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太谷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12-31 00:18
山西林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油松天然林灌木

程 灏

(晋中市太谷区林业局,山西 太谷 030800)

晋中市太谷区于2000 年正式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通过5 年努力,全区1.648 万hm2天然林得到了有效管护,累计新造林地面积6 000hm2,森林资源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林分质量也在稳步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治理,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初步得到了改善,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着问题,现就该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工程区自然条件

太谷区位于太岳山北麓、晋中盆地东北部、汾河东岸。地理坐标北纬37°12′~37°32′、东经112°28′~113°01′,东西宽50km,南北长39km,总面积10.51万hm2。境内东南部为土石山区,面积4.66 万hm2,占44.40%;西北部为平川地带,面积3.87 万hm2,占36.80%;中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1.98 万hm2,占18.80%。境内最高海拔1 914m,最低海拔767m。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04 万hm2,其中有林地1.07 万hm2、疏林地2 733.33hm2、灌木林地1.04 万hm2、未成林造林地7 000hm2、宜林地1.77 万hm2、苗圃用地1 900hm2。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9℃;年无霜期160d左右;年降水量449mm,主要集中在7 月-9 月3 个月。境内土壤主要有褐土、草甸褐土两大类和淋溶褐土、草灌褐土、褐土性土、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5 个亚类,其中淋溶褐土、草灌褐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m 以上的土石山区。全区原始植被久遭破坏,现有植被属于天然次生油松林,油松、辽东栎等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象峪河上游地区,灌丛植被以沙棘、虎榛子、绣线菊、黄刺玫、荆条、胡枝子、丁香、酸枣、蚂蚱腿子、杠柳为主;草类有白羊草、苔草、野菊、蒿类、甘草、芦苇等。

2 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1 林种设计方面

在全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设计中,许多小班设计均采用同一乔木树种,如油松纯林、刺槐纯林等,混交造林的小班所占比例不到一半(混交林中又以乔乔混交为主),这样便形成了纯林偏多、混交林偏少的局面。纯林具有稳定性低,易遭受虫害、火灾、防护性能差及不能有效利用林地资源等先天性缺点,是现代林业建设中不提倡的一种造林方式。纯林多的现状为以后林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2.1.2 造林面积设计方面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最终目的。要发挥工程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在造林面积上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东一小片、西一小片,这样的造林效果是不明显的。2003 年范村镇范家岭、郝家庄村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2 号~9 号小班共4.36hm2,其中最小面积仅有0.12hm2且布局分散,虽属个别情况但这为以后造林成果的保存以及将来的检查验收带来诸多不便。

2.1.3 小班造林方法选择方面

由于实地踏查过程中考虑不周,使得一些零星分布有灌丛及刺槐、油松的地块本适合于封山育林,却将其设计成造林地,虽然同样起到了增加植被的效果,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似乎有浪费之嫌,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应尽量做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另外,通过核查2002 年部分小班采用播种方法造林发现,该方法虽成本低、易操作,但出苗不稳,受降水、种子质量等制约因素多,当年出苗率仅30%左右,因此该方法在今后造林中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2.2 整地存在的问题

2.2.1 不分立地进行预整地

在土层相对较厚的土山或土石山区可进行预整地,但是石质山区,由于石多土薄,造林难度大,预整地会出现雨季被降水冲刷、浪费劳动力的后果。同时,大多数阳坡蒸发量过大,提前整地反而使栽植穴中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周边土壤的含水量,降低了造林成活率。石质山区不妨采用雨季随整地随栽植的方法进行造林,不必提前预整地。

2.2.2 整地质量不高

一些工程实施人员缺乏科学整地观念,总认为栽进去就行了,整地用处不大,因此敷衍了事,造成整地规格偏小;最主要的是深度不够,使整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苗木以后的生长发育。

2.3 栽植中存在的问题

2.3.1 树种选择不科学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基本原则,脱离了这一原则,便失去造林的意义。在2019 年侯城乡南山头村(海拔1 162m~1 385m)实施的工程中,工程队为了降低造林成本擅自改变造林树种,选择了价格较为便宜的条桧苗木,结果在10 月县级自查中发现成活率不到50%,影响了工程验收。

2.3.2 科技含量不足

在集体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方面,由于各专业队均由山区剩余劳力组成,但还维持在20 世纪80年代的造林水平上,对科技兴林认识不足,栽植时科技渗透力度不大,结果苗木长势不好成活率低。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营林规划理念要进一步提高

在营林实践中,要树立以森林景观建设为目标的规划思想。在规划天然林保护工程时,应结合区域林业长远规划,对梁、坡、沟进行综合连片治理,多考虑如何将近自然营林理念运用于造林中,改变“模式单一、纯林居多”的林分结构。在充分利用小班立地条件类型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林种、树种,营造出富有层次的稳定高效林分。要抓住国家对林业加大投入力度的时机,更快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使林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以生物多样性理论为指导,改变单一树种现状

3.2.1 加大乡土树种挖潜扩繁工作力度

目前,全区在乡土树种的挖潜扩繁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仍有许多乡土树种有待开发利用。如臭椿等耐旱先锋树种,在侯城乡、小白乡的前山旱区将大有作为,但苗木供应明显滞后,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2.2 应充分重视灌木在工程造林中的作用

灌木具有耗水量少、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耐风蚀、耐寒冷特性,且成活率、保存率高。据观测,太谷县前山工程区使用侧柏、山杏混交造林中山杏成活率比侧柏要高15%~30%以上。同时,灌木根系发达,自我繁殖快,栽种1 株灌木三五年便可形成强大的灌丛,保持水土作用不亚于乔木树种。目前,该县剩余宜林荒山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因此大面积营造乔木树种是不现实的。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灌木利用还很不够,现阶段造林中真正利用好灌木,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改变人们对灌木的认识,即改变“灌木不是林”的观念;其次满足工程建设对大量优质灌木种子的需求,为此需加强灌木采种基地建设。

针叶树种油松、侧柏与灌木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混交类型:①在海拨1 000m~1 600m 的土石山区地带,油松与沙棘、油松与柠条、油松与荆条混交;②在海拨1 000m~1 600m 的石质山区地带,油松与山桃、山杏进行混交;③在海拨1 300m 以下的石质山区地带,侧柏与山桃混交;④在海拨1 300m 以下的土石山区地带,侧柏与荆条、金银花混交。

3.3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针对集体造林专业队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县林业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推广,如组织定期培训或将常用造林技术印刷成小册子,分发于造林施工人员,提高造林专业队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油松天然林灌木
浙江省首个市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灌木丛
做最好的自己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