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19时55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三号GEO-2卫星。
北斗三号GEO-2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的第29颗卫星,属于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吉星”,它在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中功能最多、信号最多、体型最大、寿命最长。卫星将与2018年11月1日发射升空的首颗“吉星”(北斗三号GEO-1卫星),携手验证北斗系统新体制有源定位功能,拉开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
此次发射任务成功后,距离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成全球组网还差最后1颗GEO卫星,该卫星预计今年5月完成发射,最终实现30颗卫星发射组网,提前半年完成我国全球导航系统建设。
3月3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宣布开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于2018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首发两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内完成发射。低轨卫星布局将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该公司同时计划2020年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此商用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所有核心技术全自主可控。
近年来,我国航天进入高密度发射期,让火箭残骸回收精准可控,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一部提出了基于可控翼伞和栅格舵主动控制运载火箭分离体控制返回的两种技术方案;同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经过半年的努力创新和反复调试测试,研发出火箭残骸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
3月9日,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中,助推器成功分离后,在火箭助推器上安装的落区控制装置,获取了助推分离体全程飞行数据,位于西昌指控大厅的相关设备随即接收到助推器的坠落轨迹数据,火箭残骸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迅速计算并定位出落点坐标,通过地图、曲线形式向指挥席推送残骸轨迹和落点信息。而稳定伞、减速伞工作正常,也验证了伞降控制系统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实现了残骸信息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落区工作人员仅用25分钟就顺利找到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火箭助推器残骸,标志着我国火箭残骸精准回收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为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一、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
(一)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重点县镇逐步延伸覆盖。
(二)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将5G网络建设所需站址等配套设施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
(三)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与电力企业对接,对具备条件的基站和机房等配套设施加快由转供电改直供电。
(四)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进一步深化铁塔、室内分布系统、杆路、管道及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二、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
(五)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
(六)推动“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开展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5G智慧医疗示范网和医疗平台。
(七)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八)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
(九)构建5G应用生态系统。通过5G应用产业方阵等平台,汇聚应用需求、研发、集成、资本等各方,畅通5G应用推广关键环节。
三、持续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
(十)加强5G技术和标准研发。持续支持5G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研发、工程化攻关及产业化。
(十一)组织开展5G测试验证。组织芯片和系统开展更广泛的互操作测试,并结合国家频率规划进度安排,组织开展毫米波设备和性能测试。
(十二)提升5G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支持领先企业利用5G融合新技术,促进开放式应用创新;加快5G检测认证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研发及应用成本。
四、着力构建5G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快构建5G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5G网络安全防护,试点开展5G安全监测手段建设。
(十四)强化5G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合理划分各方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十五)培育5G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加强5G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培育5G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促进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加强与地方住建、交通、电力、医疗、教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合力推进5G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十七)加强责任落实。各地管理部分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好5G研发、试验、建设、应用、安全等各项工作。
(十八)加强总结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各地5G建设发展情况评估,适时发布相关推进情况。
继首次实验验证了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可行性,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刘洋研究员与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再次合作,实现了509公里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王向斌教授和张强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成功创造了量子密钥分发最远传输距离新的世界纪录。
在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长距离实际应用中,信道损耗是最严重的限制因素。与其他双场QKD实验相比,该研究在安全性上拥有独特优势:既是测量设备无关的,又充分考虑了有限码长下的安全性。如果将系统重复频率升级至京沪干线等远距离量子通信网络中采用的1GHz,在300公里处,成码率可达5kbps,这将大量减少骨干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可信中继数量,大幅提升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安全性。
3月10日-3月1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飞行器试验验证中心开展了实践二十号卫星Ka频段宽带柔性转发器在轨测试,并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测试任务。本次在轨测试共进行子带交换、子带增益控制、子带功率检测、子带频谱特性及宽柔转发器下行广播和上行信令控制等测试项目,全面验证了宽带柔性转发器灵活的链路连接能力、灵活的频率规划能力以及灵活的应用模式。
据了解,实践二十号卫星Ka频段宽带柔性转发器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在轨应用的宽带柔性转发器,西安分院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宽带柔性转发星地系统在轨测试及演示验证工作,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键技术在轨得到了全面验证,提升了产品的成熟度,为应用奠定了工程基础,后续将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今年我国将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目前,飞船的测试工作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全面展开。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将同时兼顾近地轨道任务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深空探测任务返回地球的速度更快,对飞船的结构和防热性能会带来更大的考验。与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载人飞船体型更大,既能载人也可载货,并且可重复使用。研制团队采用了全新的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耐热能力相当于神舟飞船的3到4倍。这次飞行机会将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再入返回控制、防热以及回收等相关技术,尤其在返回再入控制上,将验证更加安全的“群伞+气囊”着陆方式,也会保证落点精度、保证过载不超过航天员的承受范围。此外,飞船还将验证可重复使用的相关技术。
此次发射后,研制团队将对飞船返回后的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验证关键技术后,飞船将转入到全系统的研制和功能验证,为最终的载人飞行作准备。SA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