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徐卫娟
教学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依托学生具体的认知能力和具体学情展开教学。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是身心或者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运转思维的能力都与其他孩子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师要紧扣特殊学生的具体特点展开教学。笔者以三年级《三个小伙伴》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特殊教育的三年级学生都以形象化、直观化思维为主,教师要借助于鲜明视觉冲击的事物或者图片,积极创设鲜活的认知情境,激活这群特殊孩子的思维动力和认知兴趣。
比如,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教师先借助投屏,向学生展示三个小动物最明显的特征,让学生猜一猜是谁?说一说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干什么?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三个小动物: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紧接着根据图片中的环境以及三个动物的动作,猜测三个小伙伴一块儿上山栽树。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进入到文本之中,而是依循着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教师所呈现出来的图片猜一猜,引出三个小动物,并创设三个小伙伴栽树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学生对于课文的感知,都有着相应的认知规律:即先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课文,然后再深入细致地进行细读和精读,最后重新回归整体。对于特殊教育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展开细致性的品味,需要紧扣认知规律,整体性把握文本的内容。
鉴于此,教师在导入环节之后,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性初读,要求学生关注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哪些困难,边读边画出表示困难的句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组织孩子把这三句话读一读。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并没有顺势鸣金收兵。因为这篇课文的重点主要在于描写三个小动物在遇到困难之后是怎么克服的,所以,在找出课文遇到的困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工具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了三个动物在植树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并借助于质疑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朝着课文的深处漫溯,初步感受三个小动物栽树的不易,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杜甫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语文教学要紧扣文本表达的重点,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文本的重点处、认知的困难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上一环节中所质疑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在深入品味的过程中,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鉴于此,教师可以将这一板块的教学定位于:面对各种不同的困难,是谁想出了办法?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读和精读。以教学课文的第2和第3自然段为例,教师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认识到是小野猪想出了办法,他用硬硬的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本环节根据特殊教育的学生特别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课堂中老师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孩子们演一演,更有助于将课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尊重了学生的情感,给这些学生带去真实的心理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这些特殊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让他们体会到三个小伙伴必须发挥各自特长才能把树种好。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之中,而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学习,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巩固学生的认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了解是什么人提出了方法。因为这一层次的认知仅仅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而没有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提炼和升华,而需要在拓展信息的基础上,轻松巩固所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这一层面的内容就不再是简单地借助文本内容来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提炼、概括与升华。比如,让学生体会三个小动物聪明能干以及难能可贵的相互协作的精神,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真正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特殊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学生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基于上述理念,教师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特殊教育的课程始终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为学生通过体验、参与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创造条件,保留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服务。同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