的做出反应,保证并促进旅游行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3.3 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发展旅游教育

旅游产业融合正在“互联网+旅游”时代背景下向更广的范围推进,高素质旅游人才已成为旅游行业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通过旅游教育培养出高层次旅游人才,成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第一,高层次旅游人才是我国目前较为紧缺的人才资源,应当根据我国现在旅游人才的现状适当引进,并出台对这类人才发展有利的政策待遇以吸引其进入行业发展,还要为其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让其留下并在旅游行业长期发展。第二,打破大众对旅游行业的传统观念和认知,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吸引力,为其在旅游行业成长壮大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三,努力发展旅游教育,改变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其加深对旅游产业融合理念的理解,在思想深处建立起旅游产业融合的理念。还要增加“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全面交流合作的频率,建立高层次应用型旅游教育培养体系,加强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实践联系,最终为实现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3.4 改变单一差异结构,多产业融合发展

重视与其他行业融合产品的开发,抓住借助“互联网+”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开发出多种高附加值多产业高度融合的旅游产品,提升产品与消费者体验的结合度。真正达到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改变以往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真正做到深度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利用“互联网+”技术这一强大推力,加快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打破传统观念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更是一个知识与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其他多种行业与旅游的创新融合必然会成为未来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希望本文可以为未来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互联网+智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