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平江新城实验小学校 沈 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达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目的。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展示的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展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迁移到解决问题中来,从而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就列举实际问题:一家三口吃西瓜,爸爸吃西瓜的一半,妈妈吃剩下的一半,你怎样用数学来表示?这样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教师列举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谈谈为什么电动门、防盗门容易变形?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教学《圆》后,学生懂得了为什么车的轮子是圆形的,且车轮轴心在这个圆的圆心上呢?大街的下水道井盖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如何计算圆的面积?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因而要养成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不见数学知识的应用。但是,数学最能体现在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数学概念、定理与方法都是现实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所以,教师要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垂线》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垂线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李敏同学家住公路边,为了让出行更加方便,他的家人准备修一条直通公路的小路,如何让这条路最短,而且最节省材料,请通过图形表示,并阐述理由。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是最短的。在这样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垂线段在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内容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联系到一起,就会自觉地接纳知识、探索规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挖掘生活素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知道,数学的应用性质往往隐藏在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而在解决实际生活中了解熟悉知识的实用价值,并慢慢地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就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事物与三角形有关。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红领巾、房屋的架梁、电线杆架等三角形物体。接着,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就会形成三角形,从而让椅子更加稳当。由此可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是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还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教室的地面、黑板的面积、课桌桌面等,如何计算这些物体面积?计算面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要测量哪几条边?如何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启发学生家中新买的房子如何铺地砖,能否计算需要买多少块地砖吗?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并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