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0-12-31 03:30:3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身体素质分层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增强其身体素质、科学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然而,如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已经开始渐渐凸显,因此亟需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体育能力、发展潜力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基本情况相同的若干个小组,然后针对每一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方法。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分层教学法充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同时也符合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我国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价值与应用途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1、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分层教学法是以“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中,要求体育教师要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在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案,总之,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法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内在情感与体育学习体验的重视,并尽可能地发现并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分层教学法能够颠覆以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模式,能够实现师生角色的真正转变,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兴趣度不高的问题。

1.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体育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法时,要建立在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强调要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育特征、体育能力基础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充分了解并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然后指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规避各方面的弱势,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2.1、有助于高校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体育学习能力、理解领悟能力等都是参差不齐的,一般情况下,当学生上完一堂课之后,不同的学生所吸收的课堂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进行检验与了解,然后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再针对不同的小组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于保证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活动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这一教学方法即为分层教学法。体育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再针对其各方面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教学,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还能促进体育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在高校中通过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提供足够的动力。

2.2、有助于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性

教育改革进程的加深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都对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创新,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觉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的专业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分层教学法虽然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却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性,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能动性,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增加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利于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优化与调整,以逐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能够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与体育实践能力。

2.3、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动态、技能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基本情况相同的几个小组,然后对不同的组进行因材施教。详细地将,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发展中,体育教师可以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心理动态,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以进一步缩小每组学生体育能力之间的差距。将体育能力相近的学生分配到同一个组中,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进而实现共同的进步,从而有助于同组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步提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集中解决同组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综合效果。

3、分层教学的具体应用途径

3.1、体育教学对象的分层

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体育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中,体育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与了解,主要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体育项目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然后以此为依据,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例如,体育教师要想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控进行了解,可以通过体能测试的方法进行,如采用50m短跑、仰卧起坐等、立定跳远等项目测试。但是不能以此为最终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因为随着学生自身的不断学习与训练,不同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初步掌握之后,再实施一段时间的体育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3.2、体育教学计划的分层

在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法中,体育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与手段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心理情感等情况,然后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以尽可能地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学校在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例如,同时出现几个小组在同一时间利用同一块场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有可能对体育教师之前的教学计划造成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因此,体育教师将层次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时,应该对不同小组的教学计划进行有效整合,以免在教学时间、教学人员等方面产生冲突。另外,体育教学过程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身心发展情况、情感态度等进行随时关注,以便于及时获取及时获取相关的反馈信息,然后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始终具有良好的状态。

3.3、体育教学方法的分层

对于各方面情况不同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具体而言,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身体素质与体育基础都比较好的学生;第二层是身体素质较好、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第三层是身体素质与体育基础都不好且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的学生。

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应该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适当增加体育运动知识面与体育动作难度,激发学生继续探索体育运动的欲望,同时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对体育动作进行表演示范,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以系统性教学法为主,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能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对体育动作进行演示,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纠正与指导。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指导,可以以讲解示范法为主,将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学,并配以规范的动作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提供及时的纠正与指导。当遇到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给予更多的鼓励,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同时也可以灵活引入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方法,也可以适当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喜欢体育课,并能够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3.4、体育教学评价的分层

体育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以根据检验结果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活动,从而逐步提升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对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同时还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还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兴趣浓度、进步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保证分层次评价的全面性与合理性,有利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心理动态进行整体性把握。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身体素质分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