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
摘要:内部审计机构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存在同级监督困境,同时面临审计方案、审计评价单一和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审计结果共享水平、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破解监督难题;通过领导岗位风险点分析细化审计工作重点和方案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针对性;通过将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有效结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提升审计价值创造能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级监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有关经济活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一种审计。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以来,更是提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全覆盖的强制性要求。在内部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全覆盖不仅指审计对象有计划的全覆盖,更指除其具体负责项目外的行政审批、资金支配、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包括在内审计内容的全覆盖。本文以内审视角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机构存在同级监督困境
目前,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一般由上级行政部门直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层领导干部的相关审计工作一般由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这就会产生同级监督的困境。内审人员与被审人员在同一单位中,普遍存在不愿得罪人的心理。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过多反映,倾向于弱化问题,不会从深层次上挖掘问题、揭示风险。这使得审计的力度、强度和审计结果的应用都无法与上级行政审计相比,更加得不到内部职能部门重视。特别是如果审计内容涉及核心或敏感的领域,审计对象往往不愿配合,进一步加大审计难度,降低审计效果。
由于缺乏制约性,被审计人员有时会将一些问题选择性整改,审计问题屡审屡犯、前审后犯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未考虑到被审岗位的业务特点,审计方案和审计评价较为单一
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职能部门不同,其风险点、审计重点也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内审机构存在利用同一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只是把被审计人员个人情况和审计时间简单修改一下,其他内容并未有实质变化。每个领导岗位的性质和主责范围不同,如果不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就不利于审计方法的选择和现场审计证据收集,进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此外,审计报告中很多评价定位是审计人员“拍脑袋”想出来,有的评价成绩部分摘抄于被审计者的述职报告,缺乏具体证明材料的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报告质量不高
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偏重于对财务收支内容进行审计,这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发票管理日趋严格,加之反腐的高压态势,假发票、虚开办公用品等行为已经越来越少,单纯从财务角度出发进行审计也会让部门负责人产生只要经济不出问题就没有问题的错误思想。如何提出言之有物的审计意见,增加审计报告的含金量和可读性,激励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难题。
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合作,形成审计合力
1.依托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工作
2018年3月,党中央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党中央对审计监督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单位紧跟步伐,第一时间成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任副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任小组成员,为审计工作開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决定审计工作推进的难易程度。将审计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利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推进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中明确职责分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更易于推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共享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积极与单位人事部门、纪检部门沟通、反馈,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管理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审计结果应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以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发现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应及时移交纪检部门,利用问责倒逼被审计人员的责任担当,后续整改。内审机构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提高审计结果的预警性和震慑性。此外,审计结果也可作为谈心、谈话,诫勉等重要内容,运用到领导决策中去,为党委、领导班子体制机制决策层面上提供参考依据。
3.善于借助外部审计力量
有的干部、职工对于审计结果处理流程认识不清,认为内部审计操作没有明确化,公开化,独立性差,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有疑虑,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再者部分内审人员思想上的确存在不愿得罪人的心理,可以选择利用外部审计力量例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解决。笔者认为,外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不需顾忌人情往来,在某些方面更易于开展工作。但委托审计并不代表没有责任,切不可“一托了之”。中国内审计协会在2019年发布第2309号具体准则,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进行规定,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中介机构开展的受托业务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价,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相对于外部审计力量,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更加清楚单位本身情况,对各岗位风险点、被审计对象的履职尽责情况把握更为清楚,所以审计方案制定、意见提出及报告的把关都应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
(二)做好事前调研,细化审计工作方案
根据依据部门职责,分析研判岗位和业务风险点,科学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明确细化审计工作方案可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方案执行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例如对于财务部门领导,除了关注财务收支外,可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经费公示执行情况,预算执行进度和效果,政府采购招投标执行情况、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税收筹划的合理性等列为审计重点。对于后勤部门领导,可将代收费用如水费、电费、供暖费的收缴情况,零星工程的管理水平,房屋租赁内部决策程序和出租方案的合规性等内容作为审计重点。最终根据确定的方案,选取适合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可以将审查财务资料与实物盘点、个人访谈、座谈会、翻阅相关文件材料等多种审计方法结合,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还可将不同类型审计统筹融合进经济责任审计中,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加入“八项规定”“三公经费”专项审计工作内容,把内部会议费、招待费、交通费等列为审计重点,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
(三)引入风险管理审计思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要提升政策把握水平,加大对国家和上级行政部门经济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重大项目进展,部门内部制度建立和执行方面的审计。将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有机结合,不仅向领导层揭示风险隐患和重大问题,也要注重揭示制度、流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思路,通过提出专业意见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提升审计价值创造能力。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不以偏概全,客观审慎地作出评价和结论,鼓励领导干部干事创业。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内审人员要辩证全面地对待审计问题,除专业审计知识外,全面学习掌握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体系,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新的经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协助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更加有效的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遏制和杜绝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财
参考文献:
[1]陈国珍,宋夏云.政府权力清单视角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9 (6):78-82.
[2]王祥君.政府会计改革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8 (11):148-152.
[3]夏正春.内审同级监督存在的问题及破解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8 (8):63-65.
[4]万元兵.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探索[J].交通财会,2016 (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