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引起的心脏病,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疾病。该病引起患者心脏动脉管腔狭窄,阻断血液正常循环使心肌缺氧,并导致死亡现象。冠心病患者可能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猝死[1]。冠心病具有发病突然等临床特点,是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器官病变。患者一旦发病,生活质量将大大降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近年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因此临床应配合有效方法,缓解病情来提高治疗效果。但由于患者常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2]。如何更有效地干预来延缓病程是其临床目标。以往传统的诊疗对此类慢性病存在着不全面的缺点,对冠心病患者的管理也不规范。本文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临床证据等方面采取个性化康复指导治疗,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冠心病康复期采取个性化康复指导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意义进行评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接受治疗的80 例冠心病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47~89 岁,平均年龄(61.0±9.4)岁;分型:劳力型心绞痛21 例,自发型心绞痛19 例;有心肌梗死既往史7 例,合并糖尿病11 例,高血压15 例。试验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5~86 岁,平均年龄(62.0±8.0)岁;分型:劳力型心绞痛19 例,自发型心绞痛21 例,有心肌梗死既往史8例,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压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年龄30~90 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无严重心脏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2 级并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有肢体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康复指导。入院后的基本措施包括收集患者资料、询问病史、分析资料,根据不同人群来提出疾病治疗问题,完善治疗方案,开展相关治疗人员对冠心病专业知识,个性治疗培训。告知合理用药,保证充足睡眠。向患者讲解个性化康复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建立其康复的信心,让其主动的参与到康复中来。选择合适的运动进行康复,康复的方式主要为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并且强调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强度不可过大,强度从小量开始,之后增加,让患者注意自己的呼吸,呼吸以轻快为主,不影响沟通,3~5 次/周,40 min/次为宜,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人陪同,注意病情变化,调整运动量。调整患者饮食,做好食品卫生来严防交叉感染,少吃高胆固醇食品,多吃具有降脂功能的洋葱,饭前吞咽功能低下的患者要喝水润口,并多吃水溶性维生素B、来促进组织修复,减少血管壁脆性,韧性和弹性,增强微血管阻力来保护血管状态。个性康复治疗应提供耐受性心理指导,稳定病情以消除应激心理因素,针对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程度较治疗前降低1 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程度较治疗前降低1 级;无效: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作为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包括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医疗情况3 项,评分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医疗情况评分分别为(9.62±1.22)、(18.12±1.24)、(5.01±0.52)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2±1.14)、(16.43±1.22)、(3.97±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n(%)]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发生是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冠心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做好干预治疗工作对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常规治疗服务,多注重形式的整体性,但内涵建设相对滞后[3],深层次发展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多,冠心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鼓励患者大力锻炼来提高机体的康复能力,进行合理的患者饮食营养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临床建议对康复期患者实施出院后持续干预治疗,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已有研究结果证实,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个性的专业健康指导,有利于规范患者健康生活行为,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实施个性的康复治疗干预:传统的冠心病治疗行为在出院时停止,而且没有对患者出院后的长期康复行为进行随访,使类患者在康复期的治疗依从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最终导致患者难以坚持正确的康复行为。基于精确和动态掌握冠心病患者康复期治疗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办公室访视等形式实施康复咨询,确保持续个性化干预治疗避免了单纯机械干预低效性,提高了干预效果。个性化干预治疗有利于提高冠心病康复期患者依从性,通过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个性治疗干预来获得与住院期间相同的强度,引导和督促治疗对象继续遵守医嘱服药,采取正确的健康行为来保证此类患者治疗和康复干预的连续性,提高此类患者的自理能力来获得良好的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效果[4]。本研究冠心病康复期患者采用个性化干预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避免出现社会功能衰退现象,同时,对康复期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也有利于提高其冠心病康复治疗知识,并且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监督。陈玄祖等[5]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中发现,使用个性化康复指导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有效率,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采取个性化康复指导治疗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