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市场空间也随之增大。但是,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性较高。而体育产业作为社会服务的一部分,发展体育产业,可有效打破现有城乡体育之间的差异,促进两者之间协调发展。
为改善农业脆弱、农民贫困、农村落后的情况,我国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对城乡融合发展十分重视,强调应当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明确了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农村的地位。
同时,为保证农民可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各地方政府均颁布相关政策,如四川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开展农村问题活动,实施雪碳工程。将农村体育活动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在乡村发展重点作用,为乡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自2013年发布《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各地区相继推出城乡发展规划策略,以落实城乡发展。如四川制定“四大城市群”规划,加快程度平原、川东北、攀西、川南城市群发展,大规模投资建设后,有效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及产业生产力,近5年完成城乡建设投资共84.4亿,新建城镇41个,面积新增17.1km2。通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效改善了农村体育活动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不仅设计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还涉及文化、经济、体育等诸多方面。改革城乡二次元体制后,有效提高城乡社会稳定性,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短期与长期利益,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让农民也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获得同等待遇。而体育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融合度低。在农村体育产业发展中,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体育赛事也获得良好成绩。但是,体育产业发展除了个别大型体育企业拥有研发创新能力外,其与企业均处于落后层次,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与旅游、信息、展业等方面的融合。以整体而言,体育产业融合力度较小,欠缺资源共享理念,融合形式与手段也较为单一;
(2)扶持机制不足。政府尽管在城乡体育产业发展中为其提供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但仍与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体育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开展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等,均需政府为其提供不同层出体育设施与场所,但现有体育场馆无法满足需求。而专业体育经济方面,政府则缺乏保证机制,不仅是资金与政策支持,还要建设持续、长远的扶持体系,加强指导经济体育专业人才。
新型城乡体育发展形态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应当以科学国土空间为开发导向,将产业发展、城镇体系、资源环保、村镇建设等作为城乡规划重点内容,以公正严肃的态度进行规划,明确不同主题功能区域可承载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基础支撑网络密度,从而保证为城乡发展提供相应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乡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为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则应当以政府牵头,由财政、文旅、税务、金融、统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体育等部门参与到城乡体育产业协调之中,构建“体育+”的融合发展工作体系,将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制度效用充分发挥出来,统筹推动城乡体育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需加强政策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属于系统性工程,只有政府大力引导扶持,不定期下达短期可操作性文件与长期指导文件,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靠,引导体育产业走向规范,以充分发挥政府体育产业管理职能。而在下达政策中,需给县域和乡村提供更多优惠,如吸引外资中,大厂拥有丰富体育资源和地理条件,可予以其政策扶持及税收优惠,鼓励并引进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城乡体育产业发展之中,做好监管指导工作。我国对体育产业发展愈发重视,只有将顶层设计做好,制定可操作性高的扶持政策,将其落实在体育产业人才、社保、金融、土地等方面,不断规划完善体育产业工作,才能为后续体育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城乡发展应当明确改革目标,我国城乡改革并不是一次性将完美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体制建设出来,且完美推进机制不一定存在,也难以短期范围内建立。所以,城乡改革应当以空间差异为依据,建立过度式、递进式的制度安排,逐渐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化。在此期间,体育行政部与基层体育负责部门应强化各部门体育组织责任教育,对城市和乡村体育实施统一管理方式,以免城乡组织管理分离情况,推动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获得良好发展。并引导社会力量调动存量资源,改造厂房、旧仓库等用于体育健身,引导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通过改造、维护现有资源,以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将场地利用率提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另外,还应当实现城乡联网合作,推动城市体育服务延伸到乡村中,构建乡村体育援助机制,鼓励城市居民和单位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捐助体育器材、体育款项、体育书籍等,以满足现有农民对体育的需求;赋予农民平等发展机会,实现城乡体育资源共享。完善城乡体育管理监督机制,利用社会条件,激发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发展的热情,实现共同进步。
以现有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度而言,体育产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为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可招商引资,引入更多指明体育企业,在乡村体育发展中成立体育招商组,以城市体育部门领头,鼓励更多指明体育企业及学校落户在乡村之中,不仅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还能发展体育产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当以奖励方式,扶持当地重点体育项目,扩大现有体育产业规模,以运动休闲为指引,以精彩表演为核心,推动体育制造转型升级。
(1)发展体育服务业。引导多种经济成分走入城乡体育市场之中,培育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健身等市场主体,扶持现有体育院校、体育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将体育产业中体育健身服务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发展符合乡村实际的游泳、打球等项目,培育出更多体育消费者;
(2)发展体育用品制造。应当发挥现有乡村劳动力资源、绿色食品资源、木业资源等优势,围绕绿色运动食品、运动器材、运动装备等,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用品制造。根据体育运动所需的防护用品,如运动衣、运动鞋等,尤其是人们广泛参与的运动装备,需研制出性价比较高的装备,占领更多体育市场;
(3)发展体育竞赛。争取在城乡发展中举办体育竞赛表演,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承办,让企业赞助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实现商业化体育竞赛,还能让乡村群众加深对体育项目的了解,认识到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扶持自由搏击、羽毛球、足球、篮球等具有较强观赏性与经济价值的活动,以拉动当地经济。
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较差渗透情况层出不穷,而随着旅游者愈发追求多元化与个性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较多。而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为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可实现“体育+旅游”的产业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养生型乡村旅游。乡村具有优越环境气候,为养生旅游提供良好条件。此种旅游是以现有乡村旅游为基础,开发以健身娱乐和康体疗养为主的项目,强调自然与身心的融合,引导人们通过乡村田园风光与优美生态环境,消除疲劳。因此,一是可利用水域资源,开展水上充气球、游泳、垂钓等活动;二是借助山体资源,开展滑草、登山越野等活动,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2)民宿体验型旅游。将体育运动与传统民宿融合在一起,在乡村低于中,通过独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形成以乡村风情、民俗为主的体育旅游活动,在认识与体验乡村文化的同时从事打谷、碾米、插秧等农事活动,重视体育项目开发。如,沈阳修建的“沈阳陨石山满族民俗村”,收集整理了当地回族和满足文化及娱乐体育活动,如跳骆驼、珍珠球、风筝、高跷等。
通过此种方式,可吸引更多旅游者到乡村旅游,体验乡村体育旅游文化,发展体育产业。
总之,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正要发展战略,体育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政府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统筹城乡体育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体育设施、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体育产业融合的方式,巩固体育产业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地位,满足城乡居民的体育需求,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