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蕾 杨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正在逐步冲击着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在角色定位、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评价问题也面临新的挑战。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促进专业型青年教师发展的分层动态评价体系,为培养专业、卓越的青年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学校长足、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专业型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亟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立专业型青年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效能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青年教师专业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评价内容片面化
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主,以此来评判等第、奖优罚劣,一味关注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德、识、能、智等方面缺乏统一、全面的考量。
(二)评价方式单一化
现行的评价采用的是单一标准和量化评价的方法。教师专业评价仍采用以行政评价为主导的方式,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而量化考核的评价方法表现出僵化、极端化的特点,缺乏生动性、丰富性、个性化的考量。
(三)评价指标笼统化
评价指标反映出对教师评判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现行的评价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忽视个体差异,所有的教师不论年龄、层级、发展需求,以同样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看似“一视同仁”,实际却带来更多的不公平。
(四)评价结果终极化
现行的评价采用的都是年度考核的常规评价方式,这种注重终结性而忽视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轨迹。
总之,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难以对教师做出全面、系统、真实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难以发挥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二、构建动态分层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探索构建动态分层的教师评价体系,针对青年教师从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确立“人性化”的评价目标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广为提倡,要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自主权,在评价中充分展示自我,最终实现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二)遵循“系统化”的评价原则
1.多元性原则。
在评价主体上遵循以教师自评,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构成青年教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全面性原则。
评价内容应具有全面性,从德、识、能、智、绩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公正。
3.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要在自评、互评、他评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确保评价全面客观。
4.差异性原则。
评价指标根据教师的入职年限、发展水平、自身特点的不同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并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细化相应的评价指标。
5.发展性原则。
评价过程要遵循“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原则,在基于现实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目标,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1.在评价主体上,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有机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的自我评价可根据教师教学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运用问卷调查法、自查量表、自我剖析表、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工作总结等获取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据;同时,发挥民主评价的作用,让教师同伴、学校行政人員、学生、家长参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通过问卷、访谈、听评课、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综合素养进行评判,两种方式相结合,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2.在评价内容上,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并重。
青年教师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群体,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内容,笔者在阅读文献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多元的、全方位的评价内容,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专业绩效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具体细化为17项二级指标。
3.在评价方式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互补充。
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为依据,针对“德、识、能、智、绩”五大评价内容,在教学方面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通过常规的教学检查,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各级各类获奖证书等进行奖励性评价。为了避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可能导致教师过度追求业绩、证书造成的教育功利化,我们采用定性评价方式,通过调查问卷、查资料、听汇报等形式,并结合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生及家长评价,对教师的专业道德、知识、能力、智慧等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这样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全方位地展示青年教师的发展过程。
4.在评价指标上,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差异并存。
由于教师劳动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的特点,每位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承担的任务、自身的发展特点、个体需求等有所差异。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是充满活力、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群体。因此,在考虑统一的教师年度考核评价的共性要求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个体差异,从青年教师成长阶段和专业发展角度入手,依据五大评价内容下的各项具体评价指标制订不同成长阶段的考核方案。根据青年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划分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分级分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在适应阶段,应主要从其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方面展开,同时通过听评课、基本功等考核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在成长阶段,重点放在对其知识素质的评价,如,在执教过程中取得的职称水平、发表的学术论文、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听评课表现、教学技能大赛名次等。
在成熟阶段,重点放在对青年教师能力素质的评价,如,近3年的科学研究论文、参与教学科研项目和课题成果情况、是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参与青年论坛表现等,引领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5.在评价过程上,立足当下与着眼未来互助共存。
专业型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既要立足于当前的表现,注重现阶段取得的成果,采取终结性评价;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注重发展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关注青年教师在各个时期的专业发展状况,及时了解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力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支持。
三、总结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积极建立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青年教师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评价过程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专业型青年教师成长的动态分层评价体系,这不仅实现了通过评价甄别选拔优秀人才的功能,而且给青年教师创造了自我发展的空间,明确了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及优势,使其更加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发展性评价不断反思,青年教师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