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酒店建设中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策略

2020-12-31 15:29:19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古典营造

鲁 超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精神需求的日益提升,当前人们对高端生活空间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比如对生态酒店的空间设计与意境营造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酒店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设计理念,突出生态性特征,比如借用古典园林在传统文化意境中营造的方法来打造返璞归真、和谐统一的空间基调,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满足人们内心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将酒店的餐饮、休闲、观赏、娱乐等功能都融入诗情画意般的古典意境中去,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多元需求。

1 生态酒店建设中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理论基础

1.1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及哲学思想

1.1.1 儒家中庸思想及尽善尽美等美学思想

古典园林之所以与众不同,核心特色主要就在于其对意境的强调,这种意境“可意会却无法精确言传”,它蕴含在或宏大、或细微的园林设计元素中,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园林、书画、文学等艺术形式无不受到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文化意境深远是这些文化形式所共同具有的典型特征。自然中的山、石、水、树、花、鸟、虫、鱼都可以在这样深远的哲学思想引领下以最唯美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副涤荡心灵的意境山水画作[1]。古典园林则是将这样的画作呈现于现实,山石树木、亭台楼榭从画中走出,被艺术地安置于园林之中,而诗情画意、意境悠长的本质属性却未曾改变,这都得益于其背后浓厚的哲学思想支撑。作为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儒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深深地嵌入到每一个社会领域,表现在园林建设中则是通过建筑的古典之美来彰显其中庸思想,以及在美学上的极致追求。儒之道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以道德规范和礼仪来维系社会秩序,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园林建设中方正与对称的设计理念其本质也是对规范和秩序的尊重[2-3]。

1.1.2 道家天人合一及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

道家学说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其绵延千载的发展历程深深地影响了华夏文明的演进与传承,道家思想以老庄为代表,他们观察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体察内心世界的冲突与和谐,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道家核心思想理念,庄子曾语: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自然之美是道家思想美学的核心观点。老子认为道乃万物之始,正如道家老祖元始天尊的名号一般,元始便是最初、是原生态,是自然天成,道法自然也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应统一和谐,人的思想意志、情绪变化都与自然面貌、特征是统一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的精髓所在。这表现在园林建设中就是对“天然去雕饰”的强调,浑然天成、虽由人之手创造,但却体现着自然天成的特点,如此打造的园林才是道家所尊崇的美,人的主观性、建筑和设计方法、园林整体风格都应被归纳于自然这一最宏大的概念中,天人合一、追随自然、模仿自然,但又高于自然、以自然为师、朴素而淡然,呈现自然之美,这是古典园林建设的核心原则[4]。

1.1.3 佛家心物交融及虚实结合等禅理思想

佛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佛家哲学思想中的禅宗,最早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佛教讲究梵我合一、心物交融,也就是人的情感与世界万物是相融的。在佛家弟子看来,世间百态、万事万物不过是心境所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若清净,则如无物。园林设计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心境生物境,快乐的人眼里景致也是愉悦的,而伤感的人眼里山石也会哭泣,又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体现在园林设计中则是虚实结合,实的是园林建筑,虚的则是其营造的深远意境。

1.1.4 隐逸文化的形成及文人园记的出现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在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中很是盛行。隐逸文化提倡隐居式的生活方式,以表达对官场明争暗斗的厌恶。远离俗世的喧嚣、归隐田园、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情逸致,在单纯朴真的田园生活中逍遥自在,自得其乐是当时以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隐逸文化推崇者们所深深向往的生活模式。尤其是当战乱四起时,这些文人士大夫更希望能寄情于山水之中,远离战乱疾苦,在此过程中,他们很多人对园林艺术深感兴趣,投身到极具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的设计建筑中,同时寓情于景,把隐逸文化也嵌入到园林设计的风格中,比如古典园林讲究空间隔断,彰显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意境,便是对隐逸文化的升华。苏州园林中很多院子便以隐为名称,比如桃源小隐、道隐园等等皆体现了与隐逸文化的交融[5]。

1.2 古典园林景观美学思想及审美标准

古典园林设计是景观艺术中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艺术特征,比如在美学上的价值,它将建筑美学、生态美学、文学美学等融合在了一起,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首先,人们所具备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是园林景观美学得以呈现的前提,审美心理是情感与理性高度融合的过程,审美观则是对美的标准与价值的认知与态度[6]。其次,情景之间具有可沟通、互相影响的特点,因此人们身处悠悠远山、五光十色、渔舟唱晚的情境中时便会自然而然产生心旷神怡的情感体验,所以设计师在生态酒店景观营造时便要首先营造自身心中之情,要有自由洒脱的心态,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心中之情转变为园林设计中的实物之景。另外,在审美标准方面,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素真之美,以浑然天成为美的最高境界,虚实结合、多端变幻,曲折悠婉、空灵清净,这都是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美之标准。

1.3 顾客体验模式及行为场景理论

顾客对生态酒店的体验感事实上是与景观的营造模式息息相关的,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顾客与景观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共鸣的激发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格鲁斯提出了生态酒店顾客体验模式,该模式中,景致的营造是核心,决定着顾客的感知与体验。此外,生态酒店景观营造还以行为场景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园林环境与其中的人共同构成了行为场景,酒店作为特殊的环境场景,其景观特征与其文化和艺术魅力密切相关,景观的意境影响着顾客的体验感。

2 生态酒店建设中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基本原则

2.1 以生态酒店园林设计自然元素的意境营造为基础

园林意境的营造需要以特定的元素为基础,譬如自然元素、人文元素等,在自然元素中,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都可成为其元素因子,每种元素的特征体现以及元素之间的巧搭妙配、相互衬托是意境营造的关键,将这些意境要素引入到生态酒店的设计中,可带给顾客仿佛置身于自然环境之感,引发顾客的遐想,舒缓生活中的各种压力[7]。

第一,以山石作为意境营造元素,主要是采用假山掇叠的方式,正所谓无园不山,无山不石,山石在古典园林中不仅是景观的构成要素,且寓意深刻而丰富,寄情于景便与山石的掇叠密切相连,比如泰山之尊便是赋予了其人格化的特征,以物比德,将人的品格与精神融入山石之中,借山石的瑰丽表达某种意境和情感在园林设计中非常普遍。苏州园林中的冠云峰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便与其人格化的特征有很大关系,通过艺术家的设计,山石远远看去如一位临水梳妆的少女,又如一位正苦觅佳句的诗人,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生态酒店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常用的山石有太湖石、黄蜡石、英德石等,多作孤置石使用,而山石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用途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用以划分和组织空间,如前文所述,古典园林重视秩序和虚实,讲究曲径通幽、似有还无的意境感,倘若没有空间的设计,人们一进入生态酒店的大门便可对其场景一览无余则会失去雅致。因此,艺术家们借用山石元素,通过障景、对景、夹景、背景等设计手法,将酒店空间进行艺术性划分,在强调不同空间的功能同时有助于意境的营造。其次,生态酒店山石元素的应用并非简单堆砌,而是以假仿真、效仿名山、渲染真山的情怀和意境[8]。最后,对空间起点缀和修饰的作用。

第二,水体也是景观营造的重要元素,无水则无生气,从形态上来说,它包括了动态与静态之水,动态之水在于彰显空间情趣,体现灵动的意境,静态之水则在于延展空间,提高层次性。

第三,植物元素主要用于景观艺术设计,使用植物元素可以使空间更具生命活力和自然风情。其功能有三大方面,即重组空间、净化环境、空间指引。目前有很多生态酒店在设计的时候遵循生态思想,善于借助天然植物等元素进行设计,比如黄龙溪·欢乐田园野趣酒店,借助天然原木建成,将生活住宿与田园美景紧密结合,酒店与周边的绿色植物和树木相映成趣,拉进了与自然的距离。

第四,建筑元素的主要功能是造景以及为游客提供观景和休憩的场所,常见的建筑元素有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同时结合雕绘、彩绘等装饰手法,生动地拓展了园林的意境空间。

2.2 以生态酒店园林设计人文要素的意境营造为补充

生态酒店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除了要有丰富的自然元素做骨架外,还必须有多元的人文元素作补充,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相得益彰、互为助长,共同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重要因子。在人文元素中,诗画、声乐、书法、匾额楹联等都可以作为其组成成分。

首先,在园林设计中,诗画是经常被采用的修饰元素,常出现在亭台楼榭等建筑上,古人以题诗为美,今人在园林建设时会请名家根据园林的风格有设计性地题诗作画,并与园林的建筑进行搭配,诗画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引发观者的共鸣,产生丰富的遐想,并触景生情、由诗及情,在对诗画的感悟中体验园林设计之美。其次,意境的营造自然离不开对听觉的重视,于是唯美的古典音乐也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飘逸清新,有的豪迈悲壮,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影响着人们的心境,尤其是极具意蕴的古典音乐,本身有强烈的画面感。比如十面埋伏、潇湘水云、渔舟唱晚等等,在园林设计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激起人们的共鸣,对当时身处的情景产生与音乐意蕴相同的感受,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9]。再次,书法和匾额楹联也是富有意境的人文元素,书法创作形有形调、笔有笔调、墨有墨调,它们在创作者艺术融合中,共同展现了一副意韵深远的书法作品,向观者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园林设计中的书法常出现在匾额楹联上,与别具风格的匾额楹联一起营造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蕴。避暑山庄作为历代帝王起居理政的重要场所,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就被帝王们题名,如澹泊敬诚、无暑清凉、奉三无私、勤政殿等等,这深刻体现了帝王的治国思想。

2.3 遵循酒店意境设计的功能性、文化性和审美性原则

生态酒店营造古典园林气息必须遵循功能性,文化性以及审美性的原则。所谓功能性也就是要突出生态酒店的本质属性,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为人们提供餐饮住宿、参观游玩等服务,使人们体验到其完善的服务功能,比如在餐饮产品的提供上,要以目标受众的餐饮文化需求为核心,丰富餐饮品种,提升餐饮品质。在空间使用功能上则要涵盖酒店基本的服务事项,比如设置用餐区、陈列区、休闲区、购物区等,要具备完善的酒店功能结构。所谓文化性则是指满足游客的精神生活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比如图书、网络等,使顾客能在酒店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在菜品上也要注意文化内涵的体现,比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菜系要凸显功力,保证纯正的口味等。所谓审美性是指酒店意境营造要体现美感,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无论是建筑外观、环境景观还是室内设计、空间陈列都要遵循美学原则,掌握虚实对比、节奏韵律,功能布局、空间风格要既有个体特点,又有整体和谐,以加深空间意境的营造[10]。

3 生态酒店建设中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策略

3.1 运用美学手法及文化典故,彰显主题立意意境

生态酒店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中重要一部分就是立意意境的彰显,通常来说,这种主题立意意境的凸显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比德手法的应用。比德是一种审美观点,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当时人们非常习惯于将某些情感寄托于客观事物来进行描述,也就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将人类的情感赋予各种客观事物上,使其他观察者通过这种比德来产生与创作者相近的情感,唤起心中的共鸣。比如给雄伟的山峦赋予英勇伟岸的人格气质,给莲藕赋予“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品质等等都是比德的应用。在园林艺术中运用比德托物言志,赋予景观以不同的情感,人与景相互影响,使景观具有了生命气息,更凸显了园林的层次感。其次,文学典故与神话传说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许多唯美的典故和传说,它们在营造氛围、彰显文化气息、激起人们的思考、感染人们的情绪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园林意境的营造中,常会使用大量的典故传说元素,如北京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就是效仿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之景。这里山桃生机勃勃,东南叠石更是增添巍峨之感,游客乘舟沿溪而上经过“桃花洞”,而后进入“世外桃源”。这些典故传说的应用都可以增加园林的意境层次,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再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应用。设计师通过对某处景观独具匠心的设计来向游人传递思想情感,激起游客的共鸣。比如生态园中雕塑的姜太公钓鱼雕塑,即表达了设计师对人民公仆一心为民的赞颂。托物言志在园林设计理念中非常重要,借用这种手法能有效地增强园林的艺术感染力,彰显深远的意境。最后,通过意境空间的指引和心灵共鸣来营造悠远的意境氛围,有的指引是直接性的,游客放眼望去便对景观一览无余,有的则是含蓄性的,比如拙政园的画廊,其空间指引具有层次感,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意境美。

3.2 多维度空间艺术营造方式,打造多元立体空间

3.2.1 空间界面处理及对比

空间是建筑用以满足人们某些生活功能而设计的格局,它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具有文化意义,有感情表征,比如紫禁城内太和殿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情感体验,法国卢浮宫则给人华丽、金碧辉煌之感受,这些空间意境的营造与其对界面的处理方法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空间的界面由天花、地面、四壁组成,六个面的围合,构成了空间格局;墙面也是形成空间的重要元素,墙面的处理和设计对空间氛围的营造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纹理,搭配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呈现不同的风格,以书画配饰为例,巨幅书画可以凸显文化内涵,构建中式风格,而大型酒店包间常见的金色回纹则能彰显富丽堂皇之效果。地面也是空间架构的重要元素,任何一个功能性建筑空间都不可缺少地面。而对地面的设计与处理对于整体空间氛围也有重要意义,地面通常而言可以发挥指引、暗示的作用,不同设计风格的地面所呈现出来的意蕴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针对地面铺装、材质、水面等可以采用曲线方式进行设计,营造曲径通幽的效果,既具有指引功能,也可给人以惬意享受,人们行走于曲折的小路上可以体验别样的闲情逸致。在生态酒店中,地面设计经常通过踏步,廊架等作为设计元素,凸显引导功能同时带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3.2.2 色彩空间主题设定及情感表现

生态酒店的意境营造离不开合适的色彩体系作支撑,不同的色彩体系对于主题体现有不同功能,景观元素要与色彩进行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凸显主题。根据色彩体系和酒店主题内容彰显可以将酒店分为生态主题、皇室主题以及地域主题等风格类型。首先,就生态主题而言,其色彩体系以绿色为主,以彰显自然气息。生态酒店主题为“生态化”,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平衡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生态酒店空间色彩体系设置常以绿色植物为主,以营造自然氛围,设计师选用不同植物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有的植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用以装饰空间则可赋予空间人文价值。绿色为主色调的同时,还可以搭配其他辅助色彩,以使得色彩层次更加丰富而灵动。其次是皇室主题,其色彩体系可选取黄色为主色调,同时搭配红、棕、蓝等色系色彩,以营造酒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高端空间风格,这里的皇室格局主要指的就是帝王皇家风范,在古代,只有皇家宫殿和庙宇可以用黄色,比如紫禁城太和殿便以金黄色系为主基调,在这样的色调中,其庄严隆重的感觉呼之欲出。再次,以地域主题中的江南主题酒店为例,该主题酒店以中性色为主色调,比如黑白灰等色彩,选取这样的色彩体系是与江南酒店隐逸和山水文化主题相匹配的,江南素以闲适和雅致为主格调,小桥流水、斜阳草树、恬静的山水田园风是江南景致的主要特点,江南酒店用黑白灰色彩来表现这样的景致特点可很好地彰显酒店的独特风格。

3.2.3 空间延伸及艺术营造手法

酒店受到面积限制,其空间格局有限,为了拓展视觉空间,增加酒店景深,可采用延伸和虚复的手法来进行空间设计,以此来拓展视觉上的空间格局,带给人们更广阔的空间感觉。首先,就延伸空间而言,所谓延伸也就是通过借景的方式以扩大景观空间。早在明代的建筑设计理念中就有借景的手法,并且指出借景是“园林之最”,对于借景的方法和原则也进行了总结,“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景要遵循一定规则,因势布局,使得园林内外之景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比如滕王阁便采取了借景的设计手法,将赣江之景融入建筑空间中,增加了空间的视觉深度和广度。生态酒店在延伸空间时,大致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其一是采用绿化方法拓展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在屋内的墙角等处栽植藤本植物、垂吊植物等,随着植物的生长将垂直和地面的空间实现了融合,营造了更加广阔的立体空间。其二,可以用一些独特的植物来营造别样的效果,同时结合色彩对比,以及个性材料的应用,凸显美观效果,营造愉悦的情绪氛围,使空间的格局更加美观。其三,可以在建筑的顶部设计一些元素以拓展顶部空间,这些元素比如植物、小凉亭、藤架等。其次,就虚复空间而言,它指的是利用光线效应,创设特定的倒景、照景,造成重复的空间感觉,拓展视觉效果。生态酒店在设计中可通过增加水体来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利用倒影和正景的呼应来增加视觉景深。

4 结语

总之,生态酒店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有着完善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包括儒家中庸思想、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佛家心物交融思想,同时还受到隐逸文化与文人园记的影响。以这些思想文化为基础,生态酒店的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彰显了其美学价值,这些标准包括追求自然素真之美、虚实结合、多端变幻、曲折悠婉、空灵清净等。在酒店意境设计中,还要注意其功能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的设计原则,应以生态酒店园林设计自然元素的意境营造为基础,以人文要素的意境营造为补充。而在营造策略上,要注重色彩空间主题的设定及情感表现,通过多维度空间艺术来打造多元的立体空间,并运用美学手法及文化典故来彰显主题立意意境。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古典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58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7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1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